秦亚文的汉服女孩
秦亚文的汉服女孩
- 在苏大校园里有一个姑娘,每日云鬓轻挽,裙裾飘飞,身着汉装,脚踏青鞋,在来来往往上下课的学生人潮中显得分外惹眼。这位“汉服女孩”名叫秦亚文,苏大艺术学院大四学生,从大一开始,秦亚文坚持每天穿着汉服上课。汉服对她而言是平日里的便服,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部分。电视剧里看到古装(古风服装,多用于电视剧、影楼),后来邂逅汉服(汉族民族服饰),从此一见倾心上大学后,汉服就是日常生活的便服回忆起幼年接触汉服的零星记忆,秦亚文说,86版红楼梦、老三国等一些较早期的电视剧是她结缘汉服的“媒婆”,当时年幼的她对汉服文化一无所知,但却打心眼里认同汉服的华美。自打记事时起,秦亚文便迷上了汉服,如同众多热爱汉服的同袍 (以汉服为主体的汉文化的复兴者)一样,儿时都曾“披床单”模仿电视剧里的演员。随着年龄的增长,秦亚文开始逐渐了解汉服背后诠释的文化,尽管钟情汉服,但初中阶段受学校限制秦亚文一直未能公开穿着汉服。“大学校园环境相对宽松自由,从上大学起,我才真正穿上汉服,汉服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便服。”秦亚文从大一穿上汉服上课,一穿就是三年多,尽管大学氛围相对自由,但惹眼的“穿越”打扮还是引来不少无端的猜测和指责。据秦亚文介绍,因为汉服着装,她曾多次和长辈辩论。秦亚文的父母起初以为女儿穿汉服只是图个新鲜,后来发现她每日身着汉服,才知道女儿心中对汉服的热爱与责任,从当初反对她的“另类”打扮,后来竟也慢慢接受理解,并给予支持。“现在父亲有时在网上看到汉服相关资料,会第一时间发邮件给我。”家人的支持让“汉服女孩”秦亚文有了坚强的后盾。她三年里组织十余场汉服活动身体力行唤起人们的汉服文化记忆三年前,苏大校园里秦亚文是身着汉服第一人,三年后的今天,秦亚文高兴地说,苏大已经有二十多个喜欢汉服的学生,她们偶尔也会穿汉服外出。秦亚文是苏州汉服群的发起人,三年多时间里,该群已经有近两百人。秦亚文笑言,如今她有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汉服朋友,现在的她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大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秦亚文会举办各种活动,穿汉服展示,汉服文化讲座等等。三年多下来,秦亚文已经办过十余场跟汉服有关的活动,参加过活动的人最初对汉服一知半解甚至误读误解,之后便能真正了解到汉服之美以及汉服文化的深邃。据秦亚文介绍,三年前她走在大学校园里,身旁总会有同学指指点点,小声嘀咕,现在这样尴尬的情景已经很少出现。“不仅苏州,其实全国各地都散落着热爱汉服的人,每到一个地方,看到穿着汉服的人,就像看到亲人,对汉服的共同爱好,一下子就拉近彼此间的距离。”秦亚文告诉记者,在全国各地,她都有志趣相投的汉服知己。秦亚文介绍,她每日穿着汉服一方面是因为对汉服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愫,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最外在的形式唤起人们对汉服的记忆,让更多的人了解汉服,从而更好地体味汉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汉服也喜欢古典文化去年还行了“笄礼” 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服装是文化的载体,衣食住行更是“衣”字当先,秦亚文介绍,汉服始于黄帝直至宋明,其间有四千多年历史,尽管各个朝代的汉服在造型上各有演变,但其中蕴含的文化意蕴却几乎始终如一。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在汉服细节上都有体现,秦亚文举例说,汉服上衣后背都有中缝,就是寓意中庸之道。汉服通常由领、襟、裾、袂等十部分组成,每部分都各有考究,不能随意更改。“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秦亚文解释,华夏之邦的由来与服装大有渊源,而服装则是礼仪最外在的呈现。秦亚文希望只提及其号“若兮”,“若兮”取自曹植《洛神赋》中描写洛水女神“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二句。秦亚文对古典文学兴趣颇深,自己取的字号都颇有底蕴。2010年,二十岁的秦亚文按照古时女子成年礼节,在大学老师的见证下,行“笄(jī)礼“。古时女子十五岁许嫁,行笄礼取表字。如果十五岁未许嫁,就后延到二十岁行笄礼。”秦亚文介绍,去年在二十岁那天,她搭了末班车,行了“笄礼”并在征求父亲同意下,自取表字。秦亚文自取表字“初尘”,“初”字正对她名中的“亚”字,“尘”是看得见的微小事物,对其名中“文以载道”的“文”字,寓意简单踏实的生活。秦亚文说,她身着汉服,行汉礼不在于想人人效仿,仅仅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汉服,了解汉文化。相关声明(秦亚文回应苏大女生穿汉服上课新闻的说明。)
-
秦亚文的相关声明
- 不为陈情表 只为正三观-秦亚文 大家好,我是秦亚文。与众多汉文化实践推广者一样的普通汉家女。围观近日以来的新闻,传播之快,很是意外。不知该喜该悲。喜者,我汉服终有出头之势;悲者,三人尚成虎,而传媒之下的断章取义,对汉服来说更大的是一致命伤。此番叙述,是陈情,更是想纠正部分媒体以...
-
秦亚文的介绍
- 秦亚文,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在苏州大学学习期间,秦亚文因为从大一到大四每天坚持穿着汉服上课而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现在苏州创立了初尘居汉家生活馆,任馆主。“初者,归真也;尘者,微细也;居者,可生活矣。初尘居汉家生活馆,分享传统文化点滴,用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