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文化的历程,过程
中国服饰文化的历程,过程
- 西风东渐与晚清城市社会生活方式的西俗化———以近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变化为个案研究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人在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其社会生活方式也出现了西俗化的倾向。探析近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变化,可以深入了解晚清城市社会生活方式的西俗化现象及其规律.
社会生活方式;衣食住行;西俗化; 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开始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由于中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形成了西学东渐局面。在这一过程当中,“随着条约口岸的开放”,西方人的社会生活方式作为西方文化的附生物也渐次传入中国,国人开始接受这些“新的生活方式’)并由此在中国形成了“西俗东渐”的现象,晚清时期的城市华人社会生活方式开始了西俗化。
当然,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并不完全等同于先进。但是它作为在近代工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毕竟在实质和内涵上比在农业社会文明和封建专制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活方式要先进许多,因为“西方近现代民俗作为现代化的伴生物,比之中国传统习俗更能适应现代社会”)。虽然西方社会生活方式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挫折和阻碍,但是,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方式还是不可避免地开始了西化的过程。
衣食住行,是反映一个民族或国家社会生活方式最为直接的窗口。而中国人生活方式西俗化的历程也是首先从这里开始的。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服饰被认为是礼制大防,它的变化常常与更改正朔联系在一起,足见其重要性。
在最初,中国人认为短衣窄袖的“夷服太觉不类”。但是,曾经崇尚宽袍大袖的国人很快就认识到西式服装简洁、灵活、方便的特点.
中国最早接受西式服装的当属广东沿海地区和开放口岸的一些买办和经常同洋人有生意往来的商人,他们最早模仿洋人们的穿着打扮。
一直到19世纪90年代以前,还只是少数猎奇者和洋务买办们穿着西式服装,这些人还被大众视为叛逆。但是到了90年代中期,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时,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和西方生活方式在中国认同程度的日益加深,国内剪辫易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有人力主改穿西服,提出:“视西人之遍身结束,举止生硬者,反觉文明。”【在戊戌变法中倡导“与欧美同俗’,的康有为也主张改穿西服,并把西服附会成中国古代的服制:“夫西服未文,然衣制严肃,领袖洁白,衣长后社,乃孔子三统之一;大冠似箕,为汉世士夫之遗,革窟为楚灵王之制,短衣为齐桓之服。)资产阶级革命派更是把改穿西服视为“可振工艺,可善外交,可以强兵,可以强种’, 的灵丹妙药。这虽然体现了“全盘西化的盲目J陛”,却也说明了当时人们对西式服装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可。20世纪初年,西式服装开始广为流
行,不仅一些大城市中的学生制服日渐洋化,就连一些穷乡僻壤也不能免俗。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广西梧州中学的学生就被允许“披洋衣揖孔孟”。
在近代,女式服装的西化比男式更早。在 战争前后,江南各省就流行“夷船’,舶来的女性衣饰,主要以花边丝缕之类为主,俗称为“鬼子栏杆”,女子服饰的西化也由此开始。1859年,刚到香港的英国人吟-411就“看到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颇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的向两边伸出’。所以他惊奇地认为她们的“欧化癖是颇引人注目的’,”劝。更有史料说:“海上女界喜效夷装,衣必袒胸露臂,裤必长不及膝,袜必长统,履必高底,其形式介于华夷之间。在染欧化之沪人视之固觉时髦,然使骤入守旧派目中,其不诧为妖孽也希。n[$]( P248)这些追赶新潮的女士主要以 为主,她们敢于标新立异的勇气使她们成了领导近代中国女性时装潮流的先行者。到了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开始流行显示人体美的女性时装,北京也有青年女学生“赤胸露臂,短袖青衣,云鬓高垂,皮鞋耸底”[9 ]( P30)。而且,当时不仅民间如此,甚至就连壁垒森严的皇宫也有女性穿西式服装。据记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驻法国公使裕庚卸任回国时,与西式装束的夫人和两个女儿到颐和园接受慈禧太后的召见,他的两个女儿更成为了慈禧的御前女官,凡遇外事活动,她们总是身着洋服,随侍在慈禧左右。可见,当时的人们对西式服装的接受力已经大为提高,以至于就连顽固派慈禧也能够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作为外套的西服开始日渐在城市居民之间流行,而且洋式衬衫、绒衣、针织衫、西裤、纱袜、胶鞋、皮鞋等也被国人日渐接受,人们服饰的西化程度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 、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
原始社会服饰
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 、《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1.9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
距今约1万年,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发明 ,服装材料从此有了人工织造的布帛,服装形式发生变化,功能也得到改善。贯头衣和披单服等披风式服装已成为典型的衣着,饰物也日趋繁复,并对服饰制度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在纺织品出现之后,贯头衣已发展为一种定型服式,在相当长时期、极广阔的地域和较多的民族中普遍应用,基本上替代了旧石器时代部件衣着,成为人类服装的粗型。新石器时代除有笼统式服装外,还从一些陶塑遗物发现有冠、靴、头饰、佩饰。
- 上海时装周的重头戏之一,《锦绣文章·华服霓裳——中国服饰文化展演活动》将于10月24日——31日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为此,中国服装网专门采访了上海艺术研究所高春明所长,提前为广大读者一展这一场华服盛宴的盛世辉煌。
《锦绣文章·华服霓裳——中国服饰文化展演活动》是上海近20年来规格最高的服饰展演,活动展出的展品包括60件(套)中国历代服饰出土实物、复制品和数十套传世首饰、佩饰、鞋履以及大型服饰的展示图照。高春明所长表示:“这次展示的历代服饰出土实物都是上海艺术研究所数十年来从全国各地第一时间出土的珍贵文物,因为织物的保存十分困难,所以可以出此次展品均“价值连城”。”
此外,高春明所长还表示,此次活动展出的一些古代服饰虽然是复制品,但依然十分珍贵。高所长向记者指出其中一件明代皇后百子服,在出土时已经碳化成残片,后来高所长在主持复原的过程中,在服装上用27种针法绣出一百个儿童形象,整件衣服由八位刺绣工艺师用八年时间刺绣完成。
此次中国服饰文化大型展演活动除静态展示、蜡像展示历代服饰外,还邀请到著名华服设计师一慧,上演一场名为《锦绣文章·华服霓裳》的服装秀,服装将结合历代传统织物文样和时尚面料,为观众精彩演绎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活动还将邀请众多专家学者举办一次古代服饰文化论坛,作为国内著名的服饰史学家高春明老师将在论坛上作《锦绣文章》的学术报告,详尽介绍中国服饰文化研究的近况及学术成果。高所长向记者表示,希望可以借这次论坛研讨的机会集合更多的力量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研究做出贡献。
目前,高所长正在为此次中国服饰文化展演活动忙碌着,以达到最好的展出效果。高所长表示,希望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观众了解每件服饰展品的意义和典故,让更多的人真正的了解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
-
中国服饰文化的历程,过程
- 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多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从原始社会开始,服饰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吕氏春秋》和《世本》等古籍记载,黄帝或其臣子胡曹、伯余被认为是服饰的创造者。通过考古发现,如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的骨针和装饰品,我们可以得知,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
-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服装的发展和特点是什么?
- 汉族民族服饰的演变历程见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以来,汉族服饰经历了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等朝代的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服饰文化。1. 男性服饰:- 传统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延续了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
我国历史上服装的发展历程,折射出哪些历史观道理
- 8. 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9. 宋辽夏金元时期,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10. 明清时期,明代以汉族传统服装为主体,清代则以满族服装为大流...
-
中国汉服的历史演变
- 4. 汉朝时期:汉朝时期,中国的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空前繁荣、强大,汉族由此而得名。此时期的服饰礼仪制度也极大完备,并由此出现了一个成语“汉官威仪”来称颂汉朝的服饰制度。“汉服”的名称也间接由此而来。5.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遗俗汉朝,但由于当时的风气汉服的风格...
-
汉服文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演变历程?
- 汉服文化何去何从?创新中发展才是主要途径 二十一世纪新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文化发展,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汉服作为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逐渐显现出它的魅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意到这一传统服饰,汉服开始了复兴之路。 但是汉服经过清朝和近代长时间的断绝,我们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汉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