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是什么
汉服是什么
- 汉服
汉服 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主要是指约公元前21世纪在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近4000年中,以华夏(汉后又称汉民族)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的装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是从夏商周时期到明朝,华夏(汉)民族所着的、具有浓郁华夏(汉)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汉)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汉服的特点和样式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於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著。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长裤。
配饰
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
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被称为汉衣冠、汉装、华服,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两千多年间以“从华夏到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汉礼仪为中心,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的、且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和配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汉服是华夏、汉民族的文化象征。
汉服的“汉”字和汉人的“汉”是一致的,这个词意义的外延也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被称为汉衣冠、汉装、华服,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两千多年问以“从华夏到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汉礼仪为中心,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的、且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和配饰体系。它不仅继承了汉族优秀的织染绣刻等工艺,而且还是中国“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重要体现。
在后来的各个由汉民族统治的朝代里均以着汉衣冠继承周宗汉法为国家大事,《周易·系辞下》中的“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的意思就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天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从汉朝到魏晋南北朝,再到唐朝、宋朝、明朝,汉服的样式在不断的更新和演变,但始终不变的是汉服所代表的华夏、汉民族的文化内涵与礼仪体制。
在《马王堆三号墓遣册》中,有着关于汉服最早的记载:“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这当中的“汉服”就是特指汉朝人们所穿着的服饰以及它背后所包含的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等文献里所记载的冠服体系。《新唐书·蛮书》则记载着:“裳人,本汉人也。部落在铁桥北,不知迁徙年月。初袭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其余无异。”这里的“汉服”就是指汉人穿着的服饰。
《辽史》:“辽国自太宗人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汉服,黄帝始制冕冠章服,後王以祀以祭以享。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乾亨以后,在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重熙以后,大礼并汉服矣。“一方面说明了汉朝之后汉服作为汉民族的服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所改变和发展,一方面说明了辽代皇帝对于汉服礼仪文化的重视。
《清碑类钞》:“金天命己酉,太宗禁民汉服,令俱秃发。”1626年,明天启六年,清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逝世后,其子皇太极即位,在所统治的区域里禁止人民穿着汉服,并且严格要求其剪掉头发,改成后金的辫子头。也就是说,清在人关以前就已经开始禁止汉服的流行,以便为其日后一统中原提供治理样本。可见,汉服在一定程度上是汉民族的精神文化象征。公元1645年8月29日(清顺治二年七月初九),满清政权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从此,在经历汉朝创始、唐宋发展、明代重置的汉民族传统服饰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更有意思的是,袁世凯称帝之前天坛祭天的时候,他以及身边人都是身穿汉服举行仪式的。抛开袁世凯的政治阴谋不谈,另一方面则说明了汉服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虽然在满清统治的两百多年中弱化了,但它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象征始终没有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汉服运动在清朝灭亡后的一段时期就有过,但更多的是本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上升,一部分围人大国意识觉醒的背景下,以知识分子、青少年族群为主体,以汉服回归为出发点,以复兴华夏文化为目标的一场文化复兴运动。自2003年汉服复兴运动开始,能工巧匠们严格遵照古人遗留下来的汉服来仿制、革新一批“现代化”的汉服。作为华夏文化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服运动由最开始的很少一部分群体发展到很大一部分群体都在共同努力,社会各界,不管是医生、老师、公务员、学生群体、还是商人,都有喜爱汉服的“同袍”(现特指汉服活动参与者),存我国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等地,汉服已经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奇装异服”,而是在汉服同袍的努力下,了解到了这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很少再有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同袍们了。
现在,不仅是汉服同袍汉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就连他们周围的人也深受影响,他们开始接受、喜爱自己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他们开始不畏惧陌生人眼光,勇敢地穿着汉服走上街头,就如同日本人穿着和服走在街头一样寻常。喜爱汉服的不仅仅有汉族人,很多少数民族也知道了解汉服,也成为了汉服同袍,这至少说明了汉民族文化的包容性是很强大的。
文化的理想国,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都有栖身之地。
- 汉服即是指汉族传统民族服装,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汉民族服饰传统延续了超过3700年的时间。其间汉服随时代变迁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样式,但其最主要形制,“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的特点却始终没有改变。
参考资料:http://www.hanfu.org/cn/
- 汉民族的民族服装(以汉唐儒服为基础的汉人本民族服装)
- 汉服就是传统的民族服装
- 汉服是一种传统
- 汉服即是指汉族传统民族服装,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汉民族服饰传统延续了超过3700年的时间。其间汉服随时代变迁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样式,但其最主要形制,“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的特点却始终没有改变。
- 汉服 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主要是指约公元前21世纪在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近4000年中,以华夏(汉后又称汉民族)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的装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是从夏商周时期到明朝,华夏(汉)民族所着的、具有浓郁华夏(汉)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汉)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
汉服的定义是什么
- 汉服,亦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指汉族在特定历史时期内的传统服饰。这一概念涵盖了从黄帝时代至明末清初的服饰文化,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体现了汉族的服饰特点和审美观念。2. 汉服的演变 汉服的称谓并非一成不变,其“汉”字的指代范围也经历了由汉朝到整个汉族民族的扩展。早期文献如《马王堆三号...
-
汉服的定义是什么
- 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它起源于黄帝即位至明末清初,主要流行于汉族地区,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具有独特的汉民族风貌性格。这一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
-
汉服的定义是什么
- 1. 汉服,全称为“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它的历史可追溯至黄帝即位,直至明末清初的17世纪中叶。2. 汉服是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形成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它不仅体现了赛里斯国的美誉,还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
-
汉服的概念是什么啊?
- 1. 汉服的定义:汉服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也被称为“华夏衣冠”、“汉衣冠”、“华服”或“华裳”。这种服饰体系基于上衣和下裳的设计理念,并在汉族主要居住区长期演化形成,具有独特的汉民族风貌。2. 汉服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汉服的发展始于黄帝时代,至明末清初,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
-
什么才叫汉服,清朝的服装是不是汉服
- 1. 汉服,也称作“衣冠”、“汉装”或“华服”,是指汉族的传统民族服装。根据传说,它起源于轩辕黄帝时期,并在秦朝统一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包括衣冠制度,由叔孙通根据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定了汉朝的礼仪制度。3. 西汉时期的男女服装以深衣为主,到了东汉明帝时期,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