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时代的衣冠服饰
孔子时代的衣冠服饰
- 头带冠,身披袍,脚蹬靴。
-
“儒”并没有特殊的服装,那孔子为什么说自己“不知儒服”?
- 传统儒者的服饰 儒服 《礼记·儒行》:" 鲁哀公 问於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 孔子对曰:' 丘少居 鲁 ,衣逢掖之衣。长居宋 ,冠章甫之冠。 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 丘不知儒服。'" 郑玄注:"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路...
-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头散发穿左衽的衣服了!
- 从这话也可以看出,孔子十分重视服饰习俗,汉服是右衽,北方少数民族是左衽,正好相反。汉族很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习俗不同,表现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是,孔子不说别的,只说发式与衣冠,可见衣冠在孔子心目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
,先秦诸子思想中蕴含的服饰观念
- 1. 孔子认为君子应正其衣冠。这不仅仅是要求穿衣戴帽整齐,更是强调衣冠的周正本身就是君子应有的基本礼节和条件。衣冠的端庄周正符合礼仪规范,体现了君子的形象。《孔子家语》中也提到,君子的服饰应体现出其学识和修养。2. 孔子提倡文质合一,强调中庸。他认为,一个人的内在资质与外在文饰(包括服...
-
衣冠南渡衣冠介绍
- 华夏服饰,即汉服,其“衣冠”之义,不仅局限于衣物和帽子,更广泛地指代人们用来遮体的一切物品。然而,其深层含义,乃是汉民族构筑起的文化与文明体系。孔子曾言“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意指若非管仲的智慧,汉民族恐将遭受文化被边缘化的命运。在中古时代的北方游牧民族中,他们惯于披散头发...
-
汉族传统服饰历史发展
- 实物时期,汉族服饰制度自周代至明代,三千年来汉人服装的基本特征没有大的改变,直到三百多年前的清初,这一服饰制度才崩溃。清朝统治者为了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强制推行满族发型和服装,禁止穿戴汉族服饰,称为“剃发易服”。汉服逐渐消亡。孔子后裔衍圣公孔闻謤请求保存孔府家服饰,遭到拒绝。在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