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纳西族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 一.民族介绍
在中国,傣族的人口有一百多万,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元江、新平等县是傣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各种傣族妇女服饰均能显出女性的秀美窈窕之姿。傣族妇女均爱留长发,束于头顶,有的以梳子或鲜花为饰,有的包头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戴一顶尖顶大斗笠,各呈其秀,各显其美,颇为别致。若逢节日喜庆,姑娘们尤爱在发会上插缀鲜花并酒香水,再穿上用绸缎、尼龙、灯芯绒、金丝绒等缝制的精美衣裙,盛装打扮,更感妩媚。傣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大方文雅,色彩艳丽。有人说,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 ”的美称。
二.男女服装色彩对比
各地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穿紧身筒裙,上衣多用薄布或绸子做成,多以浅色调为主,白色、嫩黄色、水红色、肉色、春花色都是她们十分喜爱的颜色。筒裙以深色调为主,分净色和起花两种,净色有深蓝、湖蓝、黑、大红、紫红、紫蓝等,起花就多种多样了,但多为深色底起浅色细花,深浅搭配,明快素雅。银质腰带是傣族姑娘腰上的特殊饰物,由银丝银片编织而成以宽和细纹为美,一般系在腰间露在短上衣的下边,妇女节日聚会、上街赶摆都要佩戴在一些钥匙,傣族村寨人们可以通过又无钥匙判断女子是否以结婚,结婚的女子有配带钥匙,未婚的女子则不佩戴。
三.分类色彩对比
主要可以划分为西双版纳类型、德宏类型、元江-新平类型、元阳-红河-金平类型等四种类型。
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绊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外罩紧身无领窄袖短衫,下身多为花色长统裙,长及脚面,并用精美的银质腰带束裙;
德宏一带的傣族妇女,一部分也穿大统裙短上衣,色彩艳丽,一部分(如潞西、盈江等地)则穿白色或其它浅色的大襟短衫,下着长裤,束一绣花围腰,婚后改穿对襟短衫和统裙,青年妇女多束发于顶,中年以上则戴黑色高筒帽;西双版纳历来被誉为“孔雀之乡”、“白象的乐园”,傣族人民十分崇拜孔雀和大象。他们长将孔雀和大象的图案编制在筒裙、包、被面、窗帘、垫单、手巾等日用品上,每种图文色彩都被赋予具体的形象内容。如 红、绿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孔雀图案象征吉祥等。
新平、元江一带的“花腰傣”,上穿开襟短衫,着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条和银泡装饰,缀成各式图案,光彩耀目。服饰各具特色,或华丽多彩,或淡雅清秀,但颜色都以黑、红为主调,喜带包头,头饰极为多彩艳丽,除傣拉支系着长及小腿的宽大裤子、长及膝盖的蓝色右衽圆领衣外,其余支系皆穿黑色短统裙,外出打绑腿,喜用五彩刺绣和花布装饰领、袖、襟摆、包头及裙、绑腿。上衣都分内外两件,内衣圆领或竖领,斜襟,领部饰有银泡或鱼形饰物,外衣有长有短,无纽无扣窄袖,新平的傣雅支系还在衣襟、腹、背处和前额包头处缀满闪亮的小银泡和鱼形银器,手指、耳孔、手腕皆佩银饰,一旦走动,满身银饰叮当作响,平添无限生机与富贵,又以彩带束裙,故也称之为花腰傣。傣雅妇女头戴边缘上翘的篾帽,腰系精致小巧的五彩腰箩,二者成了“花腰傣”的标志。新平、元江一带的傣族妇女的筒裙都用彩色布镶边,并用银泡缀成花纹,光彩夺目,尤其是他们腰带更为鲜艳耀眼,所以被称为花腰傣花腰傣的盛装据说要秀一年以上才能完工,在一个人的帮助下要穿上他也需要两个小时,和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的傣服简单流畅的风格不一样,这里的傣家姑娘服饰非常华美艳丽,衣服上的银泡琳琅满目,叫人过目不忘。
元阳、红河两地傣族服饰大同小异,衣饰有冬夏之分,夏季时上衣为黑色圆领右衽短袖衣(冬季是长袖),元阳县傣族男子外着黑色或蓝色对襟短上衣,内衬白短衫,下着黑色裆裤,流短发,喜用黑布包头。女子上着黑色无领斜襟姊妹装,上衣稍长,略显宽大,袖子短而宽,袖口镶以花边和花绸缎。未婚女子的镶边绸缎用红色,已婚妇女用绿色和蓝色。上衣领口和两侧腋下装订银泡和银扣。头梳长辫盘于顶上,用黑布包头,包头两端绣花,垂于两耳上方。下装着过膝黑筒裙,筒裙用棉线缝制,忌用丝线。上衣袖口、领口和包头都要绣制花卉图案,丝线色彩一般为红、黄、兰、绿四色。金平傣族妇女上着白色对襟长袖衣,纽扣为蝶银
扣,下穿长统裙,腰系绿色或红色的飘带。发式或盘髻,或盘发辫
四.总结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傣家衣裙,色泽亮丽淡雅、或淡绿、或粉红、或嫩黄、或肉红,隐有优美的花纹图案。忌大红、大紫,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纳西族现有人口27.8万多人,云南有26.5万多人,主要聚居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宁蒗、永胜、维西、中甸、德钦以及 四川的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量分布。纳西族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氐羌支系有渊源关系,古文献里记载的“耗牛夷”、 “摩些蛮”、“摩沙夷”指的就是纳西族的先民。其自称叫“纳”、“纳西”、“摩梭”等。
纳西族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创造的象形文字和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籍,使纳西族文化享誉世界。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 丽江纳西族的大襟女袄多为布袍,基本结构是大袖、无领、夹层,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齐肘部,上加坎肩、百褶围腰,背披“羊披”。由于丽江地区的海拔、气温、水草山林等条件宜于发展畜牧业,牛羊皮毛也就成为纳西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老的东巴经《迎东格神》中有这样的描写:“天地动,生两兄妹,结缘成一家,牧养白绵羊,用羊毛作衣衫披毡,用羊毛作帽子腰带……”,直到现在,纳西妇女的“羊皮披”仍是民族服饰的一个主要标记。羊皮披纳西语称“优轭”,用毛色乌黑纯净的绵羊皮经皮硝、糯米粉等加工后,再按体裁制。缝上黑绒或黑氆氇的“优轭筒”(羊皮颈),饰以七块圆形五彩丝绒绣的“优轭缪”(羊皮眼睛),再订上七组细白羊皮条做成的“优轭崩”(羊皮须),一对“优轭货”(羊皮背带)用白布做成。上绣蓝色蝴蝶纹饰,一端订在羊皮的背部,羊皮披在背上,背带在胸前交叉,然后绕回背后从下端把羊皮系紧,尾端自然垂下,类同有“尾”,与东巴文的“羊皮”十分相似。宁蒗纳西族摩梭人女子的腰带,用很多的宽布条制成,层层缠于腰间,宽的可达二十多公分。腰带下面系着的,是宽大的百褶长裙。
-
中国少数民族服装纳西族
- 中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的服饰独特且具有象征意义。纳西族女性常穿着以黑、蓝、白色为主的大褂、背心、长裤,搭配多褶围裙和披上绣有日月图案、下缀七星的七星羊皮披肩,俗称“披星戴月”,寓意勤劳。她们的头饰则多为圆的纱头帕或蓝色头巾。在宁蒗地区,纳西族女性的服饰则以短衫和百褶长裙为主,搭配束腰...
-
纳西族服饰的特点与传说
- 纳西族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披星戴月”,用来表示纳西族妇女的勤劳能干和贤德善良。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和四川省的多个县,服饰的特点与纳西族的生活环境和从事的农业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服饰特点 纳西族未婚姑娘爱梳长辫于腰后,或戴头帕、帽子。妇女们还喜欢佩戴...
-
纳西族服饰
- 纳西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差异而异。丽江纳西族妇女的传统装扮是长及膝、宽腰大袖的大褂,搭配坎肩,腰间系有百褶围腰,下身着长裤,常披羊皮披肩。宁蒗的妇女则偏爱短衫,搭配长裙,她们身披“披星戴月”的服饰,如地的百褶裙,头戴羊皮披肩,佩戴金、银、玉、石的耳环和手镯,还会系上象征勤劳的“羊...
-
纳西族的女性服饰是怎样的
- 纳西族妇女的羊皮背饰是其服饰中最具特色之处,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背饰用羊皮制成,披于背部,故俗称为“羊皮披肩”。羊皮披肩多精选黑色、白色的绵羊或山羊皮,经过反复揉制后,剪裁而成。不同地区的羊皮披肩形制不同,中甸、维西等地的纳西族妇女羊皮披肩几乎没有什么装饰。丽江一带的纳西族...
-
纳西族有哪些民族特色?
- 纳西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丽江地区的妇女穿长过膝、宽腰、大袖的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披羊皮披肩。宁蒗地区的妇女穿短衫,下系长可及地的百褶裙,披羊皮,裹青布头巾,戴金、银、玉、石等制作的耳环和手镯,并喜欢束“羊皮带”或“围腰带”。三、纳西族的主要节日 祭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