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饰问答 » 分类服装 » 非主流 » 辛亥革命关于服饰的规定体现了什么原则?

辛亥革命关于服饰的规定体现了什么原则?

辛亥革命关于服饰的规定体现了什么原则? 我来答
辛亥革命关于服饰的规定体现了什么原则?
1、剪掉辫子:男人从此改头换面
1912年3月5日,大总统孙中山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当时,革命党人视蓄辫为清王朝的恶政,是满洲贵族奴役汉人的象征。'剪辫文'规定:'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违 。'那时候,各地都掀起剪辫风潮。有诗说:'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就创建于1912年。据说,当时盛锡福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
2、不再缠足:女人终于可以大步走路
1912年3月13日,大总统孙中山令内务部通饬全国各省劝禁女子缠足,'劝禁缠足文'指出:'当此除旧布新之际,此等恶俗,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国本。'从此,女子缠足恶俗逐渐废绝。缠足,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便有记载,不过那时只存在于个别'舞人'中。自五代南唐后主令宫人以帛缠足,舞莲花中,由是人皆效之。而自宋以后,随着纲常礼教束缚的加强,缠足便成为妇女应该普遍遵守的规矩。因此,放足也就成为妇女从封建桎桔下解放出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此以前,虽有个别的志士仁人提倡天足,维新派也曾在许多地方设立禁缠足会,但像临时政府这样,自上而下大规模地禁止缠足,却是历史上没有过的事。
3、换新衣服:中山装替代了小马褂儿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总感到西服式样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又不能充分体现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于是,他以当时日本流行的学生制服为基样,请裁缝设计制作了一套新式服装,上衣把立领改成直翻领,前身开四个口,装上四个兜,每个兜上加一个'倒山形'的兜盖;裤子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有一个大暗兜。这套新式服装就叫'中山装'。它的最大优点是实用、方便、美观,衣兜里可以放钢笔、笔记本等用品。中山装很快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后来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
4、改称谓:不再叫'老爷'请叫'先生'
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保持着形式上的平等,而反对封建制度一切形式上的不平等。因此民国官民之间、上下级间、人民之间,如何称谓,孙中山也非常重视,他在以大总统名义颁布的命令中说: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5、不再跪拜:平等就是不要卑躬屈膝
跪拜之礼,是一种提倡愚忠愚孝的封建礼节,反映了人格上的极不平等。而这种礼节和资产阶级的人权说是不相容的。因此,在南京的各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即提出废止跪拜礼,规定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最敬礼为三鞠躬。这一提议得到全体代表的赞成通过。此后,鞠躬礼便逐步流行开来。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生活习俗,颁布了剪发辫、易服装和废止缠足的法律。强令男子剪掉发辫,女子停止缠足。同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还规定,民间普遍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还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说明了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与世界接轨了。
辛亥革命关于服饰的规定体现了什么原则?
5、不再跪拜:平等就是不要卑躬屈膝 跪拜之礼,是一种提倡愚忠愚孝的封建礼节,反映了人格上的极不平等。而这种礼节和资产阶级的人权说是不相容的。因此,在南京的各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即提出废止跪拜礼,规定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最敬礼为三鞠躬。这一提议得到全体代表的赞成通过。此后,鞠躬礼便逐步...
辛亥革命后服饰变革的意义
体现了民主共和等思想。穿着中山装成了拥护革命、与清朝封建主义决裂的一种标志。辛亥革命使近代服装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中国服饰从传统向近现代变革的重要历史过程。服饰变革不仅是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是革命成功的表征之一。
1912年的辛亥革命给旗袍带来了哪些变化?
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中国服装,而是促进了中国服装的改良。辛亥革命以后出现的中山装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以西服为模本,依据“礼义廉耻”定前身四个口袋,口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依据五权分立原则,前身改为五粒纽扣;依据三民主义原则,将袖口定为三粒扣;衣领定为封闭式翻领,显示严...
辛亥革命后服饰发式的改变反映了什么思想和观念
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发式与服饰变迁)的历史意义? 与个人:方便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 于社会:理发业兴起,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总之,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而且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
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
民间改称“先生”或“君”,体现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民国初年,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而最具有特色的服装是中山装;女式高领服装(现代旗袍)也逐渐流行,服饰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巨大变革。20世纪初电影从无声默片发展成为有声电影,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