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装为什么叫中山装
中山装为什么叫中山装
- 中山装(Zhongshan suit)
以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命名的男用套装。
关于“中山装”,《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载说:“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这里提到的黄隆生是一位越南的华侨,开有一家洋服店,1902年,孙中山到越南筹组兴中会,一次到黄的店购物。黄得知这个顾客就是孙中山时。当即要求加入兴中会,为革命出力。
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依据“礼,义,廉,耻”定前身四个口袋,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 依据五权分立原则,前身改为五粒钮扣,依据三民主义原则,将袖口定为三粒扣;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中山装就这样在1912年就被定下了型,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革命领袖和革命干部都穿中山装,人民群众也以这种服装来表达对新时代的欢迎。于是中山装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成为了中国男装一款标志性的服装,即使是在如今的T型台上依然能见到由它演变而来的时尚服饰。
中山装的造型特征
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其二,门禁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中山装的由来
在清朝(1644—1911年),中国男子都是按照满族的式样梳理头发,穿衣戴帽,一直延续到20世纪之初。虽然中国已步入了近代史的征途,但传统服装仍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服装仍沿用着传统的长袍、马褂、瓜皮帽等式样。1900年之后不久,传统服式开始受到外国服式的一些影响,出现了一些改变,但基本式样仍保持着原有的状态,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它象征着清王朝的彻底崩溃和一个时代的终结。辛亥革命不仅带来了社会的剧变,而且也促使服装的变革更为迅速而明显。中山装就是在这一变革中诞生的。
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服装中的一个大类品种。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裤,这是辛亥革命后流行起来的服装,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时穿用而流行于世,故称中山装。 主席对“中山装”很欣赏,他一直坚持穿中山装,因而国外朋友又称中山装为“毛式制服”。它具有我国民族的特点,穿着简便、舒适、挺括,在民国18年制定国民党宪法时,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
中山装的由来,据说是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样式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服装在实用上亦有缺点。1902年,孙中山到越南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河内由广东人黄隆生开设的洋服店,为了节省外汇,并能体现中国国情而授意黄隆生设计一种美观、简易而又实用的中国服装,黄参考了西欧和日本服装式样,并结合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和学生装而设计缝制成的。但是,也有资料称,中山装原由当时的军装改制而成的。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陆军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军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由于孙中山先生在海内外声望很高,这种服式便不胫而起,迅速流传全国。当时的中山装背面有缝,后背中腰有带,前门襟钉9个钮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裥”。后来逐步演变成现在的款式:关闭式八字形领口,装袖,前门襟正中5粒明钮扣,后背整块无缝。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如依据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而确定上衣前身设4个口袋,依据国民党区别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而确定前门襟为5粒钮扣,又依据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而确定袖口还必须有3粒扣子等。袖口可开叉钉扣,也可开假叉钉装饰扣,或不开叉不用扣。明口袋,左右上下对称,有盖,钉扣,上面两个小衣袋为平贴袋,底角呈圆弧形,袋盖中间弧形尖出,下面两个大口袋是老虎袋(边缘悬出1.5—2厘米)。裤有三个口袋(两个侧裤袋和一个带盖的后口袋),挽裤脚。很显然,中山装的形成在西装基本形成上又揉合了中国传统意识,整体廓形呈垫肩收腰,均衡对称,穿着稳重大方。
- 中山装,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倡导的中式礼服。这在中国的服装史上是一大创举,更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服饰改革。在孙中山先生的倡导下,当时的革命党人以身着“中山装”为荣,也正因为革命领袖和革命干部都穿中山装,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便以这种服装来表达对新时代的热爱。于是中山装成为新中国一款标志性的服装,甚至曾一度被世界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服”。
- 因为中山装是孙中山主持设计的
- 孙中山将西装改良为中山装
- http://bk.baidu.com/view/1647.htm
- 由孙中山设计的服装
- 纪念孙中山先生。
- 1、一种说法是孙中山在日本活动期间委托华侨张方诚设计了中山装的草图,返上海后于1916年命荣昌祥裁缝王才运依图生产。《申报》1927年4月20日第17版有-则软广告《中山装之盛销》:“南京路新世界对面荣昌祥,为制造中山装之首创家,手工既能讲究,式样又极准确,现应潮流之趋势,欲求普及起....。该说法的另一支流则说,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日本陆军服拿到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英国军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当时的中山装背面有缝,后背中腰有带,前门襟钉9个纽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裥”。
-
中山装为什么叫中山装
- 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服装中的一个大类品种。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裤,这是辛亥革命后流行起来的服装,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时穿用而流行于世,故称中山装。 主席对“中山装”很欣赏,他一直坚持穿中山装,因而国外朋友又称中山装为“毛式制服”。它具有...
-
中山装的由来及意义
- 中山装是因孙中山先生率先穿用而得名。在民国十八年制定国民党宪法时,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表示 遵奉先生之法。形制: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孙中山阐述该服装的思想和...
-
中山装的来历
- 中山装的来历是: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因孙中山先生率先穿用而得名。很多著名人物如蒋介石、 、周恩来、 都常穿着中山装。由于中国著名政治人物 经常穿着中山装示人,所以西方人称呼中山装为“毛装”(Mao Suit),但中国却从未有如此称呼;日本人称呼中山装为“人民服”。...
-
中山装是什么服装 中山装的由来及意义
- 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的具有特别意义的服装,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现代性。它成为国民的认同方式,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中山装的特点是穿着简便、舒适、挺括,曾一度被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服”。它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表达了民族自尊和自豪感。
-
中山装是什么服装 中山装的由来及意义
-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先生命名的一种服装,它结合了欧美服饰、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和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立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1929年4月,中山装被国民政府明令公布为法定制服。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山装成为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的正式服装。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西式服装的流行,中山装逐渐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