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婚礼的周制婚礼
汉服婚礼的周制婚礼
- 周制婚礼仪式包括醮子、亲迎、妇至成礼、见舅姑等程序,由赞者、司仪、执事等数人主持整个婚礼仪式。周制婚礼不举乐,不庆贺,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 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是经典的六礼结构,但后世时有增简。增则多在“六礼”环节的基础上添加副仪节及杂俗,如催妆、送妆、铺房等;简则多简并了几项正婚前的礼仪,如宋代朱子撰《家礼》,因时俗将六礼并为“纳采”“纳币”“亲迎”三仪。婚礼结构: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 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三书:后世谈婚论嫁,“六礼”常常和“三书”一起搭配出现,“三书”非周制昏礼的内容: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纳吉(过文定)时用。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信(过大礼)时用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那时候的婚礼还叫做昏礼,取“黄昏举礼之义”。没有奢侈的聘礼,没有铺张的排场,也没有喧闹的筵席。昏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那时候的昏礼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闹洞房 这类繁杂的玩意儿,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而后携手入洞房。次日拜见舅姑,三月后告见家庙。从此,新妇正式融入夫家家族。那时候的昏服也不是现在人们误解的大红一片,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着天的、最神圣的色彩)。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着远去的女儿;夫家也三日不举乐,安慰着思念双亲的新娘……整个仪式宁静安详。但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捕捉到的力量。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仪式,映照出一个久违的文明气息——那是纯正、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周礼婚制崇尚典雅端庄,有着浓郁的神圣感觉和象征意义,故此,直到宋代的时候,品官以上的婚礼不论是舆服还是婚仪都严格遵循周制。昏服的色彩循“玄纁制度”,取天地间最高贵的色彩为之。
-
周制婚礼和汉唐婚礼的区别
- 周制婚礼和汉唐婚礼的区别?1、这两种风格最区别的还是服装以及场景布置都有所不同,这些东西是最显眼的,一眼就能看出婚礼的风格,这样的婚礼也显得更加独特,很多年轻人也愿意尝试以前的婚礼,显得非常有趣。2、周婚礼就是华夏婚礼的原型,之后的很多婚礼风格都是源于这种风格的,如果有喜欢看电视的小伙...
-
汉服婚礼流程打造最纯正的周制汉式婚礼
- 汉服婚礼流程二:迎亲 新郎来到女方家,要跪拜新郎的父母,并送上信物木雁,然后为岳父岳母奉茶。新娘父母喝过茶,唤出在闺房内绾好头发的新娘,母亲为新娘戴上发簪。然后新人跪拜谢过父母,饮过酒之后,拜别父母。汉服婚礼仪式 汉服婚礼流程三:至男方家 当婚礼的车队到男方家后,新郎新娘手牵大红花下...
-
汉服 婚礼 周制婚礼 唐制婚礼 明制婚礼的 详细流程
- 周制婚礼:完整的婚礼包括婚前礼、正婚礼和婚后礼。婚前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和请期等礼仪。正婚礼包括亲迎、妇至成礼、合卺和餕余设袵等礼仪。婚后礼(成妇礼)包括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和妇馈舅姑等礼仪。完整的婚礼仪节 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
-
四种中式婚礼的区别
- 一、民国复古婚礼:婚礼形制一民国复支,服装以旗袍中山装为主,风格独特,偶尔会偏向旧上海感觉,仪式特别复古中增加些许故事感。二、汉唐(周制)婚礼:婚礼形制一汉唐(周制),配色多以红黑(玄色)为主常见,元素图腾字体复古甲骨文草书,服装宽袖汉服曲裾等配乐大气乐器,常用编钟损等,仪式庄重大气氛...
-
急求汉代婚嫁的服装和发型!!!!!!!
- 汉代行周制婚礼 著装:爵弁玄端服(大夫级玄端)——用于正婚礼。爵弁,玄端服袖展三尺三,收口一尺八,缁衪纁裳,白绢单衣,纁色韠,革带(用以佩韠),大带(素熟绢为之,宽四寸,耳及绅缘边,外玄而内黄色。),赤色舄(或履),水苍玉纯组绶,佩刀,充耳等。2. 士玄端服(士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