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服装和住:建筑、娱乐、饮食文化
藏族的服装和住:建筑、娱乐、饮食文化
-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扎什伦布寺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
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汉语:炒面)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食用糌粑时,要拌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食用时也很方便。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早在12、13世纪前后,即出现了论述藏族民族音乐的专著,如萨迦班达智·贡格坚赞的《论西藏音乐》等。寺庙中至今保存并使用藏族的古老图形乐谱——央移谱。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等5类。卫藏、康、安多3大方言区的民间音乐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别,乐种亦不尽相同。宗教音乐包括诵经音乐、宗教仪式乐舞羌姆、寺院器乐;宫廷乐舞嘎尔只传于拉萨布达拉宫及日喀则扎什仑布寺。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中居主要地位。央移谱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颂经调等。
-
藏族文化特色有哪些
- 1、服饰:藏族男女多蓄辫,喜戴首饰,衣物为无布面的羊皮长袍。2、饮食:藏族人民喜欢酥油茶和奶茶,主食为牛羊肉。3、建筑:藏族房屋平顶多窗,造型简洁,敦实质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4、文学:藏族文学丰富多彩,《格萨尔王传》是已知世界上较长的说唱史诗,《仓央嘉措情歌》也享誉世界。5、歌舞:...
-
藏民族传统文化有哪些
- 藏民族传统文化有服饰、饮食、民居、文化特色、器物用具等。1、服饰:由于地理气候和物产的不尽相同,在藏区内可以说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不同的区域在穿着打扮方面各不雷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风貌。藏袍是藏族的主要衣着,它大襟广袖,用氆氇、动物皮毛等面料缝制,宽体长身,用带束于腰间。
-
藏族人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住在什么地方?
- 而在牧区,男女牧民通常不穿短褂,而是穿着无布面的羊皮长袍,并在领口、袖口和衣襟上缝上细长的皮或色布作为镶边。二、藏族饮食 在饮食方面,藏族的主食是糌粑,这是用炒熟的青稞或豌豆磨制成面粉,然后用茶水拌着吃。藏族人民喜欢喝酥油茶和奶茶,酥油茶是将酥油与热茶混合后,倒入特制的木筒中捣...
-
藏族的服装和住:建筑、娱乐、饮食文化
- 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汉语:炒面)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食用糌粑时,要拌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食用时也很方便。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
-
藏民的生活和风俗
- 1. 居住环境: 藏民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因此他们多居住在高山和高原地带。传统的藏民居住建筑是石木结构的藏式建筑,被称为“藏房”,可以抵御严寒和强风。藏房通常具有坚固的结构和独特的样式,在外观上也呈现出藏族文化的特点。2. 饮食习惯: 藏民主要以牧畜为生,他们的饮食以牛、羊肉和牛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