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饰问答 » 流行/时尚/搭配 » 穿衣搭配 » 道士服饰有哪几种?

道士服饰有哪几种?

道士服饰有哪几种? 我来答
道士服饰有哪几种?
  道教,作为华夏民族唯一的本土宗教,不但在思想上保持了中华传统, 而且还在服饰上保持了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满清入主关内后,实行剃发易服的政策,并规定了儒从而僧道不从。道教,因其独特的背景,完整地继承保存了华夏民族的服装体系(簪、冠、巾、衣、裳、履)。这种特殊的条件,曾经导致在清朝初年,有大规模地入道势头。

  后学不才,对道教所特有的服饰文化饶有兴趣,并悉心搜集了一些图片与资料,今特奉献,拿与诸位指点。

  概说

  道教服饰,渊源甚早,一味地翻看南北朝的文献,只是空谈,真正地通过实物研究道教服饰,只能是从明代服饰入手。

  本贴将主要同过 冠巾、衣裳两部分,参照明代服饰,对目前的道教服饰做一粗略地考证。

  冠

  满清时代,虽然僧人亦着汉服,但因佛门的剃度制度。簪、冠、巾的制度被道门保留了下来。

  冠,为贵人所用。巾为士庶人所用。在道门内,冠为正式场合所用,平日则用巾。

  由明到清,有很多冠的种类已经失传,但保留下来的,大抵有三种(五老冠为炼度所专用,其意义与传统地簪冠意义不同,故不在此列)。

  上清芙蓉冠,又名莲花冠,乃道冠等级最高者。惟有高功法师行科时方用。

  五岳冠,又名五岳灵图冠。覆斗状,上刻五岳真形图。在全真道内,惟有受过三坛大戒之道士方可用。

  偃月冠,又名黄冠、月牙冠、无形冠。覆元宝状,受过冠巾礼之道士皆可用

  本人特援引两方面的资料,斗胆考证了九巾,但实际上,道门所用之巾已远不止九种,

  另有:幅巾、飘巾、太阳巾、冲虚巾、雷巾。

  资料如下:
  字面的资料:

  《清规玄妙》中,记载了清 全真派的服饰,曰:“全真所戴之巾有九式:

  一曰唐巾,二曰冲和,三曰浩然,
  四曰逍遥,五曰紫阳,六曰一字,
  七曰纶巾,八曰三教,九曰九阳。

  所谓唐巾者,唯唐朝吕纯阳祖师之派裔可戴。其或老者戴冲和,少者戴逍遥,或冷时用幅巾,雪夜用浩然,平时用紫阳、一字,各从其宜。上等有道之士,曾受初真戒者,方可戴纶巾、偃月冠;中极戒者,三教巾、三台冠;天仙戒者,冲虚巾、五岳冠。巾皆用元色布缎所置。盖元为天,头圆象天;天一生水,水色属元,元机于道,以元色顶于首,尊道也。”

  口头资料:
  白云观八旬道人所叙述的清末之九巾:
  道有九巾祖师传:KAO)山、一字巾
  九梁、逍遥、一扎巾
  混元、太阳、菏叶巾

  浩然巾似乎到清末亦在道教中不常见,但很明显,就是风雪帽,这点没有疑论。

  浩然巾创始人 孟浩然

  逍遥巾也没有疑点,就是今之逍遥巾,然,另有荷叶巾类似逍遥,但用于方丈升座,传戒之大典,为道童所专用,概比逍遥巾更为洒脱。

  一字巾,闵爷云,故去称幅巾。想幅巾本是包头而来,可能一字巾是一个最后的简化形态。实际上,一字巾就是一根带子,类似网巾来拦住乱发。

  闵爷又引冲和巾为今之南华庄子巾,予以为,所谓老者带冲和,概因老者发稀,当带能遮蔽之巾。而庄子巾虽然可以遮挡,但其他一些巾也可以遮挡。但似乎唯一能对应上的,就只有庄子巾,故我于此亦持此意见。

  清规玄妙所载之九阳必为纯阳,概考今江南正一派所戴之九粱巾并无古制,当属于纯阳之变形。而九乃大,乃纯,正乃纯阳也。况,有明一朝,只有纯阳巾才有九梁。

  太阳巾:清规玄妙中并无太阳巾记载,一些道友,老道长也不认为太阳巾为正规九巾之一。但无可非议,太阳巾就是道士的太阳帽,云游中,遮阳之用也。此巾正如闵爷所云,湖北仍多用。实际是庄子巾加了一圈大沿儿。

  最后只剩清规玄妙中的KAO(告山)山巾?可惜的是,上次老道长给我讲此巾,未能记录,仅记得前面同庄子巾,脑后稍有不同也。

  衣

  常服

  在早期的玄门威仪中,对于常服的要求不外乎传统之深衣之制(上衣下裳相连)。而宋明之际,出现了通裁之直缀(无下裳,而为前后开气),也就是如今道服的款式。此类道服又分有长衫与得罗,其中长衫交领右衽,直袖宽九寸(儒生制为一尺,盖道家求纯阳数)或一尺四,袖长随身或回肘(随身:袖同衣长,垂至衣下摆;回肘:大概有

  得罗又名道袍,这种道服的特点是:交领、宽袖,自掖下开气,内带衬摆。得罗袖宽有几种不同尺寸,目前常见的是一尺八、二尺四;但北京东岳庙老道长有云三尺六者,可以说,这种三尺六的袖宽是为大个子道人准备的。另:如果根据这个数列分析,应当还有三尺这个规制:0.6 尺作为差而递进的。另外根据古画上的表示,三尺这个袖宽也是存在的。此外,得罗的袖长亦为随身或回肘。可以看出,道服的袖宽可以为

  法服:

  道家之法服大抵款式有两种:一为氅衣,一为对襟袍服。其中,氅衣多为高功所用,时下的经衣也大都用氅衣。其款式为对襟,长同身,不裁袖,方方正正。一般高功之绛衣之颜色有多种,就其本意当为红色,但后来又有紫色、蓝色等。其中大都刺绣以精美花纹,美妙绝伦。

  而法众之经衣,颜色不外乎红黄二色,一般来说,北方用红较多,南方则用黄较多。

  北京白云观法众,经衣用红色氅衣 武当山道场,法众用黄色对襟袍服
  北京白云观传戒时向戒子颁戒牒,道童用对襟蓝色袍服,蓝色玄边大带,戴荷叶巾
  全真戒衣在款式上有类似对襟袍服之处。其腰间皆缝有装饰性之大带。考此种款式,在明代士人间也颇为流行,通常是作为正规场合之服装而用。大带原本为系衣之物,而后演变成了完全装饰性的元素了。此种戒衣,交领右衽,大带为玄色,前后皆垂龙虎带。
  北京白云观传戒时向戒子颁戒牒,戒子用黄色交领袍服,玄色大带,身前后皆有龙虎带

  关于全真道士的衣着,清代全真大师闵一得在《清规玄妙》中记载:凡全真服式,唯青为主。青为东方甲乙木,泰卦之位,又为青龙生旺之气,是为东华帝君之后脉,有木青泰之喻言,隐藏全真性命双修之义也。朝参公服,顶黄冠,戴玄巾,服青袍,系黄绦,外穿鹤氅,足缠白袜,脚纳云霞朱履,取五行俱备之故耳。若宗、律两师,加中单礼足,方谓合式。

  玄教大宗师吴全节说法像,蓝氅,白中衣,赤蔽膝,紫裳,戴上清芙蓉冠
  裳
  古人上衣下裳。其中裳为下服,既是裙。在解放前,全国仍有很多宫观在重要节日沿用下裳,而到了今日,竟然基本消失,实为可惜。其制多种,古制分为七块,前三后四。又有环群,打褶众多。其色多种,可为白、蓝、紫。

  道人鞋袜
  道人平时穿双脸鞋或十方鞋,用青布制做,鞋边沿剪有孔,再用白布将孔缝上或不缝,多为夏天穿。用高筒白袜套住裤管系上,以便进入殿堂避免体垢落地。

  高功法师所用的鞋
  道靴:高功法师在举行大型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云鞋,大型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锦浅帮,绣制云纹,圆头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时所用。

  参看以下地址,图文兼备,值得参考:

  http://post.baidu.com/f?kz=16771584
道士服饰有六种,分别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具体如下:
1、大褂: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是最普通的一种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长及于膝者,称为“中褂”。现在多为窄袖,以便日常作务。皆为蓝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会典》云:“道士常服青”。
2、得罗:蓝色,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一尺八寸以上,袖长随身。冠巾之后成为正式道士,方可着用此衣,为参加宗教活动之礼服。
3、戒衣:黄色,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二尺四寸以上,袖长随身。黄色属土,土可化育万物,戒衣采用黄色,除了示以庄重之外,寓有“道化万物,参赞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着用此衣。从前道教传戒制有“三衣”,以供领受初真戒、中极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别着用。
现在传戒是一次授完,所以仅用此种戒衣。
4、法衣:又称“天仙洞衣”。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上有金丝银线绣的各种道教吉祥图案,如郁罗萧台、日月星辰、八卦、宝塔、龙凤、仙鹤、麒麟等。举行大型斋醮科仪时,道场为主的高功身着此衣。方丈在举行隆重祀典时穿着此衣,则为紫色。
传言道祖老子骑牛出关时“紫气东来”,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来的皇帝,亦多赐给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5、花衣:又称“班衣”。亦属法衣。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上面亦有各种绣花图案,但较天仙洞衣显得简洁,举行大型斋醮科仪时,众经师着用此衣。也有红色或黄色不带图案者,为做一般道场的经师穿用,称为“经衣”。
6、衲衣:亦称“衲头”。大襟,长及小腿。多层粗布缝制,显得笨拙厚重。过去云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时穿用,以御风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数道士还保存着过去代代相传的衲衣。

扩展资料:
道士服饰的组成部分:
道士服饰可以分为道巾、道冠、道袍、鞋袜、佩饰等五个部分。

1、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并不固定。清代闵小艮《清规玄妙》记载的九巾,为唐巾、冲和巾、浩然巾、逍遥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三教巾和九阳巾。清末至今,变化较大,
现在流行的九巾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浩然巾、逍遥巾、荷叶巾、太阳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种。
2、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为木制,近世也有塑料制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为黄冠、五岳冠、星冠、莲花冠、五老冠等五种。
3、道袍
道袍为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可以分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
4、鞋袜
道教徒所穿的鞋袜,有常见的几种样式。
1)圆口鞋:黑色,鞋口深,圆口。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
2)双脸鞋:黑色,圆口,鞋脸中间有两条突起的梁子,将鞋脸一分为二,故名。有的还在鞋帮部位饰以云头图案,显得超脱出俗。这是较为正式的一种道士鞋。
3)十方鞋:鞋口圆,鞋帮为黑白相间的条形图案。还有一种,是在鞋帮上面相间开洞,适宜夏天穿用。
4)麻鞋:古云“履”或“麻履”。是用麻绳编制的鞋,适宜夏天或下雨天气穿用。现在穿此鞋者较为少见。
以上几种鞋,在道教并无严格规定。现在道士,平时亦有穿用社会上出售的布鞋或运动鞋者。
5)云履:也叫“朝鞋”。鞋底较厚,鞋帮上衬以云头图案。为斋醮法坛上高功所穿。
6)高筒袜子:又称“高靿袜子”,俗称“白袜子”。白色,袜筒裹至膝下,用带子扎系。白色代表白云,象征遨游天界。道教规定,进入殿堂必须穿上此袜,如果没有,也必须把裤脚扎住才行。
7)道靴:高功法师在举行大型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云鞋,大型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锦浅帮,绣制云纹,圆头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时所用。
5、佩饰
佩饰指道教徒佩戴的各种饰物用品。包括道簪、帽正、慧剑、佩剑、葫芦、鱼鼓、单瓢、拂尘、阴阳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教服饰
  道士服饰可以分为道巾、道冠、道袍、鞋袜、佩饰等五个类别。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并不固定。清代闵小艮《清规玄妙》记载的九巾,为唐巾、冲和巾、浩然巾、逍遥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三教巾和九阳巾。清末至今,变化较大,现在流行的九巾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浩然巾、逍遥巾、荷叶巾、太阳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种。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为木制,近世也有塑料制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为黄冠、五岳冠、星冠、莲花冠、五老冠等五种。
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可以分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
道教徒所穿的鞋袜,有常见的几种样式。圆口鞋:黑色,鞋口深,圆口。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双脸鞋:黑色,圆口,鞋脸中间有两条突起的梁子,将鞋脸一分为二,故名。有的还在鞋帮部位饰以云头图案,显得超脱出俗。这是较为正式的一种道士鞋。十方鞋:鞋口圆,鞋帮为黑白相间的条形图案。还有一种,是在鞋帮上面相间开洞,适宜夏天穿用。麻鞋:古云“履”或“麻履”。是用麻绳编制的鞋,适宜夏天或下雨天气穿用。现在穿此鞋者较为少见。以上几种鞋,在道教并无严格规定。现在道士,平时亦有穿用社会上出售的布鞋或运动鞋者。‍

道教服饰发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普通人的穿戴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跟异,道教内部则大体保持不变。早期道教俯视并没有严格规范,从南朝之后才从形成制度。

道冠
道冠,是道士们所戴各种帽子的通称。据《三礼图》记载:“道冠,其制小,仅可撮其髻,有一簪中贯之。”道冠有很多种。
二仪冠:南北朝《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卷五记载,二仪冠是二居道士所戴。《传授经》云:“冠戴二仪,衣被四象,故谓之法服。”
元始冠:《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卷五上说,元始冠是洞真法师、大洞法师和三洞法师所戴。
玄冠:《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卷五写道,玄冠是正一法师、高玄法师、洞神法师和凡常女冠所戴。玄冠原是古代礼仪冠服的名称,后为道人所用,并成为道冠的一种。《洞神经》云:“授道之人皆玄冠草履。”
芙蓉冠:《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卷五中说,芙蓉冠是洞玄法师所戴。《真诰》卷一载:“又有一人,年甚少,整顿非常,建芙蓉冠。”《真诰》卷二记载:“建芙蓉冠,朱衣带剑。”该书还说:“着青锦绣裙,紫毛帔,巾芙蓉冠。”

通天冠:和通天服相配,明代朱权制作。据《 至道太清玉册》记载:“内用束发冠,顶用三台,前南斗,后北斗,左右用日月,上用卷云之冠,以缨系之。衣通天服戴之,谓之主冠,非王者不敢用。”
角冠:大多是女道士所戴。
平冠:《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卷五记载,平冠是凡常道士所戴。

云笠:原本是遮阳挡风的帽子。“笠”,草竹编成的帽子。“云”,意思是云游。明代朱权《 至道太清玉册》卷六写道:“云笠,顶六方,上小檐,阔用皂绢或纱幕其上,以避风沙、日色,寻真问师,云游用之。
雨笠:是用竹箬或桦皮或草所编的帽子,也称斗笠。以前,武当道士都有斗笠,用来御风雪雨露。

混元巾
混元巾是道士平常所戴的一种帽子,圆形,用黑缯糊成硬沿,帽子顶端中心有孔。道士戴混元巾时,头发扎成髻,帽顶的孔露出发髻,用发簪横穿。现代全真派道士多用这种巾,以便与正一派道士常用的九梁巾相区别。

九梁巾
九梁巾是道士所戴的一种帽子,帽顶就像中式瓦房斜顶,其前面有竖立的九叠、九缝。九梁巾类似古书所说的纯阳巾和九转华阳巾。《三礼图》上说:“纯阳巾,一名乐天巾,颇类汉唐之巾。顶有寸帛,襞积如竹简,垂之于后,日纯阳者以仙名,而乐天则以人名也。”
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一开始也戴类似的这种帽子,《洞玄金玉集》上说:“重阳悯化妙行真人,时在昆嵛山居庵,用三尺半青布,造成一巾。顶排九叠、九缝。言梦中曾见,名日:九转华阳巾。师父风貌堂堂,有若钟离之状,加之顶起此巾,愈增华润,诚为物外人也。”据此,全真派道士初期戴九梁巾,可是现代全真派道士多戴混元巾,而正一派道士却在行仪时多戴九梁巾,以与全真派相区别。
《道书援神契·序》云:“后世孔子徒之服随国俗变,老子徒之服不与俗移,故今之道士服,类古之儒服也。”
《 至道太清玉册》云:道士“不异服,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所服者,黄帝之衣冠,故有黄冠之称也。”
从以上两段话我们可以知道,道教服饰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不与俗移”,也就是说不管社会上的人穿什么衣服,道士都保持自己的衣冠不变,这其实也是道士特立独行的人格的表现;
其二是“不异服”,穿的都是黄帝所制之衣冠,也就是汉族服饰,不穿其他的服饰。所以道教服饰千百年来,其实变动是不大的。
虽满清剃发易服,而道士以方外得以幸免,而汉人衣冠亦藉僧道之徒,得以留存至今。这也是道教对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
下面要回答几个问题。
甲、 什么是道袍?俗人可否穿道袍?
道袍是道士穿的袍子,和世俗人穿的还是有所不同的。魏晋的士人喜欢上衣下裳,唐人喜欢穿圆领袍,宋人穿衣裳和襕衫的也很多。道袍却是右衽直身的。和直裰和直裾还不一样,两边开胯,有两片暗摆。这个汉服圈子的朋友都知道的。

道袍本来是道士穿的衣服,但是从宋朝开始,皇帝也穿,士大夫也穿。一袭道袍,成了士大夫与世无争的符号,心灵上归隐的家园。而在明朝的时候,道袍就成了上至天子,下及庶民的常服了。明朝以真武大帝为护国神,以道教为国教,故天下之人穿道袍,翕然成风。所以道袍并不是道士专用的服饰,普通人也可以穿。范仲淹的道服赞,就是给平海书记写的。徽宗平时也是穿道服。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翟管家出来,穿着凉鞋浄袜,丝绢道袍。”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那典铺正在蒋家对门,因此经过。你道怎生打扮?头上带一顶苏样的百柱鬃帽,身上穿一件鱼肚白的湖纱道袍,又恰好与蒋兴哥平昔穿着相像。”《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身穿一件青布厚棉道袍,脚下踏着暖鞋。”足见在明代道袍不仅道士,俗人也穿,而非道士所专用。
乙、 浑元巾是纶巾吗?
闵智亭大师在《道教仪范》里说浑元巾是古之纶巾,其实是不对的。
清朝全真派闵小艮大师《清规玄妙说》规定了当时全真派的法服制度:“凡全真所戴之巾有九式:一曰唐巾;二曰冲和;三曰浩然;四曰逍遥;五曰紫阳;六曰一字;七曰纶巾;八曰九阳等”并且明确规定“上等有道之士,受初真戒者,方可戴纶巾,偃月冠。”那么纶巾长什么样子呢?根据明人所著《三才图会》云:“此名纶巾。诸葛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今鲜服者。”

我们从这个图片可以看出,浑元巾跟纶巾长的太不像了。其实是满清中后期出现的帽子,不在九巾之列的。而雍正年间,宫廷道士做道场,也很少有戴浑元巾的。请看焦秉贞绘制的祭祀老子图,里面主法的道士就是大名鼎鼎的娄近垣真人,在雍正年间的样子,也算是满清中期了,但是道士之服饰,还是有明朝威仪的。

下面这幅照片是清朝末年,外国人拍摄的,西安万寿八仙宫开坛授戒的道众的合影。道士之戴浑元巾应该是清朝中后期的事情。并且里面坐在中间的方丈,不戴浑元巾,足见当时浑元巾,并不是最高品级的。

目前没有任何文献和实物证明浑元巾出现在清朝以前,一些古画里也没有道士戴浑元巾的样子。所以笔者推断:浑元巾是满清中后期出现的式样。
丙、 对襟盘扣的褂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翻阅以前的老照片,晚清民国的道士没有穿对襟盘扣的小褂的。为什么呢?
首先,长褂是身份的象征,穿长褂也是礼貌。
出家道士有一些资格的,按理都喜欢穿长袍,是身份的象征。连落魄到喝酒都赊账的孔乙己,也舍不得脱下他的长褂子,所以成了咸亨酒店里唯一一个穿长袍站着喝酒的人。出门见客,出席活动,都应该穿长褂,既是庄严自己,也是对别人的尊重。现在和尚就比较注重威仪,经常看到一些道士跟和尚合影,和尚穿长褂,道士穿小褂的。

第二、对襟盘扣的褂子是太虚和尚改革的时候出现的。
马褂是满人的军服,满清时期穿的人也不多的。这个我们看《八旬万寿圣典图说》就可以知道。这个是乾隆在世的时候的情形。

马褂是立领的,主要是骑马征战的时候,保护脖子不被风吹坏。民国年太虚改革,以马褂为底本,设计了一种太虚装。把佛教的衣服也改了,推广太虚装。就是下图这种的。

文革之后,由于文化断层的原因,有些道士也跟着穿这种衣服。只是颜色改了一下而已。
丁、 和尚是啥时候开始穿汉族衣服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僧人平时是这种打扮的,右衽长袍,僧帽、佛珠啥的。袍子有灰色、黄色、棕色等。

其实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土的佛教徒仍然是穿印度那边的衣服的,他们不穿汉人衣服。我们看东南亚地区小乘佛教的和尚的穿着,就知道早期中国的僧人穿什么衣服了。

要说佛教改穿汉人服饰,还是我们道教祖师得功劳。
这就不得不提林灵素真人。话说北宋林灵素真人得到宋徽宗皇帝的宠信,红极一时。曾经想废除佛教,但是遭到各方面势力的反对,最后就“改其名称冠服”。

于是徽宗在重和二年正月八日,下了一道诏书《佛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之号等事御笔手诏》。内容如下:
先王之教。用夏变彝。衣服有常。以临其民。而奇言异行。莫不有禁。故道德一。风俗同。自先王之泽竭。佛教始行于中国。虽其言不同。要其归与道为一。世赖以趋于善者。亦非一日。然异俗方言。祝发毁肤。偏袒横服。弃君亲之分。忘族姓之辨。循西方之礼。盖千有余岁。朕方敦礼义。遹追三代。其教虽不可废。而害中国礼义者。岂可不革。应寺院屋宇田产常住一切如旧。永不改革。敢有议者。以违御笔论。其服饰。其名称。其礼其言。并改从中国。佛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之号。僧称德士。寺为宫。院为观。即住持之人为知宫观事。不废其教。不害其礼而已。言念四方。万里之远。其徒之众。不悉兹意。可令每路委监司一员总其事。郡守寮佐召集播告。咸使知之。

看了这道诏书,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观音菩萨,又叫观音大士了。为什么中国的和尚不穿印度衣服,而改穿汉人衣服了。当时的和尚穿的是印度的衣服,“偏袒横服”,剃光头的。徽宗让他们蓄发,穿汉人衣服。这个影响还是很深远的。从此以后,中国的和尚都改从了汉人衣冠。南怀瑾也可以表扬和尚保存了汉唐威仪了。可惜我们有些道友,却没注意到这点。认为不过是一件衣服,却忽视了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概叹也乎!!!
《道书援神契·序》云:“后世孔子徒之服随国俗变,老子徒之服不与俗移,故今之道士服,类古之儒服也。”
《 至道太清玉册》云:道士“不异服,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所服者,黄帝之衣冠,故有黄冠之称也。”
道教徒所穿的鞋袜,有常见的几种样式。
圆口鞋
圆口鞋:黑色,鞋口深,圆口。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

双脸鞋
双脸鞋:黑色,圆口,鞋脸中间有两条突起的梁子,将鞋脸一分为二,故名。有的还在鞋帮部位饰以云头图案,显得超脱出俗。这是较为正式的一种道士鞋。
十方鞋
十方鞋:鞋口圆,鞋帮为黑白相间的条形图案。还有一种,是在鞋帮上面相间开洞,适宜夏天穿用。

麻鞋
麻鞋:古云“履”或“麻履”。是用麻绳编制的鞋,适宜夏天或下雨天气穿用。现在穿此鞋者较为少见。
以上几种鞋,在道教并无严格规定。现在道士,平时亦有穿用社会上出售的布鞋或运动鞋者。
云履
云履:也叫“朝鞋”。鞋底较厚,鞋帮上衬以云头图案。为斋醮法坛上高功所穿。

高筒袜子
高筒袜子:又称“高靿袜子”,俗称“白袜子”。白色,袜筒裹至膝下,用带子扎系。白色代表白云,象征遨游天界。道教规定,进入殿堂必须穿上此袜,如果没有,也必须把裤脚扎住才行。

筒子袜
另外,近年出现一种“筒子袜”,属于高筒袜子的一种变体,即把高筒袜子的袜脚部分去掉、只用其袜筒部分。外观上与高筒袜子差不多,尤为适合夏天穿用。
佩饰指道教徒佩戴的各种饰物用品。


道簪:俗称“簪子”。为道士盘别发髻之用。一般用黄杨木或玉石、金属制成。条状,略呈弯曲,亦有直形,有些后端还刻有太极、八卦图案或葫芦形状。


帽正:多为玉制。方形,镶在帽前正中。除了作为装饰之外,还有检查道巾是否戴正的作用。


佩剑:即道士佩带的宝剑。中国古人即有佩剑之风,《道书援神契》说“古之士大夫皆佩剑”。

道教多为雌雄双剑,相并背于身后。现在道士佩剑者并不多见,除了偶尔看到云游道士有佩剑者以外,一般是悬挂在住室之内,以为辟邪除魔之用。


葫芦:八仙之中的李铁拐即带有葫芦,里面盛放仙丹。道士佩带葫芦,一般盛放道教丹药,以为舍药疗疾之用,在云游道士中较为多见。


鱼鼓:又作“渔鼓”。打击乐器,在长竹筒的一头蒙上薄皮,用手敲打。从前道士演唱道教神仙故事的曲子 (即“道情”),以此伴奏。现在道教中已经绝迹。


单瓢:又称“缘瓢”。是用硬木刻制的瓢状器皿。为过去云游道士必备之物,在外面化缘盛放饭食之用。今日道士已不用此物。


拂尘:乃为木制或金属做成的柄,柄端扎有棕丝或马尾。可作拂扫尘埃或驱除蚊蝇之用。道士手持拂尘,意在扫除心灵的污垢,清静身心。


阴阳环:又称乾坤圈,乃为连在一起的两个圆环,可以拿在手中来回转动,代表“阴阳循环,周而复始”之意。一般为木制或玉制。亦有三环相套者,称为“三才环”或“三环套月”。老年道士尤喜玩此,以为活动指腕之用。
中国古代礼仪对于冠服甚为重视,并以不同冠服作为礼仪等级的重要标志。从南朝刘宋陆修静,随着道教仪式逐渐完备,便开始根据古代冠服之制,结合宗教需要,对道士的冠服适应社会等级制度的教义思想重新作了诠释,定为制度。

冠服:道士平时穿戴的冠裳和免簪帔以及在斋醮仪式中穿着衣帔的总称。早期道教对于冠服之规定甚为简单,从南朝刘宋陆修静起,道士的冠服制度趋向严格,冠服区别愈加明显。据南北朝《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卷五,对各类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确规定。书称:“服以象德仪形,道士女冠,威仪之先参佩经法,各须具备如本法,不得叨谬。违夺算三千六百。”唐道士张万福《三洞法服科戒文》中的道士冠服分类已趋简化,按法派分为六类。

法服:道教神像以及高功和法师在斋醮仪式中所穿服饰的名称。道教法服源于中国古代祭祀礼仪的服饰规定,又与道教教义思想和服饰的时代流变有关。

道士诸巾
混元巾:象征混元一炁。是以黑缯糊制而成,硬沿圆帽。顶之正中留有一圆孔,以露发髻,现全真道士多戴此帽。

庄子巾:象征如庄子一样,无拘无束,超凡脱俗。亦称冲和巾,该巾下面为方形,上部成三角形,状如屋顶,帽前正面镶有白玉,便以正帽,象征品性端正。老年道士多戴庄子巾。

纯阳巾:明朝《三才图会》称:“纯阳巾,又名乐天巾,顶有寸帛,襞积如竹简,垂之于后,曰纯阳者以仙名,而乐天则以人名也。”

九梁巾:类似纯阳巾。前顶平斜如尾面,排有九叠,九缝。道教奉九为极阳之数,一切修行最终目的。故九梁巾又象征道徒们对大道的向往。

浩然巾:清代道士闵一得在《清规玄妙》中说:“雪夜用浩然。”明代朱权的《 至道太清玉册》卷六中有雪巾的记载:“以玄色紵丝为之,以天鹅皮为里,凡雪天严寒皆用之以护脑。”可见浩然巾即是雪巾。此巾象征道士的浩然正气。

逍遥巾:亦称荷叶巾,全真年轻道士多戴此巾。用块大方巾将挽好的头发包扎起来,留有两角虚于后背。走路时随风飘动,显示出道士逍遥自在。

三教巾:应该是王重阳祖师提出三教合一思想时所缝制。体现了道教的包融性,崇尚和平的宗教理念。道士受了中极戒就可以戴此巾。

一字巾:旧称幅巾,用青布做成布带,端头用优质木雕成太极八卦扣相互衔接。平时为了固定头边沿的短发所戴。该巾扣上为“混元圈”,散开为“一”,正体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教义思想。

太阳巾:形如现代的太阳帽,主要是遮挡夏日阳光。不同的是,太阳巾是用蓝布做成。因全真道士挽发后要插簪子,便以佩戴,所以中间隆起的部分为三角形。此巾在湖北使用者较多。

道士诸冠
黄冠:曾受初真戒者方可戴;三台冠,受过中极戒者可戴;五岳冠,覆斗形,上刻“五岳真形图”,必须受过天仙戒者方可戴;五老冠,莲瓣形,中绣五老像,晚间做超度法事时,高功所戴;元始冠,是洞真法师、太洞法量和三洞 师所戴;芙蓉冠,大罗金仙所戴。

道士诸衣
法衣:道教科仪中高功法师各种穿着的统称。忏衣,道士在科仪中念经拜忏时所穿的一种法衣;绛衣,在大型斋醮法会中,高功法师所穿的一种法衣,穿时里衬海青,其制两袖宽大垂地,双臂展开时,两袖和衣身合成四角形,两袖和衣身均绣有金丝龙纹;海青,为道士日常穿用,是用青布简单制作而成宽袖道袍。现今为了穿着方便,夏天多穿白色对襟和斜襟两种道衣,多数以棉绸制做。

道人鞋袜
道人平时穿双脸鞋或十方鞋,用青布制做,鞋边沿剪有孔,再用白布将孔缝上或不缝,多为夏天穿。用高筒白袜套住裤管系上,以便进入殿堂避免体垢落地。

高功法师所用的鞋
道靴:高功法师在举行大型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云鞋,大型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锦浅帮,绣制云纹,圆头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时所用。
走想买道士衣服一套那里有卖的
道士穿的衣服叫什么 道士穿的衣服名字
道士服饰有六种,分别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具体如下:1、大褂: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是最普通的一种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长及于膝者,称为“中褂”。现在多为窄袖,以便日常作务。皆为蓝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会典》云:“道士常服青”。2...
道士服饰有哪几种?
道士的服饰共有六种,分别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和衲衣。下面是每种服饰的详细介绍:1. 大褂:这种道袍是最常见的,道教徒在平时会穿着它。大褂的样式是大襟,长至腿腕,袖宽为一尺四寸,袖长与身体相贴。通常为蓝色,代表着法天之意。在《大明会典》中也有提到:“道士常服青”。2....
道袍的等级和价钱道衣关多少?
6. 花衣是法衣的一种,上面有各种绣花图案,举行大型斋醮科仪时众经师着用此衣。7. 衲衣是笨拙厚重的道袍,过去云游道士野外打坐时穿用。8. 现代道教的“道袍”作为宗教服饰,与世俗社会的传统道袍有所区别。9. 道袍的衣身长短、袖子宽窄经常变化,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经发展到有些夸张的地步...
谁能给我说一下道家和佛家的服饰
道教服饰可以分为五个部分:道巾、道冠、道袍、鞋袜和佩饰。1. 道巾:道教徒戴的帽子,有九种不同的样式,如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等。2. 道冠:道士所戴之冠,多为木制,有黄冠、五岳冠、星冠等不同类型。3. 道袍: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有六种类型,如大褂、得罗、戒衣等。4. 鞋袜:道教...
道士服饰有哪几种
除此之外,道教服饰还有其他一些种类,如青衣、红衣等,它们在不同场合下的穿着也有特定的讲究。青衣多用于年轻道士或学道者穿着,象征着纯洁与谦逊。红衣则常出现在重要的庆祝活动或祭祀仪式中,象征着喜庆和祝福。这些服饰不仅体现了道教对仪式的重视,也反映了道教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