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提出废除汉服的?
是谁提出废除汉服的?
-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始于黄帝,备于尧舜”, 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结构上,汉服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 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满清留下的服饰,如旗装、旗袍、马褂则不能称之为汉服。)
宋代的辽国、金国、因仰慕中华文化,“循汉俗,服汉衣冠,尽忘本国言语”。而至满清入关以来,为了巩固政权,防止被中华文化所同化,因此对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遂汉服从此离开了主流社会。
回到主题,是谁提出废除汉服呢?其实在满州人入关之前,为了易于辨识顺逆,便已强迫被征服或投效的汉人剃发易服,如1631年(明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皇太极在大凌河之役胜利时令“归降将士等薙发”。1623年(明天启3年,后金天命八年),即规定了官民帽顶制度;1632年(明崇祯五年,后金天聪六年),规定了服色制度。1636年(后金崇德元年),皇太极明令:“凡汉人官民男女,穿戴要全照满洲式样……有效他国衣冠、束发、裹足者,重治其罪。”
1644年4月22日清军入关,当天就下令剃头。同年5月多尔衮进京,正式下令薙发易服。时隔一年,清军占领南都(南京),再次下令江南汉民薙发易服。
前后经过清政府几十年的统治镇压,最终除了僧道保留汉服以外,几乎整个中国都是旗袍马褂的装扮。
最先提出的人是清太宗皇太极,最强执行人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
- 没有废除汉服吧,现代人不穿汉服,只是因为时代在更替,人的思想在改变,人的穿衣习惯或者看法也在改变,所以汉服没有被废除,单纯是汉服已经不怎么符合大多数人的穿衣习惯罢了
- 1644年清军入军后,以满洲人为核心建立了半殖民地,半奴隶制国家。满清为了巩固其统治,还组织群臣学习《金世宗本纪》,告诫群臣不要学习汉人习俗,从北魏至辽金元“凡改汉衣冠者,无一不再世而亡……凡一朝所用原各自有法程,所谓礼不忘其本也。自北魏始有易服之说,至辽金元诸君浮慕好名”。一旦从习汉俗,就好像把左手交给了他人,“待他人割肉而后食”。为打击、奴化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士人)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满洲人的统治地位。满清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在满清统治者进行的武力镇压与屠杀下,汉服逐渐消亡。
- 没有谁废除,一个朝代的灭亡必然会带来其服饰文化的消散。就像没有人提出要穿旗装、穿花盆底,但是满人的传统就是这样,当清政府统治下的皇室就是这么穿的,不管你是不是满族人。
- 没有谁要这样做!是因为中国乃至地球已被西方文化征服!所以基本上国家已不管了!也改变不了!呵呵!以上为个人观点!
- 应该是清朝皇帝,到底是哪一位我也不太清楚。反正是满人干的事。
在说了现在什么满人 汉人 还不都是中国人,外国人最希望中国内讧了!
-
是谁提出废除汉服的?
- 最先提出的人是清太宗皇太极,最强执行人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
-
汉服是消亡了300年吗
- 是的。明末清初时清军入关,清政府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采用暴力政策废除了汉服,使汉族人穿上了满族的服装。这就是“剃发易服”“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汉族从此成了没有民族服装的民族。在三百年后的现代,汉服虽得以复兴,但仍阻力重重。真的希望人人都能够了解这段历史,在心底里悦纳自己时隔...
-
汉文化圈汉文化圈的瓦解
- 前岛密在1872年向幕府提出废除汉字,主张使用口语化的假名,福泽谕吉在1873年的《文字之教》中则建议简化汉字。20世纪后,日本政府为解决罗马字问题,成立了相关机构并发布拼音方案。朝鲜在沦为日本殖民地后,儒教地位动摇,旧式教育机构被新式学校取代。1893年科举制度被废除,文庙祭祀中断。1949年北朝鲜废除...
-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 废除胡服:北魏孝文帝废除了胡服,改穿汉服。他认为胡服是高贵族的标志,汉服是百姓的标志,废除胡服,等于把百姓的利益提高,是对百姓的一种关怀。改革元服:北魏孝文帝改革了元服,使它更接近汉服。他认为元服太复杂,不利于统治,因此改革元服,使它更加简单、实用。废除胡文:北魏孝文帝废除了胡文,改...
-
为什么国人的衣服回从汉服转为现在穿的?
- 汉族是在付出成千上万生命后,在血泊中放弃自己引以为傲的服饰、发型,被迫换上丑陋的服饰、发型。中国形象也从此一落千丈,从曾经的华夏变为蛮夷。辛亥革命之后,丑陋的辫子被迅速废除、丢弃,但是汉服却没有得到复兴,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失去本土服饰文化的中国,只好逐步接受了西方服饰文化,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