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饰问答 » 服装专业 » 服装面料 » 江苏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行业共多少家

江苏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行业共多少家

江苏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行业共多少家 我来答
江苏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行业共多少家
  南通市纺织工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06-03-16 09:01:50 查看次数:3578
  南通纺织工业历史悠久,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门类齐全,且产品档次逐年上升,形成了比较配套的工业体系。南通是我国著名的纺织老基地,也是全国12个纺织品出口基地和10个服装出口基地之一。纺织工业是南通市工业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南通的纺织业长期以来在满足人民衣着消费、增加社会就业,扩大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南通纺织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应对当今纺织品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做大做强我市纺织业,加快实现南通纺织大市变强市的目标,这是“十一五”期间南通纺织工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

  一、南通市纺织工业的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市纺织工业主要包括: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丝绸纺织、针织、服装、化学纤维、色织、印染、纺织机械及家纺业。据2004年底统计,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979家,职工平均人数:202079人。纺织主要产品产量:纱28.36万吨,坯布13.6 亿米(其中:棉布:9.15亿米、混纺布:2.82亿米、纯化纤布:1.63亿米),印染布11.67亿米,绒线(毛线)6115.99吨,麻类织物98.41万米;生丝:5584.16 吨;丝织品:5947.53万米,服装生产量3.83亿件(套)。

  2004年南通市规模以上工业及纺织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工 业

  总产值
  工 业

  增加值
  产品销售收入
  利 税

  总 额
  利 润

  总 额
  出 口

  交货值

  规模以上工业
  1603.36
  409.08
  1499.81
  119.72
  73.61
  432.45

  其中:纺 织
  461.45
  129.91
  440.78
  24.95
  15.08
  185.58

  纺织占全市工业比 %
  28.78
  30.37
  29.38
  20.67
  20.48
  42.81

  (二)主要特点

  “十五”期间,我市的纺织工业经过技术改造与较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基本实现了“十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其特点有:

  1、技术装备加快更新

  综观百年风云,南通纺织工业历尽艰辛,曾经铸就了“母亲工业”一个时代的辉煌,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生产规模由单一的纺纱织布发展为集棉纺、毛纺、麻纺、化纤、印染、色织、针织、服装、丝绸、纺织机械、家纺为一体的大纺织。“十五”期间,纺织工业在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将加快产业升级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技术改造与棉纺行业压锭更新,20%以上的纺纱设备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印染行业采用先进的成套设备,配置了在线检测监控系统;服装行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应变能力。

  2、劣势企业基本退出

  部分纺织企业由于多年来装备陈旧、冗员过多、“包袱”沉重,连年亏损。近几年来,通过实施企业兼并、破产、资产重组等形式,劣势企业已基本退出。南通合成纤维厂、色织三厂等企业相继破产;江苏三友集团重组色织二厂、江苏大生集团重组南通二棉、江苏大富豪重组通州棉纺厂等,使企业脱困取得了重大突破,整个行业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3、龙头企业日渐强大

  在几大重点行业中,龙头企业正在逐渐强大。如棉纺行业的江苏大生集团现有资产22个亿,总量位居全国棉纺行业前10位,综合经济实力居第14位;江苏三友集团、江苏帝奥集团均被列为全国服装行业100强和江苏服装行业前10名;江苏联发集团2004年位居全国色织行业第3位;海安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打造“鑫缘品牌”,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成为南通的唯一。

  4、产业集群相继涌现

  集群经济的发展是南通纺织工业近几年发展的一个亮点。2002年海门三星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纺织产业特色城镇;2003年通州市被命名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川港镇被命名为“中国家纺绣品特色名镇”;海门市、海安县被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江苏纺织产业基地县(市)”;海安县李堡镇被授予“编织特色名镇”。南通地处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长三角区域,纺织原料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素质相对比较高;南通纺织企业的市场信誉、企业形象、技术支撑在“十五”期间提高较快;加上各级政府对纺织业的重视与支持,既作为传统又作为支柱的南通纺织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人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

  二、纺织工业的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发展思路

  围绕我市两个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用高新技术增强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纺织产业;以提高产品档次,争名优创品牌为导向,提高纺织品服装的市场占有率;以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为重点,提高纺织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培养大企业大集团为抓手,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市纺织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的转变。

  (二)经济发展目标

  ------工业增加值“十一五”期间年增长率达15%,2010年达313亿元;

  ------工业总产值“十一五”期间年增长率达20%,2010年达1358亿元;

  ------销售收入“十一五”期间年增长率达20%,2010年达1316亿元;

  ------利税总额“十一五”期间年增长率达15%,2010年达93亿元。

  (三)科技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计划投入500亿元,实施纺织业“新、扩、改”重点项目200个;“十一五”期末,应用信息化管理企业面达60%,高新技术对产值增长贡献率达60%;新型纤维使用率达20%,万元产值能耗物耗比2005年降低20%,棉纺织业人均年增加值达6万元;印染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计项目。

  (四)调整方向

  棉纺织:根据市场情况,围绕服装面料开发,推进前后道产业链的有机结合,重点更新改造100万锭的纺织设备,配套进行织机改造,提高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等新型技术装备的比重,“十一五”期末使60%左右的纺纱设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无棉卷率(清梳联)达40%,精梳纱比重达到50%,无结头纱率(自动络筒)的比重达到80%,织机无梭化率达到60%,万锭用工达80人左右,百台用工达120人左右。在更新装备中减少用工,在提高效率中增加经济效益。按企业需求,鼓励选用紧密纺、喷气纺、涡流纺织和转杯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大力开发多种不同混比的混纺交织及提花面料。

  印染:在引进必要的印染及后整理工艺技术软件的同时,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加大印染老企业设备更新的力度,大力推广应用电脑在线监控及印花花型设计,主攻天然纤维织物的防皱、防缩、抗菌技术关键,研究多纤复合交织的染整技术与化纤仿真高档织物的染整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的抗静电、阻燃以及环保绿色出口产品及面料进口替代产品。

  服装:服装的生产营销必须同时面向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努力申办ISO9000与ISO14000及SA8000认证,鼓励规模企业扩产高档出口服装,积极使用服装CAD/CAM,在提高成衣科技含量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创牌促销活动,同时开发适合各类消费对象的服装,使服装生产适应国内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并扩大出口。将出口服装的面料自给率提高到60%,努力扩大服装配套的各类辅料在我市的产销空间。

  针织:大力提高新型针织大圆机的拥有率,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重点开发新型原料和环保型纤维在针织品生产中的应用,逐步实现针织服装的舒适化、功能化、时装化,开发保健型高档针织内外衣,大幅度提高针织单件成衣的出口产品附加值。

  化纤:根据市场需求,扩大新合纤生产并通过对现有优势企业的改、扩建,形成技术创新机制,努力开发 真、超细、复合等市场急需的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形成从原料到抽丝到纺织后加工垂直整合的加工体系,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加快产业用布与装饰用布的生产建设,引导和促进对新一代多功能高技术含量化纤的研发和投产,以求带动全市纺织产业的技术升级。

  丝绸:以高档出口丝绸面料的开发为龙头,加快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重点发展以真丝为主体的新型复合纤维,实现含丝原料的系列化,开发高档真丝产品与新型混纺产品,提高防缩、防皱等后整理水平,充分体现丝绸产品柔软、飘逸、舒适、华丽的特征,开发抗菌防霉除臭功能的共混纺丝新品种,全面提高丝绸面料档次与附加值。

  家用及产业用纺织品:扩建与完善家用纺织品市场、研发与生产基地,开发生产具有南通文化底蕴的品牌高档系列化家纺产品,支持研发和贸易公共平台的构建,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家居环境建设纺织品的旺盛需求。大力开发建筑类、工业关、防护类、医卫及汽车内饰的产业用布,使其成为南通纺织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毛麻纺织:加快对工艺设备的全程改造,实现毛纺设备的电子化、系列化、连续化,重点在深加工上下功夫,提高毛纺面料的整体水平,开发精毛纺及其后整理高档毛织物,开发轻薄型高档产品,扩大出口比重。优化现有麻纺织加工能力,重点开发麻类织物改性及染整技术,解决麻纱条干均匀度、色牢度、鲜艳度,改善穿着舒适性,扩大麻制品在服装和家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

  纺织机械与器材:要根据纺织工业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把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有效结合起来,广泛应用电子技术,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鼓励研制新型纺纱设备,发展技术成熟可靠的无梭织机制造,大力开发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要求的印染机械,培育纺织器材中的地方名牌企业。
南通市纺织工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06-03-16 09:01:50 查看次数:3578
南通纺织工业历史悠久,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门类齐全,且产品档次逐年上升,形成了比较配套的工业体系。南通是我国著名的纺织老基地,也是全国12个纺织品出口基地和10个服装出口基地之一。纺织工业是南通市工业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南通的纺织业长期以来在满足人民衣着消费、增加社会就业,扩大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南通纺织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应对当今纺织品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做大做强我市纺织业,加快实现南通纺织大市变强市的目标,这是“十一五”期间南通纺织工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

一、南通市纺织工业的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市纺织工业主要包括: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丝绸纺织、针织、服装、化学纤维、色织、印染、纺织机械及家纺业。据2004年底统计,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979家,职工平均人数:202079人。纺织主要产品产量:纱28.36万吨,坯布13.6 亿米(其中:棉布:9.15亿米、混纺布:2.82亿米、纯化纤布:1.63亿米),印染布11.67亿米,绒线(毛线)6115.99吨,麻类织物98.41万米;生丝:5584.16 吨;丝织品:5947.53万米,服装生产量3.83亿件(套)。

2004年南通市规模以上工业及纺织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工 业

总产值
工 业

增加值
产品销售收入
利 税

总 额
利 润

总 额
出 口

交货值

规模以上工业
1603.36
409.08
1499.81
119.72
73.61
432.45

其中:纺 织
461.45
129.91
440.78
24.95
15.08
185.58

纺织占全市工业比 %
28.78
30.37
29.38
20.67
20.48
42.81

(二)主要特点

“十五”期间,我市的纺织工业经过技术改造与较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基本实现了“十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其特点有:

1、技术装备加快更新

综观百年风云,南通纺织工业历尽艰辛,曾经铸就了“母亲工业”一个时代的辉煌,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生产规模由单一的纺纱织布发展为集棉纺、毛纺、麻纺、化纤、印染、色织、针织、服装、丝绸、纺织机械、家纺为一体的大纺织。“十五”期间,纺织工业在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将加快产业升级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技术改造与棉纺行业压锭更新,20%以上的纺纱设备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印染行业采用先进的成套设备,配置了在线检测监控系统;服装行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应变能力。

2、劣势企业基本退出

部分纺织企业由于多年来装备陈旧、冗员过多、“包袱”沉重,连年亏损。近几年来,通过实施企业兼并、破产、资产重组等形式,劣势企业已基本退出。南通合成纤维厂、色织三厂等企业相继破产;江苏三友集团重组色织二厂、江苏大生集团重组南通二棉、江苏大富豪重组通州棉纺厂等,使企业脱困取得了重大突破,整个行业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3、龙头企业日渐强大

在几大重点行业中,龙头企业正在逐渐强大。如棉纺行业的江苏大生集团现有资产22个亿,总量位居全国棉纺行业前10位,综合经济实力居第14位;江苏三友集团、江苏帝奥集团均被列为全国服装行业100强和江苏服装行业前10名;江苏联发集团2004年位居全国色织行业第3位;海安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打造“鑫缘品牌”,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成为南通的唯一。

4、产业集群相继涌现

集群经济的发展是南通纺织工业近几年发展的一个亮点。2002年海门三星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纺织产业特色城镇;2003年通州市被命名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川港镇被命名为“中国家纺绣品特色名镇”;海门市、海安县被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江苏纺织产业基地县(市)”;海安县李堡镇被授予“编织特色名镇”。南通地处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长三角区域,纺织原料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素质相对比较高;南通纺织企业的市场信誉、企业形象、技术支撑在“十五”期间提高较快;加上各级政府对纺织业的重视与支持,既作为传统又作为支柱的南通纺织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人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

二、纺织工业的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发展思路

围绕我市两个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用高新技术增强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纺织产业;以提高产品档次,争名优创品牌为导向,提高纺织品服装的市场占有率;以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为重点,提高纺织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培养大企业大集团为抓手,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市纺织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的转变。

(二)经济发展目标

------工业增加值“十一五”期间年增长率达15%,2010年达313亿元;

------工业总产值“十一五”期间年增长率达20%,2010年达1358亿元;

------销售收入“十一五”期间年增长率达20%,2010年达1316亿元;

------利税总额“十一五”期间年增长率达15%,2010年达93亿元。

(三)科技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计划投入500亿元,实施纺织业“新、扩、改”重点项目200个;“十一五”期末,应用信息化管理企业面达60%,高新技术对产值增长贡献率达60%;新型纤维使用率达20%,万元产值能耗物耗比2005年降低20%,棉纺织业人均年增加值达6万元;印染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计项目。

(四)调整方向

棉纺织:根据市场情况,围绕服装面料开发,推进前后道产业链的有机结合,重点更新改造100万锭的纺织设备,配套进行织机改造,提高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等新型技术装备的比重,“十一五”期末使60%左右的纺纱设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无棉卷率(清梳联)达40%,精梳纱比重达到50%,无结头纱率(自动络筒)的比重达到80%,织机无梭化率达到60%,万锭用工达80人左右,百台用工达120人左右。在更新装备中减少用工,在提高效率中增加经济效益。按企业需求,鼓励选用紧密纺、喷气纺、涡流纺织和转杯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大力开发多种不同混比的混纺交织及提花面料。

印染:在引进必要的印染及后整理工艺技术软件的同时,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加大印染老企业设备更新的力度,大力推广应用电脑在线监控及印花花型设计,主攻天然纤维织物的防皱、防缩、抗菌技术关键,研究多纤复合交织的染整技术与化纤仿真高档织物的染整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的抗静电、阻燃以及环保绿色出口产品及面料进口替代产品。

服装:服装的生产营销必须同时面向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努力申办ISO9000与ISO14000及SA8000认证,鼓励规模企业扩产高档出口服装,积极使用服装CAD/CAM,在提高成衣科技含量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创牌促销活动,同时开发适合各类消费对象的服装,使服装生产适应国内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并扩大出口。将出口服装的面料自给率提高到60%,努力扩大服装配套的各类辅料在我市的产销空间。

针织:大力提高新型针织大圆机的拥有率,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重点开发新型原料和环保型纤维在针织品生产中的应用,逐步实现针织服装的舒适化、功能化、时装化,开发保健型高档针织内外衣,大幅度提高针织单件成衣的出口产品附加值。

化纤:根据市场需求,扩大新合纤生产并通过对现有优势企业的改、扩建,形成技术创新机制,努力开发 真、超细、复合等市场急需的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形成从原料到抽丝到纺织后加工垂直整合的加工体系,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加快产业用布与装饰用布的生产建设,引导和促进对新一代多功能高技术含量化纤的研发和投产,以求带动全市纺织产业的技术升级。

丝绸:以高档出口丝绸面料的开发为龙头,加快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重点发展以真丝为主体的新型复合纤维,实现含丝原料的系列化,开发高档真丝产品与新型混纺产品,提高防缩、防皱等后整理水平,充分体现丝绸产品柔软、飘逸、舒适、华丽的特征,开发抗菌防霉除臭功能的共混纺丝新品种,全面提高丝绸面料档次与附加值。

家用及产业用纺织品:扩建与完善家用纺织品市场、研发与生产基地,开发生产具有南通文化底蕴的品牌高档系列化家纺产品,支持研发和贸易公共平台的构建,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家居环境建设纺织品的旺盛需求。大力开发建筑类、工业关、防护类、医卫及汽车内饰的产业用布,使其成为南通纺织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毛麻纺织:加快对工艺设备的全程改造,实现毛纺设备的电子化、系列化、连续化,重点在深加工上下功夫,提高毛纺面料的整体水平,开发精毛纺及其后整理高档毛织物,开发轻薄型高档产品,扩大出口比重。优化现有麻纺织加工能力,重点开发麻类织物改性及染整技术,解决麻纱条干均匀度、色牢度、鲜艳度,改善穿着舒适性,扩大麻制品在服装和家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

纺织机械与器材:要根据纺织工业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把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有效结合起来,广泛应用电子技术,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鼓励研制新型纺纱设备,发展技术成熟可靠的无梭织机制造,大力开发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要求的印染机械,培育纺织器材中的地方名牌企业。
南通市纺织工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06-03-16 09:01:50 查看次数:3578
南通纺织工业历史悠久,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门类齐全,且产品档次逐年上升,形成了比较配套的工业体系。南通是我国著名的纺织老基地,也是全国12个纺织品出口基地和10个服装出口基地之一。纺织工业是南通市工业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南通的纺织业长期以来在满足人民衣着消费、增加社会就业,扩大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南通纺织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应对当今纺织品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做大做强我市纺织业,加快实现南通纺织大市变强市的目标,这是“十一五”期间南通纺织工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

一、南通市纺织工业的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市纺织工业主要包括: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丝绸纺织、针织、服装、化学纤维、色织、印染、纺织机械及家纺业。据2004年底统计,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979家,职工平均人数:202079人。纺织主要产品产量:纱28.36万吨,坯布13.6 亿米(其中:棉布:9.15亿米、混纺布:2.82亿米、纯化纤布:1.63亿米),印染布11.67亿米,绒线(毛线)6115.99吨,麻类织物98.41万米;生丝:5584.16 吨;丝织品:5947.53万米,服装生产量3.83亿件(套)。

2004年南通市规模以上工业及纺织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工 业

总产值
工 业

增加值
产品销售收入
利 税

总 额
利 润

总 额
出 口

交货值

规模以上工业
1603.36
409.08
1499.81
119.72
73.61
432.45

其中:纺 织
461.45
129.91
440.78
24.95
15.08
185.58

纺织占全市工业比 %
28.78
30.37
29.38
20.67
20.48
42.81

(二)主要特点

“十五”期间,我市的纺织工业经过技术改造与较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基本实现了“十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其特点有:

1、技术装备加快更新

综观百年风云,南通纺织工业历尽艰辛,曾经铸就了“母亲工业”一个时代的辉煌,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生产规模由单一的纺纱织布发展为集棉纺、毛纺、麻纺、化纤、印染、色织、针织、服装、丝绸、纺织机械、家纺为一体的大纺织。“十五”期间,纺织工业在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将加快产业升级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技术改造与棉纺行业压锭更新,20%以上的纺纱设备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印染行业采用先进的成套设备,配置了在线检测监控系统;服装行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应变能力。

2、劣势企业基本退出

部分纺织企业由于多年来装备陈旧、冗员过多、“包袱”沉重,连年亏损。近几年来,通过实施企业兼并、破产、资产重组等形式,劣势企业已基本退出。南通合成纤维厂、色织三厂等企业相继破产;江苏三友集团重组色织二厂、江苏大生集团重组南通二棉、江苏大富豪重组通州棉纺厂等,使企业脱困取得了重大突破,整个行业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3、龙头企业日渐强大

在几大重点行业中,龙头企业正在逐渐强大。如棉纺行业的江苏大生集团现有资产22个亿,总量位居全国棉纺行业前10位,综合经济实力居第14位;江苏三友集团、江苏帝奥集团均被列为全国服装行业100强和江苏服装行业前10名;江苏联发集团2004年位居全国色织行业第3位;海安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打造“鑫缘品牌”,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成为南通的唯一。

4、产业集群相继涌现

集群经济的发展是南通纺织工业近几年发展的一个亮点。2002年海门三星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纺织产业特色城镇;2003年通州市被命名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川港镇被命名为“中国家纺绣品特色名镇”;海门市、海安县被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江苏纺织产业基地县(市)”;海安县李堡镇被授予“编织特色名镇”。南通地处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长三角区域,纺织原料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素质相对比较高;南通纺织企业的市场信誉、企业形象、技术支撑在“十五”期间提高较快;加上各级政府对纺织业的重视与支持,既作为传统又作为支柱的南通纺织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人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

二、纺织工业的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发展思路

围绕我市两个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用高新技术增强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纺织产业;以提高产品档次,争名优创品牌为导向,提高纺织品服装的市场占有率;以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为重点,提高纺织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培养大企业大集团为抓手,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市纺织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的转变。

(二)经济发展目标

------工业增加值“十一五”期间年增长率达15%,2010年达313亿元;

------工业总产值“十一五”期间年增长率达20%,2010年达1358亿元;

------销售收入“十一五”期间年增长率达20%,2010年达1316亿元;

------利税总额“十一五”期间年增长率达15%,2010年达93亿元。

(三)科技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计划投入500亿元,实施纺织业“新、扩、改”重点项目200个;“十一五”期末,应用信息化管理企业面达60%,高新技术对产值增长贡献率达60%;新型纤维使用率达20%,万元产值能耗物耗比2005年降低20%,棉纺织业人均年增加值达6万元;印染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计项目。

(四)调整方向

棉纺织:根据市场情况,围绕服装面料开发,推进前后道产业链的有机结合,重点更新改造100万锭的纺织设备,配套进行织机改造,提高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等新型技术装备的比重,“十一五”期末使60%左右的纺纱设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无棉卷率(清梳联)达40%,精梳纱比重达到50%,无结头纱率(自动络筒)的比重达到80%,织机无梭化率达到60%,万锭用工达80人左右,百台用工达120人左右。在更新装备中减少用工,在提高效率中增加经济效益。按企业需求,鼓励选用紧密纺、喷气纺、涡流纺织和转杯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大力开发多种不同混比的混纺交织及提花面料。

印染:在引进必要的印染及后整理工艺技术软件的同时,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加大印染老企业设备更新的力度,大力推广应用电脑在线监控及印花花型设计,主攻天然纤维织物的防皱、防缩、抗菌技术关键,研究多纤复合交织的染整技术与化纤仿真高档织物的染整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的抗静电、阻燃以及环保绿色出口产品及面料进口替代产品。

服装:服装的生产营销必须同时面向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努力申办ISO9000与ISO14000及SA8000认证,鼓励规模企业扩产高档出口服装,积极使用服装CAD/CAM,在提高成衣科技含量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创牌促销活动,同时开发适合各类消费对象的服装,使服装生产适应国内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并扩大出口。将出口服装的面料自给率提高到60%,努力扩大服装配套的各类辅料在我市的产销空间。

针织:大力提高新型针织大圆机的拥有率,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重点开发新型原料和环保型纤维在针织品生产中的应用,逐步实现针织服装的舒适化、功能化、时装化,开发保健型高档针织内外衣,大幅度提高针织单件成衣的出口产品附加值。

化纤:根据市场需求,扩大新合纤生产并通过对现有优势企业的改、扩建,形成技术创新机制,努力开发 真、超细、复合等市场急需的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形成从原料到抽丝到纺织后加工垂直整合的加工体系,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加快产业用布与装饰用布的生产建设,引导和促进对新一代多功能高技术含量化纤的研发和投产,以求带动全市纺织产业的技术升级。

丝绸:以高档出口丝绸面料的开发为龙头,加快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重点发展以真丝为主体的新型复合纤维,实现含丝原料的系列化,开发高档真丝产品与新型混纺产品,提高防缩、防皱等后整理水平,充分体现丝绸产品柔软、飘逸、舒适、华丽的特征,开发抗菌防霉除臭功能的共混纺丝新品种,全面提高丝绸面料档次与附加值。

家用及产业用纺织品:扩建与完善家用纺织品市场、研发与生产基地,开发生产具有南通文化底蕴的品牌高档系列化家纺产品,支持研发和贸易公共平台的构建,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家居环境建设纺织品的旺盛需求。大力开发建筑类、工业关、防护类、医卫及汽车内饰的产业用布,使其成为南通纺织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毛麻纺织:加快对工艺设备的全程改造,实现毛纺设备的电子化、系列化、连续化,重点在深加工上下功夫,提高毛纺面料的整体水平,开发精毛纺及其后整理高档毛织物,开发轻薄型高档产品,扩大出口比重。优化现有麻纺织加工能力,重点开发麻类织物改性及染整技术,解决麻纱条干均匀度、色牢度、鲜艳度,改善穿着舒适性,扩大麻制品在服装和家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

纺织机械与器材:要根据纺织工业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把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有效结合起来,广泛应用电子技术,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鼓励研制新型纺纱设备,发展技术成熟可靠的无梭织机制造,大力开发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要求的印染机械,培育纺织器材中的地方名牌企业。
江苏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行业共多少家
我市纺织工业主要包括: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丝绸纺织、针织、服装、化学纤维、色织、印染、纺织机械及家纺业。 据2004年底统计,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979家,职工平均人数:202079人。 纺织主要产品产量:纱28.36万吨,坯布13.6 亿米(其中:棉布:9.15亿米、混纺布:2.82亿米、纯化纤布:1.63亿米),印染布11.67亿米...
国内床上四件套加工生产最大的基地在哪里
南通市已形成家纺、棉纺织、服装和印染等门类齐全的现代纺织工业体系。2023年,全市有1466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产值实现2104.3亿元,今年将达2200亿元。高端纺织已形成南通最具标识度、最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三、科技创新在家纺产业中的作用是什么?发展高端纺织,科技创新是关键。普通的棉纱经亚微米纤维技...
纺织行业发展趋势
2000年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821亿美元,其中纺织品57亿美元,服装664亿美元;欧盟1407.5亿美元,其中纺织品539亿美元,服装197亿美元;日本209亿美元,其中仿制品45亿美元,服装197亿美元;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三个国家和地区,仍然是国际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战场。
南通纺织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其次,产业集聚度强。通州拥有1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从业人员8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6家。实施品牌战略,开发了上千个新品,100多个产品获得省级以上新产品称号,其中“紫罗兰”家纺产品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通州纺织服装业已形成从化纤、织造、染整到成衣的完整体系,产品种类齐全。第三,装备优良。通州企业在...
江阴有哪些服装厂
3. 江阴市华宏服装有限公司 4. 江阴市恒亮制衣厂 5. 江阴市佳美服装有限公司等。江阴市是江苏省的重要纺织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服装厂。以下是各服装厂的简要介绍:1. 江阴市纺织服装厂:这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服装厂,专注于各种类型的服装生产。他们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够生产高质量的服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