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白族的人口服饰故事
少数民族白族的人口服饰故事
- 大理白族服饰文化 白族姑娘戴凤凰帽的传说2011-12-06 13:29:15 责编:周焕 来源:中国网 浏览:40评论 0 条 凤凰帽是白族姑娘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忠贞不渝的象征。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洱源凤羽鸟吊山脚下,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纯朴的白族姑娘,名叫玉莹。她每天上山砍柴,以打樵为生,养活年老眼瞎的母亲。
有一天,玉莹上山砍柴,口渴了,在一道陡崖前寻水喝。忽然,岩洞里飞出一只非常凶猛地羊雕,张开黑黑的翅膀,血盆大口露出一排獠牙,伸出利爪向她扑来,她惊呆了。
正在这时候,忽然听到“嗖”一声,一支利箭飞来,不偏不倚正好射中大雕胸膛,凶恶的羊雕哀鸣一声掉下山崖。玉莹得救了。她惊喜地举目一望,只见一个英俊的白族小伙子手拿弓箭微笑地看着她,说:“姑娘,你受惊了。”玉莹感激地点点头,羞涩地笑了。小伙子走上前,又问:“你怎么一个人上山砍柴?”玉莹如实地说了,讲着讲着,她便对小伙子产生了好感。这个小伙子也十分同情姑娘的遭遇,他讲自己在深山老林打猎度日,对姑娘也产生了爱慕。玉莹红着脸说:“阿哥,为了感激你的救命之恩,愿意与你结发为妻。”说着,咬断自己的一缕头发,打个结塞进牧羊人胸口,牧羊小伙子也咬断自己的一缕头发,打个结送到姑娘手中……
临别,牧羊人从身上取下弯刀,赠给玉莹。他们相约一个月以后,小伙子收拾好茅屋,盖好新房,就下山来接姑娘和她母亲。
玉莹拿着牧羊人的弯刀砍柴,锋利无比,说也奇怪,砍起柴来像割草一样,片刻就砍了一大捆,挑在肩上也不重,走起来也生风,不一会儿就到家了。玉莹把上山的事告诉了母亲,老母十分高兴,同意了母亲的婚事。
第三天,玉莹上山砍柴迷路了,走着走着,走到树林深处,她坐在一块石板上休息,忽然听到树林里百鸟齐鸣,只觉得眼前红霞升腾,彩云飘逸,万道霞光中,一对五彩孔雀朝前带路,百鸟簇拥着一只美丽的凤凰向她走来。凤凰走到她跟前,便问孔雀:“这是谁家的女子,怎么一个人到深山老林里来?”孔雀如实回答后,凤凰非常喜欢玉莹,命令孔雀把一顶凤凰帽戴在玉莹头上,接着继续向前走了。
玉莹得到了金光闪闪的凤凰帽,欣喜非常。她戴着凤凰帽,找到来路,打了柴下山,走到山脚下一个水塘边喝水,她看着水里的倒影,美丽的凤凰帽,想到不久就要和牧羊人结婚了,不由高兴地唱起歌来。
却说这天下午,南诏王打猎路过这个山脚,听见优美的歌声,循声寻来,遇见水塘边美丽的玉莹,便起了歹心,不由分说,命令手下人把玉莹抢回皇宫,非要逼她跟自己成亲。
玉莹哪里愿意,她哭红了眼睛,就是不答应。国王就下令把她关进牢房,让她考虑三天,如果还是不同意,就处死她。玉莹在牢房里放声痛哭,她思念家中可怜的老母,思念自己的意中人。
第三天,玉莹终于想出了办法,她假装答应国王,在宫殿里举行了隆重的庆典。国王和玉莹和交杯酒时,玉莹在国王的酒杯里放进了毒药,国王中毒而死。宫中一片大乱,玉莹趁机逃了出来,回到家中。一进家门,金光闪闪的凤凰帽就把老人家的眼睛照亮了,母亲看见女儿这么漂亮,就高高兴兴地和女儿一起上了山。
半路上,正巧遇到牧羊人来接姑娘,牧羊人赞扬姑娘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从此,玉莹就和牧羊人在深山老林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凤凰帽也因此成了白族姑娘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忠贞不渝的象征。
PS:可以上百度找找,很多的~
-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自称“白子”、“白尼”。为 唐 宋 “白蛮”的后裔。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还有说法主张白语(白族的语言)、土家语也属于汉语族。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
【白族人口】
185万(2000年)
【白族服饰】
白族服饰既是适应于白族人生产劳动、生活文化以及气候特点的产物,又是秀丽的湖光山色潜移默化地对白族人审美观念陶冶的结果,具有独特的风格。在服饰方面,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尊贵。大理一带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海东(洱海东部地区)男子则外套鹿皮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鹿皮或绣花兜肚,下著蓝色或黑色长裤。女子服饰则各地不同。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右掖结纽处接“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编独辫盘于顶,已婚者改为挽昌。海东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佐,或缩以管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剑川未婚女子则戴小帽或布满玉兔银泡的“鼓钉帽”或“鱼尾帽”。大人小孩均喜报羊皮。约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内地城镇妇女,多有缠足者。后来,随着社会风气的进化,已逐步废弃。解放后,白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民族服装也向着更有利于生产,更美观大方的方面发展。
【白族传说】
风俗传说,如《三月街的来历》、《火把节的故事》、《火烧松明楼》、《蝴蝶会的传说》等;风物传说,大理山川秀 美,文物古迹众多,几乎每个景点都有一个传说故事,如《望夫云》、《大理石》。《玉白菜》、《风花雪月的传说》等;地名传说,如《盟石村的来历》、《鸡足山的传说》、《大理辘角庄的传说》、《鸟吊山的传说》等;木匠传说,主要有鲁班夫妇和木匠的传说故事,传说地区主要在木匠之乡剑川,如《鲁班造船》、《锯子的来历》、《公榫、母榫》、《木马三只脚》、《师傅带徒弟》 等;反映阶级斗争传说,如《高家土官的故事》、《豆腐打死县令》、《农民告状》、《神笛》、《牛角》等;历史传说,有反映南诏统一六诏、南唐天宝之战、孔雀胆、白旗军(杜文秀起义)。 红军长征过大理、反洋教等重大历史变革和斗争的传说等。
三情人化蝶:
蝴蝶会时间是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传说是为了纪念白族男女青年霞郎和雯姑坚贞爱情的一种民俗节日。相传古时候,在大理苍山云弄峰麓的蝴蝶泉边住着一户白族人家,有父母女儿三人,女儿名雯姑,一家靠打柴为生。女儿雯姑和玉局峰的白族青年猎人霞郎结识相爱。后来榆城世袭领主榆王慕仰雯姑的美貌人材,杀死雯姑的双亲,将她抢进宫中霸为姬,雯姑抗拒不从,被关在宫中。霞郎冒死,于深夜翻墙入宫救出雯姑,骑上稚鹿逃到蝴蝶泉边,后榆王家的打手也追至蝴蝶泉, 霞郎和雯站无路可逃,就相抱跳入泉中。后从泉中飞出一对彩蝶,栖息在蝴蝶泉边的合欢古树上,四面八方的彩蝶飞来朝贺,首尾相连,从树上直垂到泉中,形成奇观。这天是农历四 月十五日,周围的白族群众纷纷前来观看,于是就有了一年一度的蝴蝶会。
火烧松明楼:
据传,蒙舍诏势力强大以后,用松枝盖成一座大楼,称松明楼。然后,皮逻阁强令五诏首领前来松明楼祭祖。除越析诏首领以路远不曾赴会外,其余四诏首领如期前往。届时,乘众首领酒酣之机,皮逻阁偷偷下楼,命人点火焚楼,四诏首领均被烧死。事前,邆赕诏首领之妻慈善夫人料定此是阴谋,劝夫拒绝赴会。其夫不听,夫人只好在其手臂戴上铁钏。大火熄后,三诏首领莫辨其骨,惟邆赕诏首领臂戴铁钏,被妻
- 传说远古时候有个部落首领的女儿,父亲去打仗,女儿思念父亲,就对自己的白马说:“马啊,马啊,你如果能找到我父亲,我就嫁给你。”白马听到这句话就马上跑出去,风一样把得胜归来的首领从半路上驼回家,父亲看到女儿很高兴,可是后来几天白马一看到女儿就兴奋异常,感到很奇怪,女儿只好把实情告诉父亲,首领气坏了,暗中埋伏弓箭手就把白马射死了,把马皮剥下来,晾在门口。有一天女孩子在门口玩,指着马皮说:“你不是想娶我吗,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话还没说完,马皮突然将女孩子裹起来,卷走了。部落里的人赶紧去找,走了很远,在一棵桑树下发现了一条洁白的长着马头的虫子,幽幽地吐着丝,好像有无尽的悲伤要诉说,部落里的人知道这是小女孩食言遭到了报应,怜惜这个女孩子,就把这种会吐丝的虫子起名叫“天虫”,就是蚕,这是中国蚕丝的来源
-
少数民族白族的人口服饰故事
- 蝴蝶会时间是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传说是为了纪念白族男女青年霞郎和雯姑坚贞爱情的一种民俗节日。相传古时候,在大理苍山云弄峰麓的蝴蝶泉边住着一户白族人家,有父母女儿三人,女儿名雯姑,一家靠打柴为生。女儿雯姑和玉局峰的白族青年猎人霞郎结识相爱。后来榆城世袭领主榆王慕仰雯姑的美貌人材,杀...
-
查资料少数民族服饰故事
- 白族: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裤子都喜欢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白族妇女常将色彩艳丽的图案绣在挂包、裹背、腰带、包头布、鞋等饰物上。淡雅朴实,色调和谐,审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着白色对襟上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头缠白色或蓝色头帕,肩挂手绣...
-
少数民族白族的人口服饰故事
- 白族人普遍崇尚白色,认为白色衣服最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通常穿白色的对襟衣,外搭黑色的领褂;而海东地区的男子则可能穿鹿皮领褂,或者多件皮质和绸缎的领褂,俗称“三滴水”,腰间系着鹿皮或绣花的围腰,下穿蓝色或黑色的长裤。女子服饰则因地区而异。大理地区的女子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蓝色...
-
少数民族里的白族有什么神话传说?
- 白族民间传说故事:白族火把节。很久以前,白族首领是个英俊勇敢的王子,武艺高强,百战百胜。他经常骑一匹高大的白马,穿管白色的盔甲,巡视自己的国家。在他的治理下,白族人民不怕外族的侵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一次,汉族与白族发生纠纷,引起两族战争。白族王子用泥巴塑些泥人、泥马放在一个柜子里...
-
白族服饰白族服饰的发展
- 白族,又称“白子”、“白尼”,人口约为159万,主要聚居于云南西部的洱海周边,也有少数分布在保山、丽江等地以及四川、贵州、湖南等地。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白族的服饰文化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魅力。早在远古时期,白族的祖先过着群居生活,以狩猎和捕鱼为生,早期的服饰主要由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