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服装上的特色
56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服装上的特色
- 生活习惯如下:
1.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2.蒙古族。蒙古族生活习惯是过“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 、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蒙古族将“9”视为吉数;
3.回族。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4.苗族。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较为重要,最为隆重的当属牯藏节;
5.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
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服装特色:
1.回族服装。圆顶白帽,用白布缝制而成。帽口比帽顶略大,边缘浅,以能戴到上耳根部为宜。一般为里、面双层;
2.满族。满族服饰: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装(即长袍)、马褂、坎肩、套裤。帽饰:满族女人无帽,男人有帽,分礼帽、便帽、风帽、毡帽、坤秋帽(女子冬季御寒);
3.藏族。藏族服装腰、长袖、大襟长袍。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被。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
4.苗族。苗族服装大多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并用,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缭乱;
5.水族。水族老年男子平时多穿灵便的对襟衬衣和便服,节日或其它欢庆盛典中穿长衫;
朝鲜族。传统的色彩安排是红色裙子淡淡的浅绿色或白色、蓝色短上衣,蓝色裙子则配红色或白色、黄色短上衣。此外,紫色裙子配浅紫色短上衣,深紫色裙子配粉红色或玉色短上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族服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数民族
- 3.回族。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
中国56个民族服饰特点介绍是什么?
- 保安族的服饰,未婚女子多穿鲜艳的各色上衣,头戴细薄柔软透亮的绿绸盖头;已婚少妇以及中年妇女平时多戴白色卫生帽,外出时则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多着深色服饰,戴白盖头。 20、布依族(bù yīzú)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是男着衣衫,女穿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
-
56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服装上的特色
- 1.回族服装。圆顶白帽,用白布缝制而成。帽口比帽顶略大,边缘浅,以能戴到上耳根部为宜。一般为里、面双层;2.满族。满族服饰: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装(即长袍)、马褂、坎肩、套裤。帽饰:满族女人无帽,男人有帽,分礼帽、便帽、风帽、毡帽、坤秋帽(女子冬季御寒);3.藏族。藏族服装腰、长袖、...
-
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是哪些?
- 纳西族最具特色的服饰是妇女的“七星披肩”,它是民族心理的深层结构的体现,蕴含着纳西族丰富的历史和思想内涵。景颇族:景颇族崇尚黑色,男女服饰、包头都习惯用黑色的。男子穿黑色的对襟短衣,老年人裹黑色的包头。裤子的款式为短而宽的裤筒。青年人一般用白布包头。男子外出挂长刀或扛火枪,体现了景颇族尚武的习俗。妇...
-
56个民族的民族服装是怎样的?
- 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礼拜帽,一般用白布制成,式样为无檐小圆帽,现成为民族标志。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只把脸露在外面,姑娘用绿色,中年用青色,老年用白色。3、苗族 苗族苗族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衣料在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使用蜡染、刺绣工艺。配饰以头、颈、...
-
56个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
- 5. 布依族:主要居住在贵州、云南等地,人口约254万。布依族以农业为主,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他们的传统服饰以绣花和雕刻面具为特色,生活习惯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人口约192万。朝鲜族以农业为生,以种植水稻而闻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