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通过服饰、冠饰来判断唐朝官员的官职大小?
怎样通过服饰、冠饰来判断唐朝官员的官职大小?
我来答
怎样通过服饰、冠饰来判断唐朝官员的官职大小?
- 官服分颜色从唐朝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的字样;州的长官刺吏,亦不拘品级,都穿排袍。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分别品级。清代官服原则上都是蓝色,只在庆典时可用绛色;外褂在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时:改用黑色。隋统一全国,一方面推行汉族已经形成的的服饰制度,另一方面也难以摆脱北族服饰形制的影响。隋炀帝制定了隋代官服制度,帝王将相各服其服。下令不准百姓服黄色衣裳,从此黄色也了皇帝专用的服色。唐代衣冠服饰承上启下,博采众长,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由于当时丝织业的发达,审美观念的独特,所以当时官服质地款式更加讲究,幞头形制富于变化,品色衣形成制度,胡服颇为流行,女服色彩艳丽。五代十国享祚日浅,服饰大体沿用唐代制度,但在首服上也略作变化。宋代崇尚文治,冠服制度渐趋繁缛,也曾经多次修改。但与唐代相比,款式缺乏创新,色调趋于单一,有向质朴、洁净、自然方向倾斜的趋势。男子上身以圆领长袍为主,以季节不同而服凉衫、紫衫、毛衫、葛衫、鹤氅等。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其面料为罗、纱、锦、缕、毅、绢。尤其是裙子颇具风格,其质地多见罗纱,颜色中以石榴花的红色最注目。褶裥裙也是当时裙子中有特点的一种,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贵族妇女着裙的褶裥更多。南宋时期,“服饰乱常”,也尚北服。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其服饰既袭汉制,如皇帝及高官的服饰仿照先秦时代的古制而成;又推行其本族制度,如一般百姓服饰则仍是披发椎髻,夏戴笠,冬服帽。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须剃发为蒙古族装束。蒙古族的衣冠,以头戴帽笠为主,男子多戴耳环。然至元大德年间以后。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认其便了。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先是禁胡服,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官服饰、内臣服饰,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等名目,其样制、等级、穿着礼仪真可谓繁缛。一般男子服饰,以袍衫为主,形制多样,儒生文士则以襕衫、直裰为常衣。妇女服饰主要有袍衫、袄、霞披、褙子、比甲、裙子等。清代官服以顶戴花翎显示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官服中的礼冠名目繁多,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冠、雨冠等。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品色制度(兼及腰带制度): 品色制度以官员散官品级的不同而配以不同颜色、质料、纹样官服的制度(兼以腰带饰物规定)。 武德四年(621)制定初步的常服规范,八月敕:“三品以上,大科紬绫及罗,其色紫,饰用玉。五品以上,小科紬绫及罗,其色朱,饰用金。六品以上(下),服丝布,杂小绫,交梭,双紃,其色黄。六品七品饰银。八品九品鍮石。” 贞观四年(630)二次下诏修订:“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妇人从夫之色。仍通服黄。” 贞观五年(631)敕七品以上服龟甲双巨十花绫,其色绿。九品以上服丝布及杂小绫,其色青。 上元元年(674)诏:“一品以下文官,并带手巾、算袋、刀子、磨石。其武官,欲带手巾、算袋者亦听。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金带。五品服浅绯,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并鍮石带。” ——至此奠定唐代服色制度基础。后世皇帝只是适时加以调整—— 文明元年(684)将八九品的青色改为碧(因为青布用蓝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红色光,易与紫色相混)。 景云年间(710-711):“九品以上一品以下,文武依上元故事,带手巾、算袋。武官咸带七事韦x(x代古字无法输入,字形类牒),并足。其腰带,一品以下五品以上,并用金。六品七品并用银。八品九品共用鍮石。” 太和六年(832)右仆射王涯准敕:“亲王及三品以上,若二王后,服色用紫,饰以玉。五品以上,服色用朱,饰以金。七品以上,服色用绿,饰以银。九品以上,服色用青,饰以鍮石。应服绿及青人,谓经职事官成及食实禄者,其用勋官及爵,直诸司依出身品,仍各佩刀、砺、纷帨。流外官及庶人服色用黄,饰以铜铁。其诸亲朝贺宴会服饰,各依所准品,诸司一品、二品许服玉及通犀,三品许服花犀及班犀及玉,又服青碧者,许通服绿。”同时常服纹样制度进一步规范化:“三品以上许服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对孔雀绫袍袄。四品五品,许服地黄交枝绫。六品以下常参官,许服小团窠绫,及无纹绫,隔织独织等充。除此色外,应有奇文异制袍袄绫等,并禁断。” 总括之,颜色从高到低依次为:紫——绯——绿——青(后改为碧)。 而腰带饰物从高到低依次为:玉——金——银——鍮石。 至于黄,在唐以前,黄色上下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黄。唐代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把赭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唐高宗李治(公元650年至683年)初时,流外官和庶人可以穿一般的黄(如色光偏冷的柠檬黄等),至唐高宗中期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恐黄色与赭黄相混,官民一律禁止穿黄。从此黄色就一直成为帝皇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政府规定的服装色彩制度,在实际生活中是没有彻底地执行的。
-
怎样通过服饰、冠饰来判断唐朝官员的官职大小?
- 唐朝官员的官职大小可以通过他们的服饰和冠饰来判断。官服的颜色和质料随着官员的品级而有所不同。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紫袍,佩戴金鱼袋;五品以上的官员穿绯袍,佩戴银鱼袋;六品以下的官员穿绿袍,没有鱼袋。官员的职务可能高而品级低,这种情况下,他们仍然按照原品穿服。隋朝统一全国后,推行了汉族的服饰...
-
怎样通过服饰、冠饰来判断唐朝官员的官职大小?
- 官服分颜色从唐朝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的字样;州的长官刺吏,亦不拘品级,都穿排袍。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分别...
-
唐代时能够区分官职等级的服装和饰物有哪些?
- 然后由官职的大小从大到小对应的颜色分别为紫色,绯色,深绿色,浅绿色,深青色和浅青色。其中紫色对应的是三品以上的官员,绯色为五品以上的官员,其他一品一颜色,直到九品的芝麻小官。除此之外,能够代表官员们地位的各种饰物也是非常繁多的,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腰带和鱼袋。其中腰带上的装饰品能够体...
-
古代官员的官服的颜色和职位的高低有什么关系?
- 1. 在秦朝,秦始皇规定官员三品以上穿着绿袍或深衣,而庶人则穿白袍,官服多采用绢料制作。2. 西汉时期,各级官员的官服颜色均为黑色长袍,官职的区别通过冠帽和绶带进行标识。3. 隋朝时,五品以上官员有权穿着紫袍,六品以下官员分别穿着红袍或绿袍,小吏穿青袍,平民穿白袍,而屠夫和商人只允许穿黑衣...
-
古代各个官员穿的衣服都是什么颜色
- 1. 唐朝官员服饰按照品级区分,三品以上穿紫色,四品穿深绯色,五品穿浅绯色,六品穿深绿色,七品穿浅绿色,八品穿深青色,九品穿浅青色。2. 唐朝官员服饰的花饰也按照品级区分。三品以上绣独科花,一品为径五寸,二品为径二寸;四至七品绣小朵花,径一寸;八至九品无绣纹。3. 庶人只能穿白布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