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饰问答 » 服装专业 » 服装文化 » 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有哪些?

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有哪些?

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有哪些? 我来答
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有哪些?
传统服装汉服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
上衣下裳的服制,据《释名·释衣服》载:“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衣的形状多为交领右衽,下裳类似围裙的形状,腰系带,下系芾。这种服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扩展资料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
依托内蒙古全区花季旅游活动,在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乌海市举办了分站预赛,呼和浩特、呼伦贝尔、赤峰、乌兰察布等盟市结合本地旅游活动组织了预赛。
共有内蒙古全区12各盟市的152支代表队参赛,甘肃、青海、新疆、云南等省区也派出4支代表队参赛。活动还邀请了蒙古国和俄罗斯布里亚特、图瓦、卡尔梅克4支国际表演队参赛,参赛和表演人员达1500多人。
多场分站预赛不仅让内蒙古各地优秀蒙古族传统服饰获得高频次的曝光,也为大赛评审方向、标准上提供了更多参考。
“昨晚评审组连夜审阅各参赛队服饰样片,觉得今年参赛队伍水准很高,准确把握住了蒙古族服饰的‘根’和‘魂’,”担任总决赛评委主任的兰英说,蒙古族服饰大赛最重要的是了解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否则创新就失去了文脉。
只有准确把握时下流行元素,才能让蒙古族服饰变成穿在身上的“流行文化”,真正起到传承、保护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已在内蒙古成功举办了14届。该活动也吸引了各地的参赛队伍不远千里参与其中,成为国内外蒙古族服装服饰文化展示宣传、学习交流的重要舞台。
“呼伦贝尔市今年共有18支参赛队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支表演队共计275人,320套服装服装参加,是历届以来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
呼伦贝尔市旅发委促进科包艳梅介绍道,呼伦贝尔市聚居的蒙古族部落主要以巴尔虎部落和布里亚特部落、厄鲁特部落为主。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呼伦贝尔蒙古民族服装服饰的传承方式和新的研发,也随着蒙古族生产水平的提高在不断提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统服饰
中国人的传统服饰分为中式服装和西式服装两大类。中式服装、西式服装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在式样、外形、结构、局部特征、装饰、色彩、图案、审美文化方面均不相同,有其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一、式样
  中国传统服饰的主体形式是前开型的大襟和对襟式样。前开衣最早起源于中国,形成于黄帝时代。中国传统服饰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两种形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西洋服装在样式上有一个演变过程,古希腊的服装是披裹式,古罗马到中世纪,服装的式样以披裹式的非成型类衣和前开式的半成型类衣为主。公元四世纪,日尔曼民族南下,日尔曼民族的四肢分离的体形型服装逐渐渗入到欧洲服装的基本样式中,从13世纪开始至今,体形型服装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其基本形制是男子上衣下裤,女子为上下连属的裙装。
  二、外形特征
  中国传统服饰的外形强调纵向感觉,自衣领部位开始自然下垂,不夸张肩部,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筒形的袍裙、纵向的装饰等手法,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亚洲许多国家的服装都有类似特点。
  清代服装相对来说是比较肥大的,袖口、下摆都有向外扩张之势。然而,清代妇女那高高的旗髻和几寸高的花盆底鞋,加上垂至脚面的旗袍,使旗人比历代妇女都显得修长。
  服装外形的修长感是对东方人较为矮小的身材之弥补,在感官上产生视错觉,在比例上达到完美、和谐。自然修长的服式使男性显得清秀,使女性显得窈窕。同时,平顺的服装外形与中国人脸部较柔和的轮廓线条相称。
  西洋古典服装的外形强调横向感觉,常采用横向扩张的肩部轮廓、各种硬领、轮状领、膨胀的袖型、庞大的裙撑、重叠的花边和花朵以及浆过的纱料和各部位的衬垫,使服装线条产生夸张和向外放射的效果。
  西洋服装的外形特点与西方人热情奔放的气质、起伏明显的脸部轮廓以及比东方人高大挺拔的体型相适应。
  三、结构特征
  从结构特征看,中式服装采用中国传统的平面直线裁剪方法,无论袍、衫、襦、褂,通常只有袖底缝和侧摆相连的一条结构线,无起肩和袖窿部分,整件衣服可以平铺于地,结构简单舒展。
  西方服装采用立体裁剪方法,立体裁剪方法视人体为多面体至少是四面体,细心对待人体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各个方面的凸凹起伏关系,利用打褶和省道处理等服装工艺手段,最终取得与三维人体相吻合的具有立体效果的服装。
  有人说中式服装像平面的绘画,西洋服装像立体的雕塑,这种感觉大体是对的。中式服装表现两维效果,忽视侧面结构设计。西式服装强调三维效果,适合人体结构特点并适应人体运动规律,既合体又实用,因此,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普遍青睐。
  四、局部结构特点
  从服装的局部特点看,中式服装的斜交领、对开V领、直立领、衣服下摆两侧开衩、清代箭袍式的前后左右开四衩,以及衣服的对襟、大襟、一字襟、琵琶襟等,都是有东方特色的局部细节,常被设计师用作表现中国服装趣味的处理手法,其中中式立领和衣服下摆两侧开衩更为典型。
  西洋服装的袒领和轮状褶领(像扇面一样环绕脖颈)运用较为广泛,轮状褶领连续的褶裥是用布料上浆后熨烫成形,有时需用细金属丝做支撑。服装造型喜用填充物衬垫或支撑,如垫肩、垫胸、垫袖、垫臀、裙撑等。由于西式服装不是连袖而是装袖,所以肩饰造型多样。袖子款式变化很多,如半腿袖、主教袖等。
  五、装饰
  从装饰特点看,由于中式服装是平面直线裁剪,表现二维效果,所以装饰也以二维效果为主,强调平面装饰。装饰手段是中国传统的镶、嵌、滚、盘、绣几大工艺。这些工艺的巧妙运用,使中式服装虽造型简练,但纹样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刺绣用于服装历史久远,发展到后来,甚至“衣必锦绣”。运用平面刺绣方法装饰服装表面空间,是中式服装设计的惯用手法,沿用至今。尤其是精妙绝伦的刺绣工艺与丝绸面料配合,使服装充满东方风韵,令人赞叹不已。
  除刺绣外,镶、滚工艺在中式服装上运用也很多。例如清末,市井流行在衣缘处镶、滚装饰,女子衣缘越来越阔,从三镶三滚,五镶五滚,发展到“十八镶滚”。
  西洋服装是立体构成设计,表现三维效果,所以装饰与整体结构造型相对应,强调立体感和空间感,装饰手段是借助各种立体物如穗饰花结、荷叶边、金银丝带、褶裥、切口等点缀服装表面。最初,花朵、花边等只是少量装饰服装表面,丰富表面效果。到了罗可可时期,某些礼服竟是用立体花堆砌而成。
  西洋服装采用立体装饰有其精采之处:一是立体装饰与立体结构造型相呼应,天然谐调;二是装饰效果符合审美心理,因为凡是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的表面,容易引起人的单调感觉,而层次丰富、虚实搭配、重叠穿插的表面空间有耐人寻味的效果,易于激起观赏美感。
  六、面料、色彩和图案
  从服装面料看,中国最早使用的纺织品是葛布、苎麻布和大麻布。葛布是葛藤的茎皮纤维加工制成的。苎麻是我国特有的植物,欧洲人称之为“中国草”,大麻被称之为“汉麻”。中国享誉世界的服装面料是丝绸。养蚕、缫丝、织绸是我国先民对世界纺织服装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中国人穿棉布较晚,棉花是从印度引进的,到元明之时,棉布才成为人们普遍穿着的衣料。
  从服装色彩看,在上古时代,黑色被中国的先人认为是支配万物的天帝色彩,夏、商、周时天子的冕服为黑色。后来,随着封建集权专制的发展,人们把对天神(黑色)的崇拜转向对大地(黄色)的崇拜,所以形成了“黄为贵”的传统观念。黄色成为帝王的专用色,隐喻着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
  传统服饰色彩受阴阳五行影响,有青、红、黑、白、黄五色之说。青、红、黑、白、黄色被视为正色,其余颜色则为间色,正色在大多数朝代为上等社会专用,表示高贵。在民间,正色是人们衣着配色所喜爱和追求的颜色。
  从配色方法看,高艳度、强对比是中国传统的配色方法。强烈的对比色在金、银、黑、白等中性色的缓冲配合下,使服装洋溢着富丽堂皇、浑朴大方的气氛。
  中国民间对蓝色有传统喜爱,如蓝印花布、靛蓝蜡染布等。蓝色与黄种人的肤色相配,容易谐调,可产生柔和的色对比效果。
  中式传统服饰的图案纹样丰富多采,有飞禽走兽、四季花卉、山峦亭阁、几何纹样等,抽象、具象、夸张、写实等风格俱全,图案纹样不仅精美,而且具有丰富的内涵。
  中式服装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从古至今,从高贵的绸缎到民间的印花布,吉祥纹样运用极为广泛。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九龙戏珠、蜥龙闹灵芝等纹图,不仅隐喻着图腾崇拜,而且抒发着“龙的传人”的情感。像鹤鹿同春、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团鹤仙寿、福禄寿喜、连年有余、吉祥八宝等图案,反映了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希望。另外,官服的图案重视标识作用,明清文官为飞禽图案,武官为走兽图案。皇帝的龙袍象征真龙天子,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图案各有寓意:“日、月、星”取其照临;“山”取其稳重;“华虫”取其文丽;“火”取其光明;“藻”取其洁净;“粉米”取其滋养;“宗彝”取其忠孝;“黼”取其决断;“黻”取其明辨。
  西洋服装的面料、色彩、图案的运用同东方传统存在差距。
  古希腊、古罗马的服装面料主要是半毛织物和亚麻布。古希腊人喜爱白色,古罗马服饰最流行的色彩是白色和紫色,紫色象征高贵,白色象征纯洁、正直。一般庶民衣服是羊毛、亚麻天然的原色,很朴素。
  中世纪西方已有了许多名贵的面料,除东方丝绸、锦缎之外,还有天鹅绒、高级毛料、北欧的珍贵裘皮等。当时哥特式教堂中彩色玻璃窗被装饰得辉煌灿烂,引导人们追求天堂的色彩,因此服饰上充满宗教气氛的色彩被人们向往。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随着服饰奢华程度的升级,明亮的色彩受到人们欢迎,织锦缎和天鹅绒中还织进了闪闪发光的金银丝线。法国人特别喜欢丁香色和蔷薇色,也很迷恋含蓄的天蓝和圣洁的白色。西班牙人崇尚高雅的玫瑰红和银灰色调。在英国,黑色被认为是神秘、高贵的色彩,特别是黑缎子和黑天鹅绒常是贵妇的首选。迷人的黑色衬着白种女性白皙的肤色,非常炫目。
  西欧传统服饰上的图案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古代多流行花草纹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流行华丽的花卉图案,法国路易十五时期,受罗可可装饰风格的影响,流行表现S形或涡旋形的藤草和轻淡柔和的庭园花草纹样。近代,有影响的流行图案花样有野兽派的杜飞花样,以星系、宇宙为主题的迪斯科花样,利用几何错视原理设计的欧普图案,用计算机设计的电子图案等。
  七、审美文化
  东西方服装审美文化存在很多不同点。
  西方文化起源于海洋文明,文化本能比较开放,易于融合外域服装文化。
  中国文化起源于大陆文明,文化本能比较封闭,在服装上具有固执的“原体”意识,传统服饰形制几千年来地位稳定,吸收异域服装相对困难。
  西方文化善于表现矛盾、冲突,在服装构成上强调刺激、极端的形式,以突出个性为荣。
  中国文化是和谐文化,强调均衡、对称、统一的服装造型方法,以规矩、平稳为最美。
  西方文化是一种明喻文化,重视造型、线条、图案、色彩本身的客观化美感,以视觉舒适为第一。
  中国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艺术偏重抒情性,追求服装构成要素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
  西方文化崇尚人体美,重视展示人体的性差异,不忌讳表现性感。古典模式是表现女性的第二性征,如露颈、露肩、露背、半胸,以紧缩腰围和垫臀来表现女性胴体曲线。现代模式是以简约的形式表现人体的自然身形,以短露和紧身为现代时髦。
  中国文化漠视“性”的存在,服装不表现人体曲线,不具备感官刺激要素,宽衣博带,遮掩人体,表现的是一种庄重、含蓄之美。
  中式传统服饰的美学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态和文化征貌。中国人受儒道互补的美学思想影响,重视情理结合,以理节情,追求闲适、平淡、中庸,追求超出形体的精神意蕴。中式女装严密包裹人体,使人难窥其详,增加了神秘感。中式男装严整修长,洋溢着中和之美。皇帝的礼服,宽博繁复,辉煌壮观。皇帝的礼服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中国人审美观的表现。

中国传统服饰特点如下:
1、具有民族性
即汉服是汉民族的服饰。而中国古代胡人所穿的服装不能称为汉服。民族是个整体的概念,所以一个汉族人所穿的胡人的服装,也不能称其为汉族的传统服饰。
2、具有传统性
传统又必须分为两方面,即传承性与统一性。汉服的传承性表现在:汉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上古黄帝时期,并一直保留风格传承而不断的发展演化。
汉服的统一性表现在从黄帝时期到宋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历时近五千年的时间跨度,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空间广度上,所有汉族人的服饰在其主流中拥有的共同特点。即以右衽、大袖、深衣为典型代表。
3、发展的自然性,即非外力强制下,汉人自觉自愿的情况下,通常不易被人们明显觉察到的自然的发展,这也是一般事物或文化发展的常规规律。
而汉服发展的自然性,更是一个民族传统服装的传承性的基础,即某一事物或文化,在其自身正常的发展轨迹之下的正当发展演变的方向。其方向,可以通过一般的规律,向前追溯其源头,也可以向后预测其发展方向。
中国古代,除了清装外,只要是明末以前的汉人所穿的服装,不论样式、地域、融合、分化、发展,都可称为汉服,而现代古戏装,除清戏装以外,虽然与古代有所区别,但也是依照传统风格合理改制而来,所以也可以称为汉服。
而汉服,用肉眼是很容易将其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包括满装、洋装、现代装)区分开的,现在这种汉服,又多被称为“古装(除清装外)”。
清朝的服饰,向前追溯,来源于满族的服饰,向后观察,也非汉服传统。所以虽然是汉人所穿,但不符合汉族传统服饰的“传统性”要素,所以不能划入汉服范畴;
而今天汉人所穿的服装,其源流主要是来自西方,“唐装”马褂、旗袍等主要(要分清主次)源流来自满族的传统服装,所以不能称为:汉族的“传统服装”。

扩展资料:
现代汉服复兴及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是国营经济又加上当时的国际背景一边倒政策,所以中国人的衣服以朴素低调为主,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后来改革开放,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
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如今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拥有几件名牌服装不是什么新鲜事。
步入21世纪后,随着加入世贸,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的崛起,中国梦的诞生,中国的民族文化开始复兴,人们开始重新深思传统服饰。
东亚其他国家日韩等国为何穿着他们自己民族服饰过节日?而且是中国服饰汉服分支演变的,而我们自己的却被淡忘。随之而来的便是“汉服复兴”。
汉服运动,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现中国文化复兴运动中积极的一部分。当然汉服复兴也是一波三折,2010年成都汉服女孩在德克士被一个无业游民社会混混当成和服要求烧掉,后报警解决。
目前妨碍中国汉服复兴的也分两种类人,一种是汉族人害怕自己强迫穿,另一种是非汉的少数民族怕影响到自己。 和别有用心之人从中挑拨危害中国民族团结,大家要小心。
其实汉服复兴运动,不是强迫每一个非汉族人或每一个汉族人穿,全是自由自愿穿,穿也分两种,一种是重大节日穿,另一种是作为日常服饰穿。
日常服饰也分两种,改良的现代版和复古经典传统版。现在大学汉服社也有喜欢汉服的少数民族穿,包括满族、蒙族、回族、维族等都有同袍爱好者。
2015年4月25日中国汉服博物馆在青岛开馆。 汉服复兴越来越被国人所接受和认可。2018年中国华服日节日确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统服饰
中国人的传统服饰分为中式服装和西式服装两大类。中式服装、西式服装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在式样、外形、结构、局部特征、装饰、色彩、图案、审美文化方面均不相同,有其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一、式样
  中国传统服饰的主体形式是前开型的大襟和对襟式样。前开衣最早起源于中国,形成于黄帝时代。中国传统服饰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两种形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西洋服装在样式上有一个演变过程,古希腊的服装是披裹式,古罗马到中世纪,服装的式样以披裹式的非成型类衣和前开式的半成型类衣为主。公元四世纪,日尔曼民族南下,日尔曼民族的四肢分离的体形型服装逐渐渗入到欧洲服装的基本样式中,从13世纪开始至今,体形型服装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其基本形制是男子上衣下裤,女子为上下连属的裙装。
  二、外形特征
  中国传统服饰的外形强调纵向感觉,自衣领部位开始自然下垂,不夸张肩部,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筒形的袍裙、纵向的装饰等手法,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亚洲许多国家的服装都有类似特点。
  清代服装相对来说是比较肥大的,袖口、下摆都有向外扩张之势。然而,清代妇女那高高的旗髻和几寸高的花盆底鞋,加上垂至脚面的旗袍,使旗人比历代妇女都显得修长。
  服装外形的修长感是对东方人较为矮小的身材之弥补,在感官上产生视错觉,在比例上达到完美、和谐。自然修长的服式使男性显得清秀,使女性显得窈窕。同时,平顺的服装外形与中国人脸部较柔和的轮廓线条相称。
  西洋古典服装的外形强调横向感觉,常采用横向扩张的肩部轮廓、各种硬领、轮状领、膨胀的袖型、庞大的裙撑、重叠的花边和花朵以及浆过的纱料和各部位的衬垫,使服装线条产生夸张和向外放射的效果。
  西洋服装的外形特点与西方人热情奔放的气质、起伏明显的脸部轮廓以及比东方人高大挺拔的体型相适应。
  三、结构特征
  从结构特征看,中式服装采用中国传统的平面直线裁剪方法,无论袍、衫、襦、褂,通常只有袖底缝和侧摆相连的一条结构线,无起肩和袖窿部分,整件衣服可以平铺于地,结构简单舒展。
  西方服装采用立体裁剪方法,立体裁剪方法视人体为多面体至少是四面体,细心对待人体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各个方面的凸凹起伏关系,利用打褶和省道处理等服装工艺手段,最终取得与三维人体相吻合的具有立体效果的服装。
  有人说中式服装像平面的绘画,西洋服装像立体的雕塑,这种感觉大体是对的。中式服装表现两维效果,忽视侧面结构设计。西式服装强调三维效果,适合人体结构特点并适应人体运动规律,既合体又实用,因此,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普遍青睐。
  四、局部结构特点
  从服装的局部特点看,中式服装的斜交领、对开V领、直立领、衣服下摆两侧开衩、清代箭袍式的前后左右开四衩,以及衣服的对襟、大襟、一字襟、琵琶襟等,都是有东方特色的局部细节,常被设计师用作表现中国服装趣味的处理手法,其中中式立领和衣服下摆两侧开衩更为典型。
  西洋服装的袒领和轮状褶领(像扇面一样环绕脖颈)运用较为广泛,轮状褶领连续的褶裥是用布料上浆后熨烫成形,有时需用细金属丝做支撑。服装造型喜用填充物衬垫或支撑,如垫肩、垫胸、垫袖、垫臀、裙撑等。由于西式服装不是连袖而是装袖,所以肩饰造型多样。袖子款式变化很多,如半腿袖、主教袖等。
  五、装饰
  从装饰特点看,由于中式服装是平面直线裁剪,表现二维效果,所以装饰也以二维效果为主,强调平面装饰。装饰手段是中国传统的镶、嵌、滚、盘、绣几大工艺。这些工艺的巧妙运用,使中式服装虽造型简练,但纹样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刺绣用于服装历史久远,发展到后来,甚至“衣必锦绣”。运用平面刺绣方法装饰服装表面空间,是中式服装设计的惯用手法,沿用至今。尤其是精妙绝伦的刺绣工艺与丝绸面料配合,使服装充满东方风韵,令人赞叹不已。
  除刺绣外,镶、滚工艺在中式服装上运用也很多。例如清末,市井流行在衣缘处镶、滚装饰,女子衣缘越来越阔,从三镶三滚,五镶五滚,发展到“十八镶滚”。
  西洋服装是立体构成设计,表现三维效果,所以装饰与整体结构造型相对应,强调立体感和空间感,装饰手段是借助各种立体物如穗饰花结、荷叶边、金银丝带、褶裥、切口等点缀服装表面。最初,花朵、花边等只是少量装饰服装表面,丰富表面效果。到了罗可可时期,某些礼服竟是用立体花堆砌而成。
  西洋服装采用立体装饰有其精采之处:一是立体装饰与立体结构造型相呼应,天然谐调;二是装饰效果符合审美心理,因为凡是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的表面,容易引起人的单调感觉,而层次丰富、虚实搭配、重叠穿插的表面空间有耐人寻味的效果,易于激起观赏美感。
  六、面料、色彩和图案
  从服装面料看,中国最早使用的纺织品是葛布、苎麻布和大麻布。葛布是葛藤的茎皮纤维加工制成的。苎麻是我国特有的植物,欧洲人称之为“中国草”,大麻被称之为“汉麻”。中国享誉世界的服装面料是丝绸。养蚕、缫丝、织绸是我国先民对世界纺织服装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中国人穿棉布较晚,棉花是从印度引进的,到元明之时,棉布才成为人们普遍穿着的衣料。
  从服装色彩看,在上古时代,黑色被中国的先人认为是支配万物的天帝色彩,夏、商、周时天子的冕服为黑色。后来,随着封建集权专制的发展,人们把对天神(黑色)的崇拜转向对大地(黄色)的崇拜,所以形成了“黄为贵”的传统观念。黄色成为帝王的专用色,隐喻着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
  传统服饰色彩受阴阳五行影响,有青、红、黑、白、黄五色之说。青、红、黑、白、黄色被视为正色,其余颜色则为间色,正色在大多数朝代为上等社会专用,表示高贵。在民间,正色是人们衣着配色所喜爱和追求的颜色。
  从配色方法看,高艳度、强对比是中国传统的配色方法。强烈的对比色在金、银、黑、白等中性色的缓冲配合下,使服装洋溢着富丽堂皇、浑朴大方的气氛。
  中国民间对蓝色有传统喜爱,如蓝印花布、靛蓝蜡染布等。蓝色与黄种人的肤色相配,容易谐调,可产生柔和的色对比效果。
  中式传统服饰的图案纹样丰富多采,有飞禽走兽、四季花卉、山峦亭阁、几何纹样等,抽象、具象、夸张、写实等风格俱全,图案纹样不仅精美,而且具有丰富的内涵。
  中式服装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从古至今,从高贵的绸缎到民间的印花布,吉祥纹样运用极为广泛。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九龙戏珠、蜥龙闹灵芝等纹图,不仅隐喻着图腾崇拜,而且抒发着“龙的传人”的情感。像鹤鹿同春、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团鹤仙寿、福禄寿喜、连年有余、吉祥八宝等图案,反映了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希望。另外,官服的图案重视标识作用,明清文官为飞禽图案,武官为走兽图案。皇帝的龙袍象征真龙天子,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图案各有寓意:“日、月、星”取其照临;“山”取其稳重;“华虫”取其文丽;“火”取其光明;“藻”取其洁净;“粉米”取其滋养;“宗彝”取其忠孝;“黼”取其决断;“黻”取其明辨。
  西洋服装的面料、色彩、图案的运用同东方传统存在差距。
  古希腊、古罗马的服装面料主要是半毛织物和亚麻布。古希腊人喜爱白色,古罗马服饰最流行的色彩是白色和紫色,紫色象征高贵,白色象征纯洁、正直。一般庶民衣服是羊毛、亚麻天然的原色,很朴素。
  中世纪西方已有了许多名贵的面料,除东方丝绸、锦缎之外,还有天鹅绒、高级毛料、北欧的珍贵裘皮等。当时哥特式教堂中彩色玻璃窗被装饰得辉煌灿烂,引导人们追求天堂的色彩,因此服饰上充满宗教气氛的色彩被人们向往。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随着服饰奢华程度的升级,明亮的色彩受到人们欢迎,织锦缎和天鹅绒中还织进了闪闪发光的金银丝线。法国人特别喜欢丁香色和蔷薇色,也很迷恋含蓄的天蓝和圣洁的白色。西班牙人崇尚高雅的玫瑰红和银灰色调。在英国,黑色被认为是神秘、高贵的色彩,特别是黑缎子和黑天鹅绒常是贵妇的首选。迷人的黑色衬着白种女性白皙的肤色,非常炫目。
  西欧传统服饰上的图案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古代多流行花草纹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流行华丽的花卉图案,法国路易十五时期,受罗可可装饰风格的影响,流行表现S形或涡旋形的藤草和轻淡柔和的庭园花草纹样。近代,有影响的流行图案花样有野兽派的杜飞花样,以星系、宇宙为主题的迪斯科花样,利用几何错视原理设计的欧普图案,用计算机设计的电子图案等。
  七、审美文化
  东西方服装审美文化存在很多不同点。
  西方文化起源于海洋文明,文化本能比较开放,易于融合外域服装文化。
  中国文化起源于大陆文明,文化本能比较封闭,在服装上具有固执的“原体”意识,传统服饰形制几千年来地位稳定,吸收异域服装相对困难。
  西方文化善于表现矛盾、冲突,在服装构成上强调刺激、极端的形式,以突出个性为荣。
  中国文化是和谐文化,强调均衡、对称、统一的服装造型方法,以规矩、平稳为最美。
  西方文化是一种明喻文化,重视造型、线条、图案、色彩本身的客观化美感,以视觉舒适为第一。
  中国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艺术偏重抒情性,追求服装构成要素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
  西方文化崇尚人体美,重视展示人体的性差异,不忌讳表现性感。古典模式是表现女性的第二性征,如露颈、露肩、露背、半胸,以紧缩腰围和垫臀来表现女性胴体曲线。现代模式是以简约的形式表现人体的自然身形,以短露和紧身为现代时髦。
  中国文化漠视“性”的存在,服装不表现人体曲线,不具备感官刺激要素,宽衣博带,遮掩人体,表现的是一种庄重、含蓄之美。
  中式传统服饰的美学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态和文化征貌。中国人受儒道互补的美学思想影响,重视情理结合,以理节情,追求闲适、平淡、中庸,追求超出形体的精神意蕴。中式女装严密包裹人体,使人难窥其详,增加了神秘感。中式男装严整修长,洋溢着中和之美。皇帝的礼服,宽博繁复,辉煌壮观。皇帝的礼服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中国人审美观的表现。
中国传统服饰的特色在于:
一:善于表达形与色的含蓄:朦朦胧胧,藏而不露,隐汉寓意,给人以撩拨和审美的感受。
这种含蓄有时通过款式展现,有时表达通过造型、布局、线条、等手段给人以整体和谐之美,以此表达深刻的设计思想。比如清朝的服装,就演变成了后来的旗袍。
二:注重精细的艺术手法和工艺表现,大量采用刺绣、飘带、符号和其他装饰手法,表达丰富的想象力,以浪漫主义情调,达到观念主义的效果。如红楼梦,对王熙凤的着装刻画的表现。
三:注重气派稳重的氛围效果,服装的整体配合给人以秩序的谐美感,严肃端庄、美观高雅,能起到烘云衬月之效。如:中山装的流行。
四:注重营造和平统一的气氛。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注重实际和应用,与之相适应的中国服饰文化则以伦理道理观自律,因此命中注定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价值观念是以情意为主线,以家庭人伦关系为中心的氛围中,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求取社会长治久安,维持礼仪之邦的声誉。
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

  和谐统一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是其文化的真谛。自中国服饰诞生以来,一直在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的和谐、协调。情景交融、意象统一的美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品质。

  标示突出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最基本的元素。这一元素主要表现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对服饰意念表达中的等级尊卑标示、行业职业标示、行为道德标示以及年龄结构性别的标示上。从原始部落头领与狩猎功臣服饰的标示到封建帝王的官服表示,从文官武官的标示到现代军装、职业装的标示,从官府制度中常服的礼制到今天的便服,晚礼服等,都彰显了其标示突出的文化内涵。标识显示不单单是一种“制度”(法制)的要求,更将其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的规范。这种将服饰标识功能的意念推到了一种登峰造极地步的文化,也大大推进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可以断言,如果没有数千年阶级社会冠服制度的保障,“衣冠王国”的殊荣是不可能获得的。

  种类多样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又一特征。从纵向上看,中国历代服饰文化均有较大的差异。就以中国近三千年以阶级社会为形态的服饰“制度形态”演变的轨迹而言,周礼和汉服不同;唐制与清制差别也大,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服饰制度,都有其特定的礼仪要求。从横向上看,由于中国地大域广,民族众多,其对服饰款式的追求上、对服饰色彩的忌讳上、对服饰材料应用的技术水平上,以及对服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场所的意象表达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有时还反映出极大的对立。这种多样性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丰富多彩,又反映了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特征。
料子比较华丽,样式单一
中国风的民族服在刺绣的工艺上最有特点了
👿👿👿👿👹👹👹👹👺👺👺👺💀💀💀💀👻👻👽👽🤖😺😸😹😻😼😽🙀😿😾🙌🤲👋👇✊👌👐🖕👅👄✍🖖🤟🧠👥👳🧚‍♂️🧚‍♂️👮👧🧖‍♂️🧛‍♀️👸👰🧗‍♀️(︶︿︶)=凸
这…….有点难,我胸有冇竹

旗袍最为标志性的服饰
一:善于表达形与色的含蓄:朦朦胧胧,藏而不露,隐汉寓意,给人以撩拨和审美的感受。
这种含蓄有时通过款式展现,有时表达通过造型、布局、线条、等手段给人以整体和谐之美,以此表达深刻的设计思想。比如清朝的服装,就演变成了后来的旗袍。
二:注重精细的艺术手法和工艺表现,大量采用刺绣、飘带、符号和其他装饰手法,表达丰富的想象力,以浪漫主义情调,达到观念主义的效果。如红楼梦,对王熙凤的着装刻画的表现。
三:注重气派稳重的氛围效果,服装的整体配合给人以秩序的谐美感,严肃端庄、美观高雅,能起到烘云衬月之效。如:中山装的流行。
四:注重营造和平统一的气氛。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注重实际和应用,与之相适应的中国服饰文化则以伦理道理观自律,因此命中注定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价值观念是以情意为主线,以家庭人伦关系为中心的氛围中,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求取社会长治久安,维持礼仪之邦的声誉。
中国传统服装的特点!!!急!!!!!!!!!!!
特点1:中国传统服装是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它不仅符合民族的生活习惯,还体现了民族的审美意识。这种服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饰配件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特点2:在设计民族服装时,设计师需要提炼出更具抽象性、鲜明性和辨识度的形象。设计过程中应采用浪...
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有哪些
1. 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注重垂直线条,以展现穿着者的身形修长。例如,服装往往从领口顺势而下,避免过分强调肩部,而是通过长袖、袍裙等设计元素,以及纵向的装饰细节,营造出延伸和拔高的视觉效果。2. 在裁剪上,中式服饰采用独特的平面直线裁剪技术,这种方法体现了中国服饰文化中的审美理念。3. 中式服装...
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有哪些
1. 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注重垂直线条,以营造修长的身形效果。例如,衣服从领口处流畅下垂,避免过分强调肩部,常用长袖、筒状裙袍以及纵向的装饰来拉长身形,尤其是四肢的比例。2. 在裁剪技术上,中式服饰采用中国独有的平面直线裁剪方法,体现出独特的服装美学。3. 中式服饰的设计倾向于呈现二维效果,较少...
中国自古以来服饰众多,那么中国的传统服饰有哪些特点?
1. 中国传统服饰的式样以纵向感觉为主,自衣领部位自然下垂,强调四肢的拔长感。2. 传统服饰的式样包括前开型的大襟和对襟式样,以及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两种基本形制。3. 清代服装相对肥大,袖口、下摆有向外扩张之势,而清代妇女的旗髻和花盆底鞋使得旗人显得修长。4. 服饰的结构特征采用中国传统...
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有哪些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 中国传统服饰以平面直线裁剪为主,注重纵向线条的流畅感。在工艺上,广泛运用镶、嵌、滚、盘、绣等技法,使得服饰纹样丰富多彩,极具观赏性。在领口设计上,斜交领、对开V领、直立领等具有东方特色的细节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独特韵味。此外,中国传统服饰在面料、色彩和图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