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饰问答 » 经营/营销/开店/批发 » 进货 » 服装行业的库存问题

服装行业的库存问题

服装行业的库存问题 我来答
服装行业的库存问题
服装界有这样一句话:即使现在中国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光是仓库里的压库货起码能供国内的服装销售企业卖上3年。库存积压问题一直是服装行业的死结,不过,新形势下,服装库存问题有了新解。  据统计2011年,中国服装库存量将达170亿件。中国第一休闲服品牌美邦去年同期存货金额为9.03亿元,今年达到28.89亿元,同比增长了222%。业内的现实更严峻:即使现在中国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光是仓库里的压库货起码能供国内的服装销售企业卖上3年。库存积压问题一直是服装行业的死结,不过,新形势下,服装库存问题有了新解。  存货销售专员  成新职业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服装库存量已经达到生产量的20%,约为150亿件,每年的增幅还保持在10%左右。根据正常增速预测,2011年服装库存将达170亿件。  中国休闲服品牌美邦去年同期存货金额为9.03亿元,今年达到28.89亿元,同比增长了222%,存货占了同期净资产的90%。  阿迪达斯公司的招聘广告中,还曾在服装业务员中单独设置存货销售专员这一职位。条件是:能够按照不同渠道、根据实际库存情况,制定一个年度库存削减计划。  库存问题永远是商家最头疼的问题。很多服装企业倒闭都是因为库存,即使是阿玛尼这样的国际大牌依然被库存问题困扰。  市场瞬息万变  产生库存  “可以通过有效办法控制库存比例,但库存不可能没有。库存控制率在50%左右就算合格。”某设计总监表示:“不处理吧,货压着可能变得一钱不值;低价抛售吧,又怕影响品牌价值,进退两难。”  另外,服装业的快速发展导致雷同品牌很多,产品重复率很高。服装类B2C的异军突起也对传统实体店造成挤压,导致库存越来越多。而服装市场瞬息万变,人们的购买习惯和审美方式不断发生变化。 化解库存三大妙招  通常的做法是,打折处 理、低价促销,将库存一级一级地转移下去,然后通过终端大规模促销,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好的办法。  ●柔性生产分批次下单  “小批量、多波段,快时尚品牌ZARA就是采用这种方式。”ZARA的正价销售期的库存率是17%,周转很快。它是生产出够一定时期销售的量后,就很快地上新货,这样保证店里永远有新货,而量小造成稀缺,也可以避免大批量生产造成的库存。  但这非常考验开发团队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同时物流系统也必须跟上进度。国内很多品牌做不到源源不断地一周上两次新货,但可通过举办多次订货会,以应付变化迅速的市场。  ●搭配减少库存  某服装搭配学院院长表示:“通过搭配可以有效消化库存。库存的春夏款与秋冬款一起,可以搭配出别具一格的效果。库存的基本款,也可以与新款搭配出新的风格。”  ●营销前置预测市场
已预定的货没有拉走的属非库存,只有没卖出去的才能被计算库存量
服装店大量库存积压,怎么处理?
1. 无论是传统服装零售还是互联网电商、微商,服装库存管理都是难题。如何有效清理库存是商家关注的焦点。以下五个策略或许能提供帮助。2. 提前进行库存清理是关键。尤其是服装行业,不应等到季末才着手处理。库存积压时,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竞争激烈,效果不佳。建议商家提前规划,避免资金紧张,确保门店...
服装行业的库存都是怎么处理的
寻找特殊的销售渠道 当现有的销售渠道不够用,无法消化库存的时候,可以考虑针对目标消费群体,开辟其他形式的销售渠道。比如,团购、VIP惠售、发行优惠券等,把库存及时清出去。设置各种促销活动,帮助清理库存 促销不仅仅在服装店有用,在其他行业作用也非常突出,而常见的促销模式一般都是捆绑销售、折扣销售...
服装行业的库存都是怎么处理的
大多数服装门店面临库存积压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可能导致资金链紧张,错失商业机会。目前,服装行业采取了哪些方法来处理库存?哪些方法较为有效?本文将介绍四种处理库存的策略!策略一:举办特卖会 举办特卖会是一种常见的库存处理方法。积压的库存商品价值随时间降低。一旦预测到库存积压,应提前准备...
服装行业的库存都是怎么处理的
在服装行业,库存问题总是困扰着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因此,了解并掌握有效的库存处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库存主要分为厂家库存和渠道库存两种类型。厂家库存通常通过向渠道转移来消化,而渠道库存的清理则成为关键。为了提高销售效率,厂家应积极发展团购业务,尤其是在节假日,如保暖内衣、羊毛衫、羽绒服、西...
还在为库存积压困惑吗?品牌女装店教你存货积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求解
4. 采购失误:采购人员对流行趋势和审美判断不准确,大量采购不受欢迎的服装,导致积压。5. 厂家压力:厂家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将库存压力转嫁给经销商。6. 陈列问题:虽然单品质量尚可,但陈列效果不佳,吸引不了顾客进店,从而影响销售。7. 销售技巧缺乏:导购人员销售能力不足,未经售前培训,未能有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