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平民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藏族的平民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 藏族的贵族藏袍与平民藏抱的结构并没有根本区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质地和花纹上。平民多着大领无衩藏袍,都要戴两串念珠,贵族戴大蜜蜡珠和"巴珠"而已。
日渐完善的藏族服饰文化内涵丰富,层次多样,既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又有许多等级和地域性的差别,还有一些特定的服饰制度。有人曾研究过西汉前后的青铜器图像及古代壁画,发现古羌人与今天的藏族服饰极其相近,都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束腰、露臂、以毛皮制衣等,惊人的相似,说明藏族服饰有着很强的稳定性,这正是生态环境与生活方式决定服装形制的最好说明。
《西藏志》记载,当时的平民男子服饰是着大领无衩藏袍。质地有氆氇、绸缎等不拘颜色,都戴平顶帽,手上有骨板招,腰束皮带或毛曷毛带,手拿念珠,也戴小刀等饰物。在着装方式上,贵族与平民有些差异,贵族男子衣袍长坠至脚背,而且紧身;而一般老百姓的长袍一般上提至膝,上身宽松,便于盛物与活动。劳动时则将大袍两袖脱下,结于腰上。
此外,其时妇女的平时着装一般是:头戴帽顶有红绿色绒饰的尖顶小帽,下穿黑红色相间的十字花纹毛裙,着邦垫。上衣是齐腰间的小袖短衣,质地有毛、缎、布等。披方形缀绒披肩,手带银镶珊瑚戒指,左手戴银钏,右手戴宽二寸的砗磲圈,据说此圈是从小就必须带的,以使死后魂不迷路。耳环多是金银镶绿松石质地,耳环上有钩。以上连珍珠珊瑚串挂在发上,下接珍珠珊瑚串垂于两肩,与今天卫藏妇女头饰基本相似。另外,无论贫富,都要戴两串念珠,富者戴大蜜蜡珠,胸前除挂银镶珠石胸饰外,必戴佛盒,富者还头戴"巴珠",价值千金。
从上述服饰状况看,卫藏地区的阶层性服饰差别的表现已逐渐由等级性差异向贫富差别方向转化。这种趋势到了十八世纪中叶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颇罗鼐传》记载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日喀则地区贵族和平民的服饰时说:"当时,西藏百姓安居乐业,保持了古时的风尚……循规蹈矩,日喀则的官员,头戴迦尸迦织巾帽,耳坠美得像莲花池中的回影……平民们则打着顶髻,或者是散披发辫,衣服的下摆满是皱褶,"而接下来作者又说"如今却不是这样了,服饰上争奇斗艳,竞相仿效。正如清水一旦遭到污染,马上就失去原有的光泽。"
作者对这些所谓"礼崩乐坏"状况的忧虑正说明了当时各阶层间的服饰差异正在日趋缩小。所以,上述颇罗鼐新妇的华丽服饰在今天藏区妇女服饰中屡见不鲜,俯首皆是。特别如"巴珠"这样豪华的头饰也成为现代藏族妇女的常见服装之一。这种风尚一直持续下来,而近现代日渐发展的服饰的商业化更加强了这种趋势。
西藏解放前,德国人海因德里希曾记载拉萨街上服饰商业的繁荣"(拉萨城里)商品种类繁多,从针线到胶线都能买到……毡帽式祥很像欧洲人戴的宽沿礼帽。……民族形式的鸭舌帽同他们的民族服装穿戴在一起倒挺自然和谐。"这种服饰商业化的状况无疑也是与服饰等级差异的日渐缩小互为因果的。
-
藏族的平民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 《西藏志》记载,当时的平民男子服饰是着大领无衩藏袍。质地有氆氇、绸缎等不拘颜色,都戴平顶帽,手上有骨板招,腰束皮带或毛曷毛带,手拿念珠,也戴小刀等饰物。在着装方式上,贵族与平民有些差异,贵族男子衣袍长坠至脚背,而且紧身;而一般老百姓的长袍一般上提至膝,上身宽松,便于盛物与活动。
-
藏族人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住在什么地方?
- 藏族的衣着上身穿绸、布长袖短褂,外着宽肥的长袍,右襟系带。一些农区妇女穿无袖长袍,长袍多用羊毛织成的氆氇制成。牧民男女多不穿短褂,只穿无布面的羊皮长袍,在领口、袖口和衣襟上,缝上细长皮或色布镶边。二、藏族饮食 藏族农区的主食糌粑是用炒熟的青裸或豌豆磨制成面粉,用茶水拌食。藏族...
-
藏族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 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这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作棉被抵御风寒;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所以,脱掉一只袖子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
-
藏族服饰服饰等级
- 藏族服饰等级丰富多样,不分男女,普遍穿着长袍并系腰带。男性打褶于袍后摆,女性则在两边打褶,但官吏的服饰等级有特殊象征意义。上层官员如札萨,庆典时穿着华丽,如黄色库缎大袍配章褂子,冬装有獭皮镶边。大堪布和司膳等官员则不分身份,常穿泽当哗叽裙和坎肩,夏日毛哗叽,冬季普通披单,佩戴银质...
-
藏族服饰中潜藏的阶级差异解读
- 从《西藏志》的记载看,当时的平民男子服饰是着大领无衩藏袍。质地有氆氇、绸缎等不拘颜色,都戴平顶帽,手上有骨板招,腰束皮带或毛曷毛带,手拿念珠,也戴小刀等饰物。在着装方式上,贵族与平民有些差异,贵族男子衣袍长坠至脚背,而且紧身;而一般老百姓的长袍一般上提至膝,上身宽松,便于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