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服饰的特点有哪些
满族服饰的特点有哪些
- 清代满族基本都编入八旗,有旗人之称,故这种满族男女老少四季皆宜的服装被人们称为旗装。式样分男女两种。清初男子旗装为圆领、大襟、箭袖(马蹄袖),四面开衩,系扣袢,腰中束带。四面开衩是为了骑射自如,箭袖是为射箭方便,又可御寒保护手背。
冬季在棉袍外往往套一件长到肚脐、四面开衩、对襟的短褂,俗称马褂(满语鄂多赫)。亦有外套一马甲(俗称坎肩)者。清末。由四开衩改为左右两开衩,箭袖多改为平袖。女式旗装基本与男袍同,只是在领口、前襟、袖口等处镶饰花边,天寒时则外加马褂或马甲于袍外。
民国年间,旗装多改为胸襟宽松、腰身微紧、臀部稍宽、下摆略收的式样,这种贴身合体的旗装,更能显示出妇女端庄典雅及身段之美。本世纪五十年代末,男式旗装在满族聚居区才逐渐废弃。
马蹄袖是清代满族男女旗装之袖式,亦称箭袖。清初,满族男子所服旗装,袖口较窄,袖端多加一长可露指的半圆型兽皮(后改布质),因其状酷似马蹄而名之马蹄袖。优点是征战、打猎时射箭方便,御寒保护手背。
清中期以后,该袖式的服装渐从便服转为礼服,便服多为平袖,礼服仍为马蹄袖。平时多卷起,在办公事、喜庆节日、拜见上司、叩见长辈时,必须先左后右地放下马蹄袖,才可行拜见礼。亦有将马蹄袖用钮扣系于便服袖口以为礼服之用者。满族妇女礼服亦多为马蹄袖式。民国年间,逐渐不用。
窝龙带,亦称马甲,实为无袖的马褂。有领,衣长及腹,多为两侧开衩,在领、襟等边缘处饰以各色花纹。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式和棉、皮、夹、纱之分。内蒙古的满族男子多喜琵琶襟式坎肩。其式是将衣襟缝成弧形,即襟从领口至右肩处贴胸而下,但不到底,而又左转至肚脐处,以致下襟缺一小截,其式是为上下马方便之故。
女式坎肩多为对襟式,对襟下端多为如意头式,衣缘多镶以艳丽花边。清代该服饰窄小,多穿于旗装内,清末以来尚宽大,多套于旗装外。因其美观实用,至今在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及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仍有年长者穿著。
乌拉是满族传统的防寒靴鞋之一。以猪、牛、鹿等兽皮缝制而成。形状为前尖后圆,鞋帮贯以六个鞋耳,鞋口近脚处垫以衬布,并用一细皮带联结靴耳。鞋较宽大,穿用时须在鞋中充垫“东北三宝”之一的乌拉草。由于乌拉质柔量轻,行动自如,既可防寒,又利于军事征战及狩猎生活,故得以沿用下来,至今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一些偏僻山村还可见到。
-
满族的服饰特点
- 满族服饰特点:1. 男子服饰包括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等,这些配饰丰富多样,体现了满族服饰的文化特色。2. 女子服饰则有香囊、荷包等,这些配饰大多用绸缎缝制,花色品种繁多,制作精美,展现了女性的精致与优雅。3. 上世纪30年代,满族男女都穿直筒式的宽襟大袖长袍,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服饰风格...
-
满族服饰特点简介
- 满族服饰的特点 1. 男子服饰:满族男子的传统服饰配件多样,包括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等。2. 女子服饰:女性满族服饰中的香囊、荷包等配饰精美。这些服饰多采用绸缎等高档面料,色彩鲜艳,工艺讲究。3. 传统服饰:20世纪30年代,满族男女普遍穿着直筒式宽襟大袖的长袍。女性旗袍下摆至小腿,常...
-
满族服饰特点
- 满族服饰特点:1. 男子服饰:满族男子传统服饰包括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等配件。这些配件虽小,却体现了满族服饰的细节之美。2. 女子服饰:女性满族服饰则以香囊、荷包等配饰为主,它们不仅实用,而且增添了装束的韵味。3. 材质与工艺:满族服饰多采用丝绸和缎子等高档面料,色彩丰富,图案多样...
-
满族的服饰特点介绍满族服饰有哪些
- 满族服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男子的袍褂:满族男子传统服饰包括带马蹄袖的袍褂,这种服装腰部有衣带固定,外穿长袍时常常会罩上一件对襟马褂。2. 女子的旗装:满族女性传统服装为长及脚面的旗装,有时会外罩坎肩。这种服装设计既体现了女性的端庄,又便于日常活动。3. 满族分布:满族主要...
-
满族服饰特点是因为什么
- 1、满族服饰是指男子穿的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2、女子穿的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等。3、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4、明朝、南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