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饰问答 » 服装专业 » 服装文化 » 唐朝皇室服饰制度是什么样的 里边有什么规则

唐朝皇室服饰制度是什么样的 里边有什么规则

唐朝皇室服饰制度是什么样的 里边有什么规则 我来答
唐朝皇室服饰制度是什么样的 里边有什么规则
古代的皇帝和后妃们在宫禁中的服饰,基本上是由饱读经史的文臣们去详定和解释的。
中国古来的舆服制度卷帙浩繁,有时候却又语焉不详,帝王们也时常对此大惑不解。
唐高祖李渊就曾询问过令狐德棻:“丈夫冠、妇人髻都那么高耸,为什么?”令狐德棻答得含糊,他说:
冠、髻都在头上,象征着君主。晋代将亡的时候,君弱臣强,因此江左的女子都上衣短而下裳长。宋武帝登极,君主重振龙威,人们的衣裳这才更改过来。这是前段历史的验证。
令狐德棻作为一代学者把冠服和国家兴亡关系在一起,这是古代士大夫的一种常有的思维方法,意在提醒皇帝。
然而这样一解释,冠服制度意义重大,也越发令人难以索解了。
唐代的天子有六冕,即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
这是继自周以来的舆服制度。但在具体使用冕服上,隋唐较之以前,又略有不同。
唐因隋制,到武德四年著衣服令,规定天子十四服:
大裘冕广八寸,长一尺二寸。衮冕金饰,垂珠十二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玄衣纁裳,十二章。衣八章,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裳四章,藻、粉米、黼、黻。衮冕形制明了,鷩冕以下四冕便依次降减其旒数、章数。
高宗时,长孙无忌进奏,以大裘冕冬季可服,夏季迎气则不能服用,请予罢废。
此后,郊祀天地时只用衮冕,而罢大裘冕。
衮冕之外的另外四冕,原则上郊祀天地时服衮冕,祭祀社稷时服絺冕,四旒三章,祭祀日、月时服玄冕,三旒无彩章,但实际上,此后的六冕只用衮冕,其他不是虚设就是罢废。
隋唐天子主要戴两种冠,即通天冠、翼善冠。
通天冠是皇帝冬至日受朝贺、平日上朝以及在后宫燕居时所佩戴,既用于节日,又用于平日。
不过, 一般地讲,皇帝在后宫燕居嬉游时,多半不戴冠。
翼善冠是唐太宗李世民发明的,主要用于朔望(初一、十五)上朝时服用。
通天冠凡二十四梁,附蝉十二首,加金博山,配珠翠黑介帻,即以黑介帻承冠。
翼善冠采自古制,形状如幞头,以转脚相交于上。
另有一种白纱帽,用乌纱做成,白裙襦或衫,白袜,乌皮履,这是南朝时帝王们所戴,隋一统后,沿用此名,唐实以乌纱。
幞头是北周兴起的,又叫折上巾、软裹。
隋文帝迫周帝禅让登基以后,上朝时即戴幞头,和群臣的一样。
实际上,幞头和汉末流行的巾有些相同。幞头是用一副黑中向后把头发笼住,脑后垂两个中角,另两个角折上去。
唐太宗发明的翼善冠很像幞头,今人见到的唐太宗像和《步辇图》中的唐太宗,都是头戴幞头。
唐中期以后,皇帝开始把幞头的两个软角变成硬角,两角或圆或阔,用丝弦为骨,自然翘起。
幞头一般是临时裹上的,可以紧些也可以松些,形状平或高或前后倾。有的在裹幞头前先在头上加一个巾子,后来在巾子中包上桐木作固体形状物,幞头就显得整齐了。
唐末兵荒马乱,为节省时间,应付紧急情况,宫中改革了幞头形制和戴法,裹头部分用木制材料包成一围,外层是原来的黑纱幞巾,内层是纸绢做的衬,两角以铜铁为骨。
南北朝时袍被规定为皇帝的朝服,晋明帝诏令朱纱袍专用于皇帝听政时服,士庶严禁服各色袍。
隋文帝听朝用赭黄文绫袍,戴乌纱帽,折上巾,六合靴,士民禁用黄袍。
唐高祖以赫黄袍巾带为常服,唐服的袍分青、绯、黄、白、黑五种,是上承东汉五色季节袍,赤、黄两色为后帝专用。
除元旦、冬至受贺和祭祀以外,唐代皇帝均穿袍服。
高祖时下令禁止士庶用赤、黄色为衣服和杂饰,高宗时规定黄袍为皇帝专服,重申不许士庶服黄之令。但唐玄宗不爱穿黄袍,而爱穿绛纱袍。
玄宗曾召诗人李白入宫,作配唱用的诗词乐章。李白佯醉不起,玄宗向李白许诺:“赋成乐章,将貂豹锦袍给你。”
李白立即酒醒了,挥笔而成,玄宗有些不自在,他赐袍之允不过是戏言,没想到李白如此之快完成了作品,玄宗不允将锦袍割舍给李白。
李白看出了玄宗的心思,一把将锦袍夺了过来,玄宗忽然爽朗大笑,同意给他。后来杜甫为此写了一首诗,赠送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隋、唐后妃的服制,基本上在以往舆眼制的基础上稍有损益。
隋制规定,皇后有柿衣、鞠衣、青衣、朱衣四等。三妃有榆翟。九嫔有闷翟。美人有鞠衣。宝林有展衣。采女等服椽衣。唐代皇后服饰主要是三种:袆衣、鞠衣、钿钗襢衣。
讳衣是受册、助祭、朝会大典时眼用的。深青织成为之,上画晕赤质五色十二等,素纱中单,脯领,朱罗毅嫖和撰。
鞠衣由黄罗帮成,不画采,蔽膝,大带,革带,局随衣色,是亲蚕时服用的。
钿钗襢衣主要用于会见宾客,十二钢,服用杂色不施采,加双佩小缓,去局加履,首饰大小花十二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