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服装成网销大隐患 加强执法监管刻不容缓
洋垃圾服装成网销大隐患 加强执法监管刻不容缓
我来答
洋垃圾服装成网销大隐患 加强执法监管刻不容缓
- 网上服装热卖,国际品牌受追捧,却深藏消费隐患。诸多不合格洋品牌服装以每年上亿销量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扰乱市场秩序,亟待监管层出手解决。
服装网购市场张力渐显。根据艾瑞咨询近日统计,目前中国服装网购占整体网购交易量12.8%,服装网购用户已达8000万左右,潜在用户基数巨大。
但伴随而来的以次充好隐患却不容乐观。据有关媒体报道,广东陆丰碣石年销“洋垃圾”服装上亿件,非法经营十多年,被打击后今年又再抬头,而且将销售战场转向目前迅速发展的网购市场。
这可谓眼下庞大的服装网上交易市场中,最不容小视的隐忧,亟需消费者和相关监管部门重视。规范网购市场发展,确保电子商务的良性向前,对“洋垃圾”服装的打击刻不容缓。
服装网购发展迅速,洋品牌成销售主力军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的“2009中国服装网络购物研究报告”显示,服装网购已经开始侵蚀传统线下渠道。其中,服装B2C交易额在2009年约为24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00%。
根据这份最新研究数据,2009年,服装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预计将达308.7亿元,同比增长81.5%。艾瑞咨询预测,2009年,服装网购交易额占服装零售额的比重有望达到9.7%,预计2012年将接近17%,销售额将突破800亿元。
这一方面是网购服装市场迅猛发展的表现,另一方面,各大网购排行版也凸显出国产服装销量远不及“洋品牌”。根据《中国网购排行榜》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在突破80亿大关的淘宝网服装类商品半年交易额中,国产品牌服装交易额仅为11亿左右,约占总交易额的15%。
近日,国际网络零售研究会联合淘宝网、北京正望咨询共同推出的《中国网购排行榜》数据也显示,在目前淘宝网服装品牌销量排名中,国际品牌以绝对优势占据前位,国产品牌交易额量仅为“洋品牌”的1/7。这暴露出眼下消费者心理偏向,为“洋垃圾”服装进入网购市场提供了可乘之机。
“洋垃圾”服装大举入侵,年销过亿成大隐患
正是由于国人对国外品牌情有独钟,不法分子才有更大动机从国外大肆 “洋垃圾”,以旧翻新后再大量投放网购市场。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再加网上图片款式新颖、独特、个性十足,迎合了新兴购物人群的喜好,倍受年轻买家追捧。网络购物模式又避免了当面验货,非常容易成交。据了解,已有不少消费者在淘宝网上买到了“洋垃圾”服装。知情人甚至曝出某些不合格的洋品牌服装实际销量可达每年上亿件。
工商部门指出,“洋垃圾”服装多是从国外医院、垃圾场收集,也有部分是被丢弃的废旧服装。国内不法分子通过国外垃圾出口渠道获取此类服装,稍微加工后便卖给消费者。
据了解,这些消费过的“洋垃圾”服装含有人体各种代谢物,在运输途中或多或少染上病菌。专家称,“洋垃圾“服装可能携带的病菌多达20多种,可传播肺结核、伤寒、霍乱等多种疾病,一般的清洗熨烫无法消灭,特别是大肠杆菌,其在代谢物、粪便、呕吐物中普遍存在。
此外,服装材料中含大量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如果废旧服装被到处乱丢,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些微生物就可以把它作为碳源来维持生长,最后可能导致病毒传播。
由此可见,“洋垃圾”服装的大举入侵国内网购市场,不仅容易导致大范围的病毒传播,而且更容易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导致好不容易建立的网络购物市场遭受严重打击,“洋垃圾”服装问题不容小视。
相关监管部门和消费者不容小视
据了解,虽然当前我国网购市场发展迅速,5年就突破了零售业用了20年才达到的1000亿元交易目标,但我国网购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为了规范网购市场,必须对“洋垃圾”服装进行坚决打击。
北京服装学院轻化工程教研室主任王建明指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就已严厉打击过 “洋垃圾”服装行径。最近“洋垃圾”服装再现,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网络购物市场的虚拟性、流动性、开放性、无地域性,容易引发网络购物欺诈行为。比如近来的“洋垃圾”服装出现在网购市场,就暴露出监管层对网络市场的松懈。为了完善网络购物环境,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必须对扰乱社会和市场秩序的“洋垃圾”进行坚决取缔,这样才能树立网购消费者的信心。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对网购市场的发展是良机,但只有规范化才能更好地促其发展。”
除此之外,有关专家也认为,消费者必须转变消费心理和网购意识。毕竟,“洋垃圾”服装之所以被利用且大行其道,正是由于不法分子抓住的眼下消费者过分崇尚国际品牌的心理,以及防范意识的缺失。因此,为了防止“洋垃圾”服装进一步肆虐,消费者须转变盲目推崇“洋品牌”的消费观念,增强自身防范意识,才不至于给不法分子更多可乘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