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服装,追梦者张肇达表露自己的新期待
对中国服装,追梦者张肇达表露自己的新期待
著名时尚艺术家,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张肇达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在历史长河中,这些年头或许算不了什么。然而,在技术变革面前,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如大江东去、不可逆转。前路似乎可遥看,行走方式却已注定迥异。
在整整30年服装追梦者的心里,无疑曾拥抱过风光旖旎的收获喜悦,却日渐迎接的是惊心动魄的前路艰难。如果你不曾退出这个江湖,那么,酸甜苦辣百般滋味都注定躲闪不及。我们一度骄傲于以服装妆点这个向世界张开胸怀的国度,可是,未来还能如是风姿绰约吗?
让我们回顾历史,看如何面对未来。
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开放的骄阳初照。那时,本土的产业界尚未大规模地行动起来,早期更多的是三来一补的外来者。中国,被当成了典型的加工基地。其后,这一角色做了30年。
19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真正显露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风貌。神州大地处处闪耀着好奇张望的眼眸。产业界,三来一补继续在奔流,传统的国有企业、苏南的乡镇企业、温州人引领的私营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百花齐放。即便还有大量的传统势力与争议,也在1992年 的南巡中彻底偃旗息鼓。
这期间,世界服装格局远非中国这么轻舟径去、一日千里,而正在发生深刻的商业变革。法国奢侈品不同程度地显露出困顿。伯纳德·阿诺特,一个建筑商闯进了这个贵族的乐园,财团化开始深刻地重塑着传统的大设计师创立的设计师品牌,其后20年60多笔收购案更令资本力量成为改写格局的野蛮人,华尔街模式进入世界时尚业。这时,作为世界服装生产主力军的日本与亚洲小龙们渐渐丧失了成本优势,世界性的产业转移在规模化地发生。
1990年代,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全面开始,尽管还有诸多未完成的改革使命,但所有的争议都已消失,每个中国人都似乎在比赛奔跑速度。红豆、杉杉这些男装先行者引领起中国的市场变革。轰轰烈烈的质量万里行、CIS工程、名牌工程、上市公司化、分公司向特许经营模式的营销转变……所有的商业变革都在发生。产业集群形态深入到长三角、珠三角的无数个村落,世界性的服装产业转移几乎宣告同向中国的彻底转移。国家的汇率利率政策、强大的宏观调控力量、庞杂的产业群组建设需求影响着整个国家的产业经济,令其在生产供给端号令天下。流通经济形成了私营力量主导的专业市场遍地开花的局面。当这个年代末国家倡导要扩大内需之际,第二代服装品牌率先规模化地从专业市场里走出来。改革开放前那个偏于南隅的广东成为先锋,从西湖路走出来的男装、白马市场走出来的女装冲进全国的百货商场,所向披靡。浙江宁波与温州、福建泉州地区的男装也开始肆意抢占着足够大的市场蛋糕。
国际上,传统的品牌在商业与资本力量面前彻底低下了曾经高昂的头颅。而日本人也开始挟巨资杀进美国与欧洲,泡沫带来的宽松银根与国家战略一起发力,收购着欧美人的品牌,及其荣耀感。另辟蹊径的ZARA、H&M开始了快速全球化,但此时尚未对中国形成冲击。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巨变开始了。中国本土品牌进入万马奔腾的时代,几乎在每个领域都通过特许经营的变种“特许加盟”模式实现了市场的快速覆盖。然而,转型时代不期而遇。首先在生产端,大约2004年开始即进入第一轮“用工难”。随之而来的是外贸系统的变化。2001年加入WTO签署的纺织品配额取消政策甫一在2005年生效,整个中国开足马力生产海外订单之际,美国人再次发难,实施“特殊保护措施”政策。但这并未逆转中国延续了十多年的世界服装出口第一的地位。真正的挑战来自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整个产业经济看起来一路顺风顺水的增长被打断。而海外品牌也在同步化地疯狂涌入中国。尤其是2006年,第一家快时尚店ZARA进入中国,在上海南京西路的奢侈品商圈开设了1200平米的大店,一举俘虏了中国消费者,也彻底震撼了中国服装界。随后的五年,不少中国服装品牌意图借鉴模仿,但几乎所有的大店计划都遭遇了滑铁卢,感受了一把“形不散神散”的底蕴差距。30年来几乎视为理所当然的增长惯性后,人们开始普遍性地遭受到挫败感。
与之相反,海外力量反而收获了巨大的中国市场业绩。尤其是快时尚店在中国开启了其前所未有的开店速度。这样的势头导致了中国大城市的黄金商圈的优质商铺被大量侵占。中国服装上市公司不得不将大量的融资投向购买商铺,否则担心被彻底挤出。随着十多年的全球化浪潮,世界各国时尚产业的财团化已形成基本稳定的架构。每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几乎一半的高端品牌都被七、八家时尚集团所控制。而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也已开始了。买家们开始将订单从成本日渐上涨的中国转移至东南亚。
2010年代,错愕、彷徨的情绪日渐笼罩着中国产业界。即便是2008奥运会开幕式上李宁表演了神奇的空中漫步,这一以名人命名的运动领导品牌也在继续享受了两年的增长、营业额近百亿后即开始快速下跌。其他各类品牌莫不如是。更难的是,消费市场发生了更复杂的变化。长期以来占领商场的商务男装成了首当其冲的落伍者,普通休闲装也日渐被消费者遗弃。潮牌概念出现在男装领域。而起始于2003年的设计师个性品牌店、集合店尽管并未大获成功,却已成为一个心向往之的热点,在全国天女散花。电商在大量品牌的营业额占比甚至高达15%。第一代淘品牌也涌现出数家成功者。电商还反向刺激了中国数十年来习惯坐北朝南姿态的百货商场的变革,一部分零售商业逐步探索“物业公司”以外的真正的零售功能。就连“只开不关”的海外奢侈品牌也出现了关店现象。而流通领域的专业市场也面临挑战,即便是大城市里最负盛名的批发商圈租金也出现下滑。而生产领域更是加快了订单外流东南亚诸国的趋势。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国际上,变化亦在同时发生。部分快时尚品牌业绩也出现动荡,GAP则已多年停滞不前。视中国为全球最大热点的世界品牌也逐渐被迫面对挑战。简单的美式休闲已不足以直面嬗变的中国消费者。HUGOBOSS、VERSACE这样显赫数十载的奢侈品也不再是挑剔的中国消费者的宠儿。已经有人在细数韩流衰退的时间表。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新的社群关系等营销与品牌建设的挑战是全球所有企业的共同课题。
那么,茫茫前路何在?
是啊,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可是究竟流向何方?
每一颗向上的心都无不急于摆脱这种困惑。
在这样的混沌时代,准确地说,我期待着四位这样的先知——
第一位先知,应为品牌商画像。他历经了中国服装市场30年的变迁,有着能直面竞争与曲折的成熟心态。他创建了多品牌结构的企业集团,并且这些品牌在中国均拥有较高的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他领导了一个精英团队,能与国际时尚资本呼应。
第二位先知,来自于制造业。他拥有世界级的服装制造竞争力,甚至在纤维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他的管理模式既有世界先进理念,又有本土化的灵活实践。他的团队足以无缝衔接国际融资平台。
第三位先知,来自于互联网领域。他拥有运行中的互联网平台,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在互联网+时尚产业上已颇有建树,并且清晰地洞察到未来的发展之路。他在与资本良性互动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第四位先知,是产业基金的操盘手。他有着对世界时尚产业的洞察力,并在中国各大品牌企业进行投资的国际资本组合中长袖善舞。
放眼未来,中国的时尚产业道路或将走上发达国家的路线图,比如财团化、寡头化。如是趋势必然为这几位先知捕捉。他们将睁开自己的慧眼,在神州大地上觅得百个最有竞争力的品牌进行兼并重组,并实现在自己的资源体系中构建各品牌协同发展的平台。
那么,未来的格局或将呈现出以下的场景:
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形成数个寡头;
在制造业、品牌业、金融业等领域实现跨界组合,形成数个国际时装寡头;
他们将形成未来中国时尚产业的中流砥柱。
当市场开始有序、国人开始更关注创新、产业也随之开始重构,那么今天那些代表着秩序玩家的电商平台、折扣平台、微商平台等将不得不调整其游戏规则,与未来的时尚寡头们平等对话,共同构建产商互动的和谐局势。
这一天,或许会到来得令所有缺乏远见者猝不及防。
这一天,将让中国产业界在新的产业转移与国际竞争中尤显从容,实现优势组合、减少重复建设、去除过剩产能、提升自我水平,从而与时尚寡头良性互动,形成从产业到金融的纵向一体化的卡特尔模型。
这一天,将承载着东方时尚力量,实现与西方时尚分庭抗礼,共同构建世界时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