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饰问答 » 经营/营销/开店/批发 » 管理 » [后危机时代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SWOT分析] 纺织服装产业

[后危机时代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SWOT分析] 纺织服装产业

[后危机时代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SWOT分析] 纺织服装产业 我来答
[后危机时代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SWOT分析] 纺织服装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是广东省九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广东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长期以来,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份相比,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升级速度缓慢,金融危机的出现进一步暴露出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复苏缓慢、原材料价格波动、各种生产要素及用工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使得广东纺织服装产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如何加快产业升级,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球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开始转移至中国大陆。广东利用地缘优势,依靠特殊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生产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纺织服装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2010年广东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7748家,工业总产值(现行价)5125.17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5.9%,纺织服装进出口总额439.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0%。
  但自2003年以来,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在改革开放早期形成的先发优势正在受到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份的强劲挑战。随着中国加入WTO,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取消,各省纺织服装工业产能得到释放,纺织服装工业产值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浙江、江苏、山东三省的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相比之下,广东的纺织服装产业却发展缓慢,无论在产业的规模、利润率,还是品牌建设方面都不及上述省份。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全国前五大纺织服装出口省市中,只有广东出口下降,全年累计降幅达到18.7%,拖累全国增长4.6个百分点,而浙江、江苏和山东的出口分别增长18.7%、15.3%和12.7%。广东纺织服装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二、广东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SWOT分析
  (一) 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势分析
  1.基础优势
  纺织服装产业是广东省九大支柱产业之一。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以市场为龙头、产业链完善、技术装备先进、产业聚集度高、各类人才相对集中的优势产业。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这条黄金走廊上基本形成了一个堪称中国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的纺织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如深圳(女装)、虎门(时装)、中山(休闲装)、南海(内衣)、佛山(童装)、潮州(晚礼服)等。其生产的产量、品牌的影响和出口的比重在全国同行业中都占有一定的优势。
  2.技术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带的龙头,纺织服装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多个地市利用政策环境、地理位置及资金等优势,引进了一批国外先进设备,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各种各样的国际质量标准、生产标准、跨国集团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生产运作模式也相继驻足广东,使广东纺织服装在生产加工方面形成了规模和实力。世界许多品牌服装都有在广东生产,其中不乏世界知名品牌,诸如Polo、Dior、Tommy等。
  3 .地域优势
  广东毗邻港澳,占据地缘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和香港从合作走向融合,成为一个区域发展的整体。CEPA的实施,更是推进了香港与泛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幅提升了该地区整体的竞争实力。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信息中心,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换,金融、物流、通讯、法律、会计等生产 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于内地制造业的大规模发展,客观上需要与之配套的服务,尤其是生产 业。如果将内地制造业优势和香港的服务业优势有机结合,实现产品从降低成本的低水平经营到品质提升的品牌经营,通过服务要素的注入,提升产品的市场地位和附加值,将进一步提升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劣势
  1.企业以加工贸易为主,产品附加值低
  加工贸易属于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早期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之初,由于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开始转移至中国大陆。广东利用地缘优势,依靠特殊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生产技术、设备和经验,依靠加工贸易使纺织服装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全球纺织服装价值链中,设计和营销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而生产加工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低,相比拥有知名品牌的进口商、分销商和终端商,生产企业获取的利润在整个价值链中仅占10%。
  虽然自2003年以来广东省政府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使广东纺织服装的名牌数量不断增加,出现了像安莉芳、曼妮芬、富绅、康妮雅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省级名牌,但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仍然匮乏。多数企业过于注重眼前实利,不愿意投资设备、创新产品,对品牌缺乏长远的规划,缺乏危机感。
  2.企业规模小,缺乏核心竞争力
  广东纺织服装产业虽然总规模较大,但大多数企业属于中小微企业,缺少大型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仅有的几个还是外资企业。不像江浙、山东等地的纺织企业,很多是从国有企业转型过来的,在规模和技术上都有优势。如东莞大朗有毛织企业3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仅105家;中山沙溪镇纺织服装企业14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仅83家。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公布的2010年全国纺织服装行业主营收入100强企业中,江苏25个、浙江23个、山东25个、广东只有7个。
  3.产业集群仍处于初级阶段
  虽然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广东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但是这些产业集群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大多存在着盲目性、粗放性。产业集群基本上在各行政区域框架上发展,如牛仔布产业就有开平、新塘、均安、大涌等,集群间的配套不强,没有突出的档次和特色;集群内企业众多,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产品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产品档次低,大路货多,“名、特、优、新”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高新技术、功能环保型产品少。集群内缺乏人才、技术的支撑,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不配套。有些地方政府甚至认为只要扎堆就是集群,为了达到所谓的集群效应,人为地将企业“赶”往某某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破坏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调节作用,使得产业集群没有建立成为一个由企业、中介服务机构、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等部门共同构成的体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