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中形式与风格的意义 服装风格形式
服装设计中形式与风格的意义 服装风格形式
- 服装的形式与风格对于企业进行优化、社会风貌与审美及人的心理状态都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要将这些意义转换为价值是作为服装设计师必须实现的,同时也是设计师应该背负的责任。
1服装的形式与风格
1.1服装的形式
服装往往通过面料、款式、造型、色彩和工艺来表达形式感,设计师所采用的处理手段和装饰手法都是服装形式的具体体现。服装的形式按照使用的场合及功能可以分为礼服、休闲服、运动服、职业装等。这些服装又可以依据廓形和款式的变化进行长短上的形式变化,也可以进行色彩、工艺、装饰手法等形式变化。这样,服装的形式在各种元素的排列组合变换中不断得到多样化的发展。
1.2服装的风格
服装的风格就是服装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出的设计师想要为服装赋予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面貌。服装风格的形成受到设计师出身、生活阅历、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等不同方面的影响,同时涉及到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创作时的预期目标、情感波动,并且需要与设计师惯用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因此服装的风格与服装的形式是不可割裂而谈的概念。
服装的风格不止是设计师通过服装传达给大众的单方面的概念,风格同时也是服装的消费者对服装通过形式传达出来的气质和格调的欣赏和体会的结果,因此服装的风格成为了联系服装企业和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最为有力的心理因素,消费者对于服装的认同和喜爱往往来自于对服装形式所表达的风格所产生的共鸣。
1.3服装形式与风格的关系
形式是风格产生的原因,风格是形式的深层反映。魏晋时代流行宽袍大袖形制服装,“褒衣博带”的服饰样式在当时甚为流行,所反映的就是当时名士放荡不羁、追求自由、不拘世俗礼节的情怀,从而形成了崇尚自然、宽松舒适的服装风格。唐代服装装饰物华丽富贵、上衣袒露胸部、下装长裙及地,这些服装形式重复展示了唐代服装雍容高贵的风格。宋代衣着朴素洁净、简单儒雅,因此宋代服饰表达出的就是秀丽清瘦的风格。
以上时代服装形式与风格的关系正是两者之间因果关系的生动的时代表达。
2形式与风格的意义
2.1对服装设计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人们关注的要点也渐渐地从物质层面转移到精神层面上,人们对待服装的态度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从过去要求耐用结实转为在意服装的精神气韵,也就是说人们对服装的关注越来越多地放在了服装的形式与风格上。
服装的形式与风格虽然并不可以作为产品出售以创造价值,但其对企业所追求的无形利润是不可估量的,形式与风格对于企业进行优化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是服装企业进行品牌提升的必要条件和保障。服装的形式与风格不仅对于企业,对于社会的风貌和审美都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不论是在个人还是群体上,某个时期和某个区域的整体形象都与服装所表达的形式与风格息息相关;David Riesman在其《孤独的群众》一书中说:“现代人中每一个人都在变得越来越孤独,内心十分软弱,精神不安定。”当代的社会更是如此,人人心中都有一种由于缺乏心理皈依所产生的孤独感。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服装所需要向公众呈现的,就是以服装独特的形式与风格来充实人们的心灵,为人性的坦然与自信提供随时随地的支撑。
2.2对于服装企业的意义
2.2.1服装产品识别的定义
近年来服装行业为实现品牌的提升,大力倡导产品识别的发展,服装行业所期望构建的产品识别在很大一定的程度上是依靠服装设计的形式与风格。服装产品的设计形式与风格的展现就是服装产品形成其独有的品牌识别的基础。
服装行业力图实现的产品识别即是以设计师的思想为主导,进而形成独特的形式与风格,使得服装产品拥有明确的特征,令消费者对该品牌的服装产品具有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在诸多服装产品中能够将其与其他服装品牌明显区分,肯定服装产品所拥有的独特的形式与风格,以形成对服装产品的忠诚度,从而促进服装企业的发展。
2.2.2服装产业进行产品识别的必要性
当前的服装行业品牌林立,不论是休闲、职业、运动等任何类别的服装都充斥着大批的竞争者,很多服装企业在不断的建立与消失中始终无法步上做大做强的轨道,这就是由于这些企业本身缺乏形式和风格上的特征。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时都无法留下深刻的影响,甚至在选择这个品牌的服装或选择另一个品牌的服装中都没有质的差别,这样缺乏形式、尚未形成风格的企业自然无法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更无法使顾客对该品牌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这样的现状导致当今的某些服装企业一直深陷于成本价格与市场营销的漩涡中,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使企业明确自身的形式与风格,完善服装产品识别体系。在市场竞争处于白热化的状态下,拥有强大的品牌识别系统是服装企业立足壮大的必要条件之一。
企业的生存与消费者的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始终处于忙碌和空洞的生存状态中,生活的约束与孤独使得大众都希冀在服装的外在形式和风格上能够找到可以彰显自身理想和希望的元素,这就要求服装能够充分展现大众的个性需求,而不是仅仅能够满足保暖御寒的基本着装需求。企业在这样的形势下,通过服装产品的形式与风格带动服装企业产品识别的建立,以达到符合消费者心理预期、满足市场需要和使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的 目的。
2.2.3形式与风格在服装产品识别上的运用
要为服装企业做出完整的企业识别系统,其产品的形式与风格是最为重要的前提。只有服装产品形成自身具体的形式与风格,服装企业所建立的产品识别才能在服装产品明确的形象中真正的发挥作用,而连产品的形式与风格都尚未定位或成熟的服装企业来妄谈产品识别,只会成为一纸空文,没有任何的实际作用和意义。
以国内的品牌为例,“渔”、“江南布衣”等品牌就是形式与风格对服装产品识别起到重要作用的成功实例,这两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形式与风格。“渔”以中国传统的荷花、石榴、牡丹等吉祥寓意印花布图案以及传统民间形制的服装款式为主要形式,营造出一种传统融入现代、现代接纳传统、婉约的独特风格。在这样的形式与风格的基础上,并结合该品牌的店面装潢等环节的配合,“渔”的产品识别就拥有了“中国传统”、“温婉”、“吉祥”等强烈的视觉符号,因此该品牌在消费者中深入人心,拥有大量的消费群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其忠实顾客。如此一来,“渔”的服装既保证了销售的稳定,也为品牌形象的扩展获得了有利的条件。
2.2.4形式与风格对于服装产品识别的意义
服装企业一旦依据产品的形式与风格成功的构建了产品识别,这不仅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令消费者可以从众多品牌产品中依据个人喜好的形式与风格来进行选购,也为大众的情感提供心理与物质完美结合的归宿和依靠。消费者追求个性和充实内心的心理在服装的产品上得到了清晰的认同,服装品牌所涵盖的企业文化就会使消费者对该企业的服装产品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以此提高消费者对服装产品和企业的好感度和忠诚度,使企业能够获得切实的利润。
2.3对于社会的意义
2.3.1设计师形式与风格的形成因素
设计师形式与风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设计师的经历与个性,其中大部分来自设计师通过长时间的学习、生活的积淀对文化和设计的理解,以及个人的喜好和兴趣。一名设计师的成长环境对其个性也有着很直接的影响,设计师的个性决定设计师采取何种态度来认识和理解设计,同时设计师的个性又会直接的左右设计师在进行创造时所采用的形式与风格,成为形式与风格的基础。
2.3.2设计师的情感表达和社会的呼应
设计师所惯用的形式和其表达的独特风格,都是基于自身经历与个性的基础上对社会的认识和价值观的体现,一名设计师使用的形式与风格往往是设计师本身希望表达出的对现实的写照以及对社会的反讽,或是现实环境的真实写照,服装上的设计也并不例外。在很多品牌的服装上都可以意会到一些对现实社会的反应、赞颂或是申诉,这样的形式与风格更能够引起大众的共鸣,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3.3形式与风格对社会审美的反作用
设计师对社会审美价值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作用,大众所跟随的流行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服装设计师所创造出来的。对社会审美来说,服装设计师背负了极其重大的责任。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会拥有什么样的审美风貌,当地服装设计师的提倡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日本街头长久风靡的混搭风格服装在很大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到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反传统、凌乱、无序、颠覆、灾难性的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种混搭的形式和无理性的风格在长时间的受到日本民众的欢迎后得到了长时间的流行,因而在日本形成了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风貌,极大地影响了日本服装的流行。
可见,服装设计师采取的形式、想要表达的风格和设计师所处的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服装设计的形式与风格因此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对于社会的审美可以起到权威性质的指向性作用,为大众提供了所希望看到的流行。可以这样说,服装设计师为社会提供形式与风格以供大众选择各自所钟爱的流行。在现代社会中,形象的表达已经成为一种交流的媒介。因此,对于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来说,服装设计师必须为此负起高度的责任。
2.4对人心理状态的意义
现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趋淡漠,对一些感性的追求基本停留在盲从或是麻木的层面上,人们需要从日常穿着的服装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伪装、保护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对现代人在生活中承受的孤独和压力,很多人选择了对服装的依赖来作为减轻压力的手段。然而服装本身所给人的心理带来平静远远不如服装的形式与风格给人所传达出来的讯息,人本能地会依据心情来挑选服装就是对服装形式与风格的关注的具体表现。而服装设计师必须把握好人的这一心理,使用正确的形式表达正确的风格不仅能够改善人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是为企业获得极大利润的双赢的 做法。
3结语
服装的形式与风格是在得到了当代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的基础下为服装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它对提升服装产业、为社会的审美趋势做出正确的指引和向导以及改善人生存的状态都有着高度的意义,并且这些意义也正意味着服装设计师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肩上的责任还非常重。
参考文献
[1] 黄莉. 服装设计基础[M].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3.
[2] 陈彬. 服装设计风格[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张志春. 中国服饰文化第一卷[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4] 罗德礼. 服装市场营销[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5] 华梅. 服饰心理学 [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6] 华梅. 服装美学 [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7] 苗丽,王文革. 服装心理学[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8] 汤祯兆. 整形日本[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9] 张星. 服装流行学[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10] 原田玲仁(日). 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