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饰问答 » 分类服装 » 非主流 » 曳撒是什么衣服

曳撒是什么衣服

曳撒是什么衣服 我来答
曳撒是什么衣服
曳撒是明代服饰。
曳撒是明代服饰代表之一。有趣的是曳撒的由来,它自元代辫线袄演变而来,它的读音来源于“一色(shǎi)”变音,来自蒙语“质孙”(jisum),其意为蒙古袍。明代建立后质孙服就称作明代曳撒服,通常会和贴里、比甲来做搭配。

方以智在《通雅》中记述:质孙者,为五色团花,乃元服,今校尉服。“团花曰只逊,因元之质孙也。政和七年正月,礼制局请墨车驾士衣皂,夏缦皂质绣五色团花。
锦衣校尉,自抬辇以至持扇、锽、幡、幢、鸣鞭者,衣皆红青玄、纺绢地,织成团花五彩,名曰只逊,其帽曰脑包,按元大宴服质孙,冬则纳石宝里,夏则钹笠都纳。‘质孙’汉言一色[曳撒]服也,无定制,上下皆服,精粗不同,同称‘只逊’。
今单以衣校尉,而书作‘只逊’耳。其脑包即五代时之鬅头也。”
历史概况
曳撒是蒙古族发明服装,全名为曳撒质孙袍,元朝人对于穿着曳撒有着详细的宫廷礼仪规定。寓意为蒙古帝国的牧民袍服。游牧民多喜欢穿着此类服装放牧。
元朝灭亡,明朝建立以后采用了也曳撒形制,虽然是蒙古人发明的、但是最流行曳撒的朝代却是汉族人的明朝。
但是原本蒙古的曳撒没有交领右衽的规定,左衽、盘扣、蜈蚣扣甚至都是也曳撒包含范围,明朝以后因为极力恢复汉文化、把蒙古族的曳撒和原本的汉服特点进行融合,创造出了汉服中的曳撒形制。
明朝中期,锦衣卫以及武官的官服采用曳撒样式,逐渐摒弃元朝的传统样式、开创出属于自己时代特色的形式。例如麒麟服、飞鱼服,这样的充满汉民族花纹的曳撒大批出现,大大增加了曳撒的华丽性和装饰性。
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袖子越来越长,和传统汉服的长袖已经无异。曳撒,正式成为明朝汉服的一种代表款式。
曳撒和飞鱼服的区别
1、曳撒是一种下裙中间有马面褶同时大腿两侧有比较硬外摆的衣服,而飞鱼服没有什么特定的款式的,通常只要是有飞鱼纹样的衣服都被人们称为飞鱼服,飞鱼服在明朝只有受到了赏赐的人才可以穿。2、曳撒和飞鱼服都是明朝时期的服装,曳撒是一种下裙中间有马面褶同时大腿两侧有比较硬的外摆的衣服,我们可以根据...
为什么曳撒,飞鱼服那么贵?
曳撒与飞鱼服并非同一概念。曳撒指的是衣服款式,不一定要有飞鱼等图案,可为纯色。而飞鱼则是图案,有此图案的衣服被称作飞鱼服,不限于曳撒,还能是贴里、圆领袍等其他服装。曳撒的价格并不高,纯色曳撒和其他普通男装价格差不多,只因褶皱较多,手工费稍高。飞鱼服的价格较高,主要是因为飞鱼图案的复杂...
曳撒是什么衣服
曳撒是明代服饰。曳撒是明代服饰代表之一。有趣的是曳撒的由来,它自元代辫线袄演变而来,它的读音来源于“一色(shǎi)”变音,来自蒙语“质孙”(jisum),其意为蒙古袍。明代建立后质孙服就称作明代曳撒服,通常会和贴里、比甲来做搭配。方以智在《通雅》中记述:质孙者,为五色团花,乃元服,今...
曳撒质孙与诈马
诈马质孙是蒙古族在元朝时期参照宋朝宴会靴袍礼仪以及女真人的曲宴仪制作的预宴礼乐服饰,特别是金人三品官服的“窄袖,盤领,缝腋,下为襞积,而不缺袴”对后来蒙古族袍服的发展影响至深。“质孙”在 《元史》中定义为:“质孙,汉言一色服也”,“预宴之服,衣服同制,谓之质孙”。元代之“质孙...
元朝到明朝衣服变化
其实也没有什么变化,主要是个人喜好而以,其实无所谓的,都是汉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