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裙的典故
石榴裙的典故
- 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
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唐明皇爱欣赏宠妃的妩媚醉态,常将贵妃被酒染之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谁红得艳丽?因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则迁怒于杨贵妃,对她拒不使礼。
杨玉环无奈,依然爱赏榴花,爱吃石榴,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一天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玉环献舞助兴。
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向皇上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
唐明皇闻之,感到宠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众臣无奈,凡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使礼。
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千年,至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语。
扩展资料
石榴裙,是唐代年轻女子极为青睐的一种服饰款式。这种裙子色如石榴之红,不染其它颜色,往往使穿着它的女子俏丽动人。
唐代的妇女,对裙子特别钟情。除石榴裙外,还有许多别致的款式。初时,裙子窄而瘦长,穿者将裙子提得很靠上,甚至齐到胸乳,故唐诗中有“慢束罗裙半露胸”的句子。
到盛唐时,裙子的制作精美华丽,有的价格昂贵,主要式样有间裙、百鸟裙、花笼裙等。
间裙,即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的材料互相间隔和排列而做成的裙子,每一间隔叫作一“破”,有“六破”、“七破”和“十二破”之分,颜色有红绿、红黄、黄白诸种。
百鸟裙,用多种飞禽的羽毛捻成线织成的裙子,因做工考究,故立体感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石榴裙
- 在唐代,石榴裙是年轻女子极为青睐的一种服饰款式。“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一句比喻男子对风流女性崇拜倾倒的俗语。这句俗语的 产生与唐明皇和杨贵妃有关。
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
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唐明皇爱欣赏宠妃的妩媚醉态,常将贵妃被酒染之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谁红得艳丽?因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则迁怒于杨贵妃,对她拒不使礼。
杨玉环无奈,依然爱赏榴花,爱吃石榴,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一天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玉环献舞助兴。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向皇上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唐明皇闻之,感到宠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
众臣无奈,凡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使礼。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千年,至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语。
-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
关于石榴裙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 13. 看到穿石榴裙的女子,会让人想到“拜倒于石榴裙下”的典故,表达了对美的臣服和敬仰。14. 石榴裙和女子是这世上的莫逆之交,它能让穿上它的女子柔美如一滴朝露一道月光。
-
拜倒石榴裙之下典故
- 众臣无奈,凡见到杨贵妃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诚惶诚恐地拜倒在地,下跪使礼。因为杨贵妃平日总喜欢穿绣有石榴的裙子,所以那些大臣私下都用“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话来开玩笑。于是,便有“跪拜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至今。
-
石榴裙的典故
- 与石榴裙相关的典故,最著名的莫过于“拜倒在石榴裙下”。这个典故源于唐朝时期,唐明皇宠爱杨贵妃,特别喜欢石榴花。每逢石榴花开,他便会带着杨贵妃一同前往赏花,常常在花树下设宴,饮酒作乐。唐明皇曾将杨贵妃的粉颈比作石榴花,以示其美貌。然而,杨贵妃虽得宠,却也遭遇了许多非议。有一次,唐明皇...
-
石榴裙的典故
- 一、典故概述 石榴裙源自唐朝的传说,与杨贵妃的故事紧密相连。传说中,杨贵妃喜爱石榴花的鲜艳色彩,故常穿着石榴色的裙子。因其倾国倾城之貌和尊贵地位,她的喜好在宫廷内外引起了广泛的模仿和追捧,其中石榴色的裙子尤为盛行。这种裙子的样式和色彩逐渐流传至民间,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潮流。二、杨贵妃与...
-
石榴裙的典故
- 与石榴裙有关的典故,最著名的当属拜倒在石榴裙下了。这个典故是从何而来的呢?相传,杨贵妃非常喜欢石榴花。在唐朝天宝年间,唐明皇为了投其所好,在华清池的西秀岭、王母祠中大量栽种石榴花。每逢到了石榴花开的时节,这位风流天子便携爱妃去赏花游玩,两人常常设宴于花树之下,以饮酒作歌为乐。唐明皇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