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运动的多方争议
汉服运动的多方争议
- 汉服运动也引起一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问题: 正方:汉民族服装尽管受到其他民族服饰的影响,但其基本民族特征则并未改变,汉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根据各个职业、社会阶层、年龄、场合等因素都有其对应的不同的衣冠制度。庶民怎么穿、学者文人怎么穿、官员怎么穿、在家怎么穿、会客和仪式等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章法。汉服泛指三皇五帝时期到清政府实行剃发易服前的汉族所着服装系统。汉服在各个朝代根据经济水平、社会文化、审美标准的不同而有不同变化,但是章法未变。例如唐代社会文化开放外向,所以广袖博带以及抹胸女装的审美在保守的宋代就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男子的圆领袍服却自唐代一直延续到明代,而交领右衽的形制一直未发生根本改变。反方:世界上应该是没有纯粹的汉民族服装的说法。汉服是否能代表汉族,应当12亿汉族人民中的大多数以适当程序共同决定,而不是少数人自行代表。同时也要尊重人民群众的自主选择。 正方:各民族的民族传统服装都是从古代发展过来的。这正是民族性与传统性的体现。民族服装存在的必要性并不能从功利的“穿了又能怎样”的角度去定夺。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代表。汉族服装又是汉族的文化的载体,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推行汉服,有利于汉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在现代恢复汉服十分必要。反方:汉服的消失虽然是历史原因,是一个非正常消亡的过程。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发展变化。传统文化与汉服并无必然联系,事实上汉服复兴运动也不仅仅包含汉服传统服饰这一个要素。不能把恢复汉服与复兴传统文化捆绑,也不能对传统文化中必要的取精华去糟托不闻不问,如果仅仅只是将恢复汉服作为恢复发扬传统文化的结果,那么就偏离了汉服复兴运动的实质。 正方:汉服既有可以用于重大仪式和节日穿着的宽袍大袖的礼服,也有紧身窄袖的居家便服。作为民族服装,它的使用场合有着一样的弹性空间,汉服运动完全可以追求汉服全面日常化,而是不仅仅在节日、婚礼、重大仪式、太极和武术、射箭射礼等场合穿着,运动、居家等场合也完全有必要。这一点包括日、韩、匈牙利等在内的许多民族都是一样的,所以日常工作出行完全可以与上述国家一样穿着自己本民族的服饰。反方:可在有民族特色的节日、盛大庆典、婚礼、寿辰、丧礼以及休闲时穿着汉服的礼服和常服。而平时穿着传统汉服不方便。而且目前一部分汉服复兴支持者抵制对汉服样式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改变的创新,这又加大了推广汉服的困难。即使日本、韩国、匈牙利等国家也没有在日常工作出行中大规模的长期的使用民族服饰的报道和证据。
-
汉服运动的多方争议
- 正方:汉服既有可以用于重大仪式和节日穿着的宽袍大袖的礼服,也有紧身窄袖的居家便服。作为民族服装,它的使用场合有着一样的弹性空间,汉服运动完全可以追求汉服全面日常化,
-
为什么近几年来复兴汉服的呼声越来越高?
- 如果说第一个理由看上去带着文化复兴的使命,那么第二个原因就更符合我们普通人穿汉服的心理——汉服实在是太符合我们的审美了。 汉晋时期的汉服自带一种古朴之美,无论是直裾还是曲裾都有层层叠叠的衣摆,远远看过去能看到衣领翻滚的纹路,穿着它们走在街上时,衣摆会轻轻的划过地面,带来一种婉约之感。 唐朝时期...
-
汉服很难复兴的原因是什么呢?
- 汉服很难复兴的原因如下:首先即是所谓的破坏民族团结说,认为提出恢复汉服就是在和少数民族过不去。很显然,复兴汉服,必然要揭示出那段血腥的历史,那是汉民族的亡国史、屈辱史和血泪史。许多人认为,现在的汉族和满族同属一个中国,应该以“大局”为重,不应该再提那段不和谐的历史了。这样的想法荒谬...
-
为什么日本人随时可以把和服穿上街,但中国人为什么不穿汉服呢?
- 这个可以从国情,文化氛围,教育,思维模式等多方面考虑 首先,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较之多年前已有极大的提高,但限于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还有很多人无法满足物质文化之上的精神追求。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但同样,中国的发展举世共睹,我们迟早可以骄傲的穿上汉服,让中国文化薪火相...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穿汉服?
- 社交媒体的影响:在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汉服相关内容的兴起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分享的平台。穿汉服的照片和视频往往能获得高度关注和点赞,这种社交认可感促使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汉服的行列中。汉服运动的推动:汉服运动是近年来由民间自发形成的文化运动,旨在推广汉民族传统服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