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饰问答 » 服装专业 » 服装文化 » 清朝入关以来,中国服饰演变出现了哪些趋势

清朝入关以来,中国服饰演变出现了哪些趋势

清朝入关以来,中国服饰演变出现了哪些趋势 我来答
清朝入关以来,中国服饰演变出现了哪些趋势
满族是女真族的后裔,女真族的祖先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长期居住在我国东北边疆从事狩猎为生,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就向武王进贡。汉以后史书记载的挹娄、勿吉、靺鞨直到女真,都是肃慎人的后裔。明朝的女真人就是满族的前身,居住于东北长白山一带,以游猎为生。数传之后居住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到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时建为清代的兴京,其后吞并哈达、辉发、叶赫、乌喇诸部,并获得内蒙古、东北各部的降服归顺,至天命元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定国号为金(世称后金)。女真人长期生活于严寒地带,没有丝织和棉织,妇女能织粗毛布和麻布,长于制裘。女子辫发盘髻,穿白色衣服。男子留颅后发,辫发垂肩,系以色丝。善骑射渔猎,冬季以长毛的兽皮为衣。明末女真人逐渐南迁,接近汉族地区,生活条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他们强调“国语、骑射”,穿衣打扮不离旧俗。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朝鲜人申忠一到过女真人的赫图阿拉,他在《建州图录》中说:他看见努尔哈赤“头戴貂皮帽,着貂皮护项,身穿五采龙文天盖,上长至膝,下长至足,皆裁貂皮为缘饰。诸将亦有穿龙纹衣者,只其缘饰或以豹皮,或以水獭,或以山鼠皮。”“足登纳鹿皮靰鞡鞋,或黄色或绿色。”女真人喜欢把鹿皮染成红色或绿色制作衣服或皮鞋,这种技艺到清代中后期仍在满族民间流传。并能利用大块鹿皮拼成对出花纹,做成皮朝外的皮袍,或以鹿皮为面,挖云镶嵌,领袖用染成红、绿色的皮镶沿做成女袍。貂鼠、青鼠、狐貉或羔皮等贵重的毛皮是供贵族穿用的,平民只能穿鹿皮或更次的牛、马、猪、羊、狗、鱼、蛇等类皮衣。缝制也很简单。努尔哈赤死后,太宗皇太极于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明崇祯五年)二月更定衣冠制度,先谕礼部,“凡诸贝勒大臣等,染貂裘为袄,缘阔披领及菊花顶者,概行禁止。若不遵而服用,则罚之。衣服许出锋毛或白毡帽则可。”同年十二月又议定官员服制,《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十二有记载,说“八固山诸贝勒在城中行走,冬夏俱服朝服,出外方许便服。冬月入朝许戴元狐大帽,居家服便服。”又“冬月……居家戴尖缨貂帽及貂鼠团帽。春秋入朝,许戴尖缨貂帽。夏月许戴缀缨凉帽。素缎各随其便,不得擅服黄缎及五爪龙等服。若系上赐不在此例。平时勿著缎靴,惟夏月入朝乃许服用。”又规定八家福晋冬夏外出许穿女朝衣,冬戴尖缨貂帽,夏戴尖缨凉帽。满洲、蒙古、汉人自固山额真以下代子、章京、护军及牛录下闲散富足之人以上,冬夏在城俱服披领袍,不得穿小袍。贫人穿无开裾袍。闲散侍卫、章京、护军及诸贝勒下闲散护军、章京以上,许穿缎衣,余都用布。妇人衣料各随其夫,冬间许戴缀缨团帽,夏许戴凉帽。凡可穿缎的,不拘蟒素各随其便,惟不许服黄及杏黄色并五爪龙等服。大臣不许自制黑狐大帽。以上如系上赐者例外。缎靴也只许穿缎衣者入朝与宴才许穿。在城不许戴黄狐皮大帽,尖缨帽及杂色帽概不许戴。在城也不许穿宽带及皮棉齐肩褂外套。这次定制,已把汉族传统的服饰等级观念,吸收到满洲服饰制度中去,不但突出皇帝地位的尊严,而且一旦由皇帝赐予某大臣以御服黄缎袍,就会使人感到是无限的恩宠。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四月,皇太极赐蒙古喀尔沁部落古鲁思辖布御服黄缎袍一,雕鞍马一。天聪八年六月,以阿禄部落济家之弟巴木布楚尔,来合大军,赐以御服黄蟒袍。天聪九年五月赏给察哈尔的善都布黄缎袍。都是笼络臣属的一种政治手段。至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沈阳故宫博物馆还保存着两件皇太极赏给硕色乌巴什的旧黄袍,因这两件旧黄袍是皇太极生前穿过的,故后来由硕色乌巴什的子孙闲散玉麟于乾隆后期缴回清廷保藏。在辽宁档案馆《光绪十九年翔凤阁存贮故宫各宫并文溯阁、夏园行宫陈设器物清册》所载,故宫翔凤阁陈设器物记有“闲散玉麟恭缴太宗文皇帝赏给硕色乌巴什旧黄袍一件(随高宗纯皇帝朱批谕旨一道)。”又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内务府陈设档册、陈字7711》、《光绪二十九年盛京翔凤阁恭贮器物清册》亦记载:“锦袱一块,上缀白貂皮四张,闲散玉麟恭缴,太宗文皇帝赏给硕色乌巴什旧黄袍一件,随高宗纯皇帝朱批谕旨一道。”上述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为明黄暗花绸、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旧棉袍,身长120厘米,两袖通长196厘米,袖口13.5厘米,下摆118厘米。裾四开,前后开禊长6.5厘米,左右开禊长8厘米。袍面为明黄色暗花八吉祥纹绸,纹饰横向排列,第一排轮,第二排长,第三排罐,第四排花,第五排鱼,第六排螺,第七排盖,第八排伞。花纹单位22厘米×10厘米。袍的掩襟用大小不同的19块暗花八吉祥纹绸和暗花缎拼成,其中两块暗花缎,一块长28厘米,宽10厘米,另一块长30.5厘米,宽18厘米,纹样为卍字地上饰梅花、茶花、灵芝、竹。组织为五枚二飞经面地纹起五枚二飞纬面花纹。袍里用粗细不同的白色素绸拼成,面与里之间加一层薄棉。领与袖用龙形不完整的蓝色暗花连云地织金龙纹缎镶边,领缘宽7厘米,袖缘宽13厘米。袖口上钉有宽5厘米的绦条。袍上有纽袢四对。大襟纽袢上拴有三个黄纸笺,一个墨笔楷书“文皇帝御用旧朝袍一件”。一个上书“四十五年玉麟进旧黄袍□□件,朱批谕旨□□……”(字有残缺),此两黄纸笺是入库时典守人员所写。另有一个楷书:“太宗文皇帝赏战袍一件,□□玉麟恭缴”,为玉麟上缴时所写。此袍形制为上衣下裳式,上衣部分,袍面上有许多血痕,像是从外面间接浸到袍上去的,推断此袍是在战争时衬在铠甲里面穿的,铠甲上沾了血就间接浸到袍上去了,故玉麟上缴时称它为战袍。打仗时只穿上衣不穿下裳。
清朝入关以来中国服饰出现怎样变化趋势?分析其原因。
1. 清朝入关后,中国服饰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剃发易服政策的实施,使得汉族的传统服饰几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满族的服饰风格。2. 男子服饰方面,传统的汉服被严格限制,甚至完全禁止。清朝政府强制推广满族服饰,包括马褂、旗袍等,这些服饰至今仍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3. 女性服饰的变化同样显...
清朝入关以来,中国服饰演变出现了哪些趋势
2. 明末,女真人逐渐南迁,生活习惯出现变化,但他们依旧保持“国语、骑射”的传统,穿衣打扮不离旧俗。3. 朝鲜人申忠一曾在女真人的赫图阿拉见到努尔哈赤,他头戴貂皮帽,身穿五彩龙文天盖,皆以貂皮为缘饰。女真人还喜欢将鹿皮染成红色或绿色制作衣服或皮鞋,这种技艺到清代中后期仍在满族民间流传。
清朝入关以来中国服饰出现怎样变化趋势?分析其原因。
不是变化趋势,应该是直接换成了神马啊。请百度剃发易服,汉服,华夏衣冠等。女子的很多款式也是直接灭亡,剩下一个上衣后来变成了民国前期那种,像是现在跳秧歌用的。除了配裤子就剩下马面裙和百褶裙了。神马高腰,中腰,齐胸连戏服上都不见了,更何况男子的各种服饰压根就不允许穿啊。
中国服饰文化传承出现了哪些危机?
中国服饰文化传承的危机主要就是现在穿传统服饰的人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传统服饰没有生存的土壤,没有市场的话,传统服饰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另外的话,传统服饰的制作手艺也是在失传,还有传统服饰的样式设计方面,现在几乎也没有人会,所以传统服饰文化事实上已经慢慢断绝,因为从现在中国人的服饰就能看...
急!!! 1840到1949 中国百姓服装的变迁
清朝建立后由于满洲贵族统治者的强制性推广,旗装在全国通行,但很快与汉族传统服装相融合。到民国时期又加入了现代西方时装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旗袍。二十世纪以来,满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满族先民是游猎民族,在理发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为了适应长期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