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一下中国的服饰发展历史。
简述一下中国的服饰发展历史。
- 山顶洞人服饰:
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新石器时代:
除有笼统式服装外,还从一些陶塑遗物发现有冠、靴、头饰、佩饰。
商代:
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周代:
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时期:
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河南襄邑的花锦 ,山东齐鲁的冰纨、绮、缟、文绣,风行全国。
先秦时期:
妇女不穿裤子穿裙子,人们常说的衣裳,指的是衣服和裙子,上为衣,下为裳。
汉朝:
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而且汉朝女人每层衣服的领子必须露出,层层叠叠可以超过3层,名曰三重衣。
魏晋和南北朝时期:
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冠帽已多用文人沿用的幅巾代替,有折角巾、菱角巾、紫纶巾、白纶巾等巾帽。
隋唐时期:
男子冠服特点主要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幞头,百姓着短衫。女子衣着是齐胸襦裙、高腰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
宋辽夏金元:
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各民族服饰再度交流与融合。
明代:
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汉服服饰制度。明代皇帝戴乌纱折上巾(乌纱翼善冠),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明初要求衣冠恢复唐制,其法服的式样与唐代相近,只是将进贤冠改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
清代:
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
1949年,建国后50—70年代 ,人们把建设、革命、热情和理想这样一些简单而崇高的理念穿在身上。中山装、列宁装、军服是他们的首选。
现代:
服饰的风格也呈现多样化、多元化,有复古、环保、中性、嘻哈、韩式、混搭等等。
扩展资料:
冕服:礼服中最专贵的一种,冕服均在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鞋是双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较高,周代天子,在隆重典礼时穿赤色的。
弁服:其隆重性仅次于冕服,衣裳的形式与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为爵弁,韦弁、冠弁等几种,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颜色。
玄端:为天子的常服,诸侯及其臣的朝服。
褕翟:为王后从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是青色衣,画褕翟纹十二章纹,褕翟羽色亦为五采。
鞠衣:为王后率领命妇祭蚕神告桑的礼服,亦为诸侯之妻从夫助君祭宗庙的祭服。
展衣:又称襢衣为王后礼见王及宴宾客的礼服,亦是卿大夫之妻从夫助君祭宗庙的祭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服饰
- 一、先秦时期:妇女不穿裤子穿裙子,人们常说的衣裳指的是衣服和裙子,上为衣,下为裳。
二、汉朝时期: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而且汉朝女人每层衣服的领子必须露出。层层叠叠可以超过3层,名曰三重衣。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的条纹间色裙走红,飘逸的长裙是诸位贵族女士的标配,而曳地五尺是常用标准,宽大的袖口缀有不同颜色的袖贴,条纹间色长裙让视觉很有跳跃感。
四、隋唐时期:隋朝时隋文帝厉行节俭,衣着简朴,不注重服装的等级尊卑,在位时平时只戴乌纱帽。到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服饰也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唐朝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五、宋辽夏金元:
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各民族服饰再度交流与融合。
六、明代:
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汉服服饰制度。明代皇帝戴乌纱折上巾(乌纱翼善冠),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明初要求衣冠恢复唐制,其法服的式样与唐代相近,只是将进贤冠改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
七、清代:
清王朝取代朱明,即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但官民服饰依律泾渭分明。
八、民国时期:
(1)男装: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
(2)女装:辛亥革命带来了多样化,一身袄裤之外,又多穿用袄裙套装。20年代以来,妇女喜爱旗袍,旗袍逐渐成为时装而不衰。
九、现代服饰:中山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便装,人民装;女装受苏联影响,连衣裙风靡城市,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但在农村,上衣下裤一直是大多数农民的传统装束。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面貌簇新。
扩展资料:
关于介绍中国服饰历史的书籍:《中国服饰简史》、《中国服装发展简史》等。
《中国服饰简史》内容:“文化简史”系列丛书共10本,从中国人文化生活的各部类入手,历时性地介绍中国人知行合一的生活情趣,高尚优雅的审美理念,以及传承有序、丰富多姿的文化积累,从而为当代人的生活文化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启示。
《中国服装发展简史》:共分十一章,以时间为顺序,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原始社会到民国时期服饰艺术的发展及演变,其中包括各朝代历史思想简介、服装形制、穿着方式、首饰佩饰等,并附有230幅插图,使广大读者在参读过程中,能够掌握中国历代服装发展的脉络,并希冀透过这面历史的镜子,深刻感受到中国“衣冠王国”之美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服饰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服饰简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服装发展简史》
- 中国服饰发展史 我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源流,可溯源自三皇五帝。 殷商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的文明、尊卑贵贱的生产关系, 促使服饰也开始形成其固有的制度。 周代是中国冠服制度逐步完善的时期。这时候,有关服饰的文字记载十分多见。 随著等级制的产生,上下尊卑的区分,各种礼仪也应运而生。反映在服饰上,有祭礼服、朝会服、从戎服、吊丧服、婚礼服。这些服饰适应於天子与庶民,至被沿用於商周以来的二千年封建社会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不全遵守周之制度。在衣冠制度上六国均因各诸侯的爱好和奢俭,以及当时兴起的百家争鸣,在服饰上也各显风采。春申君的三千食客中的上客皆著珠履;卫王宫的卫士穿黑色戎衣;儒者的孺服长裙褒袖、方履等等。 秦统一中国,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祚仅 15年,却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秦朝创立了各种制度,其中包括衣冠服制,对後世影响很大。在秦始皇时代,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穿绿色袍,平民穿白袍。官员头戴冠,身穿宽袍大袖,腰配书刀,手执笏板(上朝用的记事工具),耳簪白笔(上朝时用於记事)。当时的男子多以袍服为贵,袍服的样式以大袖收口为多,一般都有花边。百姓、劳动者或束发髻, 或戴小帽、巾子,身穿交领长衫,窄袖。 秦代灰衣菱纹袍服 汉初服饰,与民无禁。西汉虽有天子所服冬皂。汉代妇女的日常之服,则为上衣下裙。魏晋南北朝以来,由於北方各族入主中原,将北方民族服饰也带到中土来。同时,大量民族服饰文化也影响和同化了北方民族的服饰。妇女的日常衣服仍以上身著襦、衫,下身穿裙子。襦、裙也可作礼服之内的衬衣衫。宽衣博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上自王公名士,下至贫民百姓,都以大袖宽衫为时尚。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追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饰则长裙拖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优雅而飘逸。 隋统一全国,对於服饰制度,也不甚明白,大抵以四季节气作服色之别,但仍难以摆脱北族服饰的影响。到了唐帝国的建立, 才以其长时期的统治,加上其强盛的国力, 令其服饰制度上承历代制度,下启後世冠服制度之经道。和其当时社会一样,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唐人与西北各民族的交往频仍,各民族和唐人杂居内地的也很多,中西结合,相容并蓄,使唐代的服饰华丽清新,充满大唐风范。因此,唐人穿胡服的装束常会在该时代的文物中出现。 唐代妇女大袖衫 宋代北方沦为女真族统治之地,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 素而发生交互影响。在南宋京都也崇尚北服。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 其面料为罗、纱、锦、缕、毅、绢。元代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其服饰既袭汉制,又推行其本族制度。宋朝的建立,出现了一段经济文化稳步发展的时期,尤其都市商业经济更为发达。士人生活行为的规范受理学影响所及,当时的服饰不过分追求华丽,保持洁净自然,崇尚简朴的审美观。 宋代衣冠服饰大多沿袭唐代,但又有自身的特点。官服多为大袖衫,头戴直角冠帽,采用不同颜色的服装来区别官员级别;贵族妇女的时髦礼服则是大袖衫。另外,宋代妇女的常装是一种称为「背子」的外衣,其特点是对襟、直领、两腋开衩,衣长过膝。上至后妃,下至百姓都可以穿著,可见其流行程度。 宋代背子服装图 然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後,先是禁胡服、胡语、胡姓,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官服饰、内臣服饰,其样制、等级、穿著礼仪真可谓繁缛。 清代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後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後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 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化,如背心、 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抹胸、腰带、眼镜……。 清代马蹄袖蟒袍1840年以後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著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因华洋杂居,得西方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服饰是平常之物,但同时又包含深刻的文化性。中国不同民族的特性,都在服饰中反映出来,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审美、宗教以及他们的社会形态等等。一部中国服饰史,可反映出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体现出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服饰史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博大的文化宝库,它反映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各方面的变迁。随著社会发展以及生产力的提高,服装从最初的实用性之上给赋予了更多象徵意义。
- 我国服装历史悠久,款式﹑面料绚丽多彩,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之一。据《五经要义》﹑《艺用服饰资料》﹑《说文解字》等史料和出土文物表明,服装的产生距今最少也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了。从距今已有十万余年的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中发现有比较精细的骨针,完全可以认为那时已有了缝纫。于是,服装的历史又可向前推移十多万年前。实际上,在我国甘肃新店出土的一个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就已有当时人穿的服装式样--类似长袍束腰带。服装的产生约经历了一千万年前的古猿人的树叶兽皮御寒﹑蔽体遮身阶段,然后是几十万年前的氏族公社时期的用骨针简单缝纫而初具服装轮廓,最后到了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繁荣的氏族社会中,河姆渡氏族人和大汶口人都已广泛开始种麻﹑养蚕,男耕女织﹑缝纫初兴,衣裳(服装)初步形成。比较原始的服装是无袖﹑无领﹑无裤﹑无袋的裙衣式。我国服饰工艺历史的源远流长,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逐步形成各有特色的各个朝代的服装,出现了开始讲究的商代服装;服饰齐全的春秋战国服装;分类定名的汉代服装;工艺精湛的唐代服装;品目繁多的元代服装;等级严明的清代服装;以及品种齐全﹑绚丽多彩的现代服装等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不少现代多功能及高科技的奇妙服装,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属于多功能服装的有变色﹑发光﹑晴雨两用服装﹑寒暑两用﹑超级防寒﹑自调厚薄﹑驱除蚊蝇的服装等;属于保健服装的有减肥﹑能呼吸的服装﹑催眠睡衣﹑抗菌﹑按摩﹑耐脏﹑防臭﹑自行消毒的卫生服﹑专治打呼噜﹑能诊断癌症的服装﹑电疗﹑中草药保健﹑防治冠心病﹑中药透热服装等;属于高科技的服装有不用线缝制的服装﹑喷丝直接成衣,与水可融﹑可以吃的服装等;属于奇妙功能的服装有工作救生两用﹑不怕电击﹑防火耐热的安全服等。以上这些服装的出现说明了现代的服装正在向多功能﹑高科技方向发展,日新月异,绚丽多彩。将来服装的发展趋势是不求名贵,但求方便,更求舒适,越来越薄的绿色服装。
- 中国服饰发展史 50字以内
- http://tieba.baidu.com/f?kz=388740026 这个网站上的是最全的 简单叙述下唐、宋、元、明、清 五个朝代衣物的风格吧 都是一个字 分别是雅、俗、豪、俏、娇。
-
简述一下中国的服饰发展历史。
- 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河南襄邑的花锦 ,山东齐鲁的冰纨、绮、缟、文绣,风行...
-
一文读懂汉服的历史
- 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由魏晋的仍循秦汉旧制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的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渐趋融合。这一时期的服饰主要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为特点。用巾帛包头,是这个时期的主要首服。唐朝时期 唐代服饰承上启下,法服和常服同时并行。法服是传统的礼服,包括冠、冕、衣、裳等;...
-
中国服饰的特点与发展历史
- 1、西周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贡献在于其完善的礼服制度。该时期的礼服以上衣下裳为基本款式,特点包括头戴冠饰、衣裳分等级并饰有章纹,以及新增的蔽膝、组玉等配件。这套完善的礼服体系一直延续至明朝。2、在唐朝,女子流行穿着受西域风格影响的“胡服”。这种服装的腰带样式也受到了胡服的影响。那时,...
-
简述一下中国的服饰发展历史。
- 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进步使得服饰材料更加精细,种类更加丰富。先秦时期,妇女穿裙子而不穿裤子,衣裳指的是上衣和裙子。汉朝的留仙裙和三重衣成为女性服饰的代表。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制度有所变革,民族特色交融。隋唐时期,男性穿长袍,女性流行齐胸襦裙。宋辽夏金元时期,汉族服饰保持传统,而辽、...
-
简述服饰发展变化的四个阶段及特征用民俗学解释的
- 1. 清末至现代:这一时期的服饰发展受到西方服装设计的显著影响。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服饰开始融入西方的剪裁风格和设计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混搭风格。2. 整个清朝:清朝的服饰文化以满族服装形式为主要特征。满族的服饰风格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着装习惯,包括宽松的袍服、马蹄袖等元素,这些都成为了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