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中国服饰的变化的文章
60年中国服饰的变化的文章
- 希望对你有帮助60年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最直接地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最细微、最形象地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60年前,在所有人的身上,绿、蓝、黑、灰颜色的衣服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也许,稍微鲜艳一点的衣服就会引来“资产阶级思想”的指责;如今,大街上满是穿得花哨的男男女女和时尚的“潮人”,踏着轻快的节奏追逐着时尚的脚步。30年前,一家几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一个衣橱就可以轻松装下。如今,人们大衣柜里五彩缤纷,很多女性朋友开始不得不为换季时清理衣柜而感到烦恼……
新三年 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60年前,人们的衣着穿戴以艰苦朴素为荣,其实还是供应紧张。那时买布得有布票,一个人一年就给三四米布,加上挣得也少,一个月三四十元钱的工资,想置办件新衣裳得在过年时。
现在可不同了,买衣服就是买流行。衣服一旦压箱底就永无出头之日。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事恐怕就是“撞衫”了。如果哪位女士在公共场合里发现居然有人穿了一件跟自己一模一样的衣服,那就麻烦了;如果是在重要的特殊场合里遇上“撞衫”的话,恐怕很多人都会跟着一起尴尬。21世纪,女性对于服装的最高要求就是可以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也因此,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成为现代女性服装需求中最重要的元素。
绿军装 小白鞋 一个时代的时尚
草绿色布军装在那个年代,这就是最时髦、最时尚的装束。那时,谁要是穿有颜色的服装,自己都不好意思出门,生怕同学说自己是资产阶级小姐,在同学中抬不起头。在那清一色的年代,也没有人讲究服饰衣着。
能引起这茬人强烈怀旧情结的还有白帆布运动鞋,当时几乎是人人拥有,人人珍爱的奢侈品。因为那时学校经常有各种活动,只要有活动就要求一律穿白鞋,所以每个同学都必须有,但每个人平时都舍不得穿,怕弄脏了。有的同学白鞋穿得太久了不白了,就用白鞋粉涂上,和新的差不多。所以那时同学们只要有点零花钱就会为自己买一个1角钱的白鞋粉留着。还有聪明的,下课的时候把老师的白粉笔偷着揣几根,用来擦鞋也挺白。那时谁要是有回力牌白色运动鞋,那就是典型的“贵族”了,让人羡慕不已。
缤纷色彩 始于上世纪80年代
老百姓服饰的春天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小青年身上。当年最抢眼的就是大街上横扫而过的大喇叭裤。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它的轰动效应不亚于现在的裸奔。
《霹雳舞》是20世纪80年代最震撼中国青少年的歌舞片,身着蝙蝠衫,头上裹布,脚踩高帮运动鞋,一遍遍模拟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动作的情景,成为当时年轻人的追逐。于是,蝙蝠衫成了那个年代的流行装。牛仔裤在那个年代曾掀起过热浪。现在它被大众所接受。由于它过于颓废、前卫,被大多数人所拒绝。不过经过时间的磨砺,牛仔裤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不光年轻人喜欢,上年纪的人同样可以穿牛仔裤,它成了最招人喜欢的服装。
弹指30年,老百姓对服装的审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要穿出个性,穿出自我,只要我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着装心态已成为21世纪大众着装的意识。
不是我不明白 这世界变化快
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记忆中服装界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出现了专卖店,人们可以从其中买到品牌服装了。至此,中国服装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同步。在这个时代,奢侈、豪华、昂贵已成为人们理直气壮追求的生活目标,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人人都想拥有一件名牌时装。
说起服装的变化,那么女性服装的变化是最有代表性的了。上个世纪90年代是女性服装变化最快的年代,甚至于一种潮流还没有形成几乎就面临着过时的尴尬,稍有不慎就会落后于潮流。这一时期,人们的着装意识从以往注重价格和款式变化为更注重品牌。品牌,成为人们身份和品位的主要标志。上世纪90年代,在比较大的城市里,女人都习惯到专卖店买衣服鞋子,而收入比较低的城市女性则更多地光顾各种服装摊和大市场,那里有更大量的款式与花色的服装供人选择,价格也更加便宜。在当时,不仅成年人,就连学生们也开始纷纷追求品牌服饰,“真维斯”、“班尼路”等各个品牌专卖店开遍了长春热闹的重庆路等繁华商业区。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年轻人中又开始流行韩版衣服,统称哈韩一族。哈韩族的主要服饰是穿着肥大的伴有大窟窿小洞的拖地牛仔裤和牛仔服。当时刚出现时,很多人都以为他们是穷得没钱买衣服的人,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新潮流。不过在当时这种穿着的人大多是年轻人,而且被认为是流氓、混混的“制服”。如果父母们看到谁家孩子这么穿,就得拽着自家孩子耳朵教育一番。
在改革开放最初的10多年间,关于服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改变几乎都会在社会上引起热议。但如果说20世纪80、90年代的时候,喇叭裤、韩装等还曾掀起过一阵热浪。那么进入21世纪以来,服装界这样具有全国效应的热点话题就已经销声匿迹了。在这个世纪,人们对服装的追求早已经转向多元化、个性化了,大家开始不再是盲目地追随流行,而是开始选择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衣饰打扮了。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拥有几件名牌衣服,对于普通人来说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相反,太过大众化的名牌服装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此时,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种独特个性的展现。
只要自己喜欢,只要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没有什么不可以穿的。这种心态已成为当今人们着装的主意识。人们的衣柜里也随着这种意识、思想的转变而五彩缤纷起来。
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转变,世界各地的着装观念大量涌入中国,在中国掀起了一阵阵时装风暴。在21世纪,世界服装开始走向复古,各国、各民族的独有服饰俨然成了抢手货。中国传统服装的元素也越来越广泛受重视,被广泛的应用。于是,中国传统服装也随着这股热潮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提起中国服装,唐装和旗袍无疑最具代表性,不论是整体设计,还是手工刺绣,都成为这个世纪流行服装设计的灵魂元素,而象征着东方色彩的中国红、宝石蓝等等,也铺陈出美丽的中式时尚。中式服装的专卖店更是各家商场的“点睛之笔”,唐装和旗袍柜台前总是吸引不少人驻足。
当然,这些年变化大的不仅仅是女装,童装更是成为服装中的热点。如今市面上的衣恋童装、小猪班纳、芭比等品牌童装卖得是热火朝天。童装相对于成人装来说是后起之秀。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自然越来越多,对童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
求一篇祖国60年来身边发生变化文章
-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
-
中国60年来的变化
- 新中国刚成立时,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2,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
-
建国60周年变化
-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
-
征文:新中国成立60周年作文
- 服务业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27万亿元,比2002年实际增长47%,年均增长10.1%;从业人员迅速增加,就业比重达到32.2%,比2002年提高3.6个百分点,净增3500万人。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继续呈加快之势,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增速...
-
建国60周年后变化资料
- 中国建国60周年资料 1、绚丽多彩的服饰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