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赵玉敏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
王琦栋国家发改委海外发展规划协会副秘书长
梅新育商务部研究院博士
□话题环境
随着IPAD在全球的火爆销售,这种“中国制造”的商品究竟为何回到国内就身份倍增?本报已就该话题进行了连续两天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权威专家又是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何时能与国外价格平起平坐?中国消费者何时能不用为了买名牌产品而出国疯狂购物?
昨日,南方日报驻京记者邀请了赵玉敏、王琦栋、梅新育三位权威专家做客“南方经济圆桌”,就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更希望能为“中国制造”铺设一条国内销售的畅通之路,不仅让国内消费者获益,也更让中国厂商的利益能够早日达到最大化。
□观点陈述
价格为何翻番
记者:同一件商品,在中国制造、在中国本土市场销售,与远渡重洋到西方发达国家市场销售相比,哪个成本更低呢,按照消费者的逻辑当然是前者。既然成本低,销售的价格也应该低才是。为何会出现国内售价比国外还高的现象?
赵玉敏:品牌价值更高
在我看来,这些产品本身品牌的价值含量就是一个几十年、几百年传承的积淀,包括社会认知度、认可度等很多方面。
其次,很多产品虽然在国内制造,但是回国后,却需要支付很高的进口关税,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再加上中间其他一些相关的税费,价格就会比国外高很多。
王琦栋:质量更好
国外产品回到国内支付很高的进口关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保护民族工业。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同类产品的竞争力上各有优劣。这也是很多国人愿意选择国外进口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方的产品确实比我们国内销售的产品在用料以及质检上更严格。
梅新育:“中国制造”进来也需缴纳关税
法国、美国制造的服装在中国国内价格远远高于在其母国的价格,IPAD进口税等等,表明了中国产业发展政策的成功。
至于为何“中国制造”海外价格低于国内价格,主要是由于中国是加工贸易大国,在西方商场销售的商品虽然挂着“中国制造”标签,但往往是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仅在中国完成加工环节。这样的“中国制造”成品倘若要进入中国国内市场销售,需要缴纳一定关税,仅关税一项已经足以让其中国价格大大高于西方价格了。
在加工贸易方式下,HugoBoss西服在中国工厂完成加工缝制即可挂上“中国制造”标签行销西方母国市场,但若要进入中国市场销售,如以61031100税号进口,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须缴纳25%进口关税。
□分歧
价格差异是好事还是坏事?
记者:在你看来,这种不平衡的价格对国内经济是一种有利影响还是一种不利影响?
梅新育:不管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在西方跨国公司垄断的领域,为了给新起步的中国民族产业腾出发展空间,西方跨国公司选择较高定价对我们是有利的。
1995年,联合利华的和路雪冰激凌已经将中国大陆本土主要竞争者全部挤垮,中国居民消费能力也大有长进,和路雪的英国高管决定涨价26%,结果早就对冰激凌市场虎视眈眈的蒙牛、伊利等本土厂商运用从和路雪学来的冷链技术,凭借价格优势挤入市场,迅速成长为中国市场新巨头。
假如占有先行优势的西方公司选择定价只比中国内资竞争者略高,甚至更低,那对我们的民族产业才是灾难。1990年代后期,联合利华在中国为其奥妙洗衣粉确定了“品牌+价格”的市场策略,在保持良好品牌形象的同时把价格压低到高于中国本土竞争者10%左右,为此在1999年一天降价30%,结果是奥妙洗衣粉半年内市场占有率提高30%。
记者:在你们看来,海关针对IPAD征收关税真的是为了挣一点小钱,完全不顾消费者的利益吗?
赵玉敏: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是希望不要给外国品牌那么大的市场,否则就会竞争掉国内类似产品的企业,一旦国内相关产业倒闭,国外的这些产品就不会继续这样便宜。而且企业的倒闭也会使很大一部分人失业,造成其他很多一连串的不良影响。
实行这种高关税政策或者是高税费政策,确实可能有一部分消费者,尤其是高端消费者,他们的需求可能就得不到满足,他们要花很高的价格才能在国内获得这种消费品,或者到国外去直接购买这种东西,有一些不便利。
但是,对国内企业来说,他们可能就会得到一些政策的优惠,这种政策他们会受益。因为他们的产品从某种情况下不能和国外的品牌竞争,但是在政策的保护下,还能够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去。如果国外那些高端产品进来,而且价格也降下来了,那这种竞争对于国内品牌就非常不利。
记者:那么在诸位看来,目前消费者只能是忍受这种不平等?
赵玉敏:作为消费者来说,对于商品的选择也是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比较有钱有能力的消费者,可能目标就是那些国外高端产品,但是很多大众消费者还是以国内的消费品为目标选择,中国的外资政策越来越透明,外资在国内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是一种鼓励,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合资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梅新育:在产业发展政策框架下成功的贸易政策,应当着眼于促进本国产业发展,以及满足国内居民的必要消费需求,而不是满足其追求西方名牌之类虚荣的消费欲望。而目前在IPAD进口税之争等问题上主张彻底开放、乃至实现西方奢侈品国内外同一价格的,尽管打着“消费者福利”之类旗号,其本质实际上还是把政策目标定位为满足对外国时尚消费品的盲目追捧,这是错误的。
□共识
如何提高自主品牌认知度?
记者:政府不仅仅要采取收进口关税来保护国内企业,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促使相关产业更快地成长起来,而对企业来说,该如何做才能尽快达到与国外企业相抗衡的水平?
王琦栋:政府一方面是在税收方面减免税,再有就是优惠政策,比如专项基金、补贴等等优惠政策,同时还要扶持这些地方企业。
企业一方面是提高质量,扩大规模效应,比如汽车从原来的100万辆增加到150万—200万辆,但是用工不变,提高生产率。另外就是降低流通成本,比如政府采购,像沃尔玛一样。同时,还要加大国际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些因素都很重要,国家进行补贴,或者减免税收,争取国家优惠政策等等。
赵玉敏:政府的支持存在于各个层面,从政府方面来讲,鼓励创新,鼓励创造自主品牌,不要总是去仿造,给他们一种鼓励创新的政策体制,同时也给他们一些适当保护。但政府也不能过度保护,还要适当地引进竞争。因为适当的竞争会给企业带来压力。所以政府体系方面要创造一种这样的鼓励创新的竞争环境,制造动力。同时在企业方面,在这种环境下对产品负有责任,要有一种在市场上求生存的意识。
要给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要有社会责任,在经营理念方面要更加务实更加有社会责任感,不能只为了赚钱而单纯地抱有利润目的,而要打造品牌,有一个长期的过程,还要做品牌的竞争,一方面可以与国外的相关产品进行联合,另一方面要更加进取,既要吸收别人的技术专长,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创新,形成差异化竞争,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这也是企业生存的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