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市场 » 国际动态 » 第十届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终评结果揭晓

第十届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终评结果揭晓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09-10-14 潮流指数:1125 发布人:品牌服饰

    从本届大赛中可以看出,中国纺织企业对面料创新和开发投入的激情非常多。这也显示出中国是纺织大国的风采。

  近日,第十届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终评结果揭晓,由纺织品开发专家、服装品牌设计师、色彩和流行趋势研究专家、采购商等业内精英组成的评审团,对初评后最终入围的1910件面料作品、466件花样作品进行了集中评审。经过评委们的严格把关和层层筛选,面料设计分赛、花样设计分赛最终各自评选出入围奖350名,优秀奖30名,金银铜奖20名,以及单项奖12名。

  面料设计注重科技环保

  经过十年的积淀,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在行业内的权威性已毋庸置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则是透过每年参赛作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上升,能够清晰地看到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

  整个评审过程是激烈而又紧张的。“这样的评审场面在之前的大赛上还从未见过。”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产品事业部主任张玮说。

  “从产品的角度。感触最深的是目睹了我们国家纺织行业的发展。上届评出的获奖作品我们已经感觉很不错了,但本届好的作品更多。”评委之一的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穆爱琴已不是第一次参加评审,她说:“今年的作品中,有一款棉与真丝混纺的面料作品,做出了真丝的效果,但价格却比真丝便宜很多,到上届大赛都还没有类似的面料出现。这说明,棉纺行业目前发展得非常快。”

  “今年关注环保的作品也层出不穷。”另一位评委、上海利丰商贸公司高级采购经理王吉表示,这充分说明了面料企业的环保意识在逐渐提高。

  摆脱复制走上原创之路

  上海美特斯邦威集团设计总监徐卫东表示,参加了多次面料大赛的评审,越来越感到欣慰:“刚参加评审时,有的企业选送金属丝面料,真的就用金属丝制作,虽然技术很不错,但使用性能太差。而现在,企业的面料设计不再那么盲目,更有目的性。”徐卫东说,“现在我国纺织工业在技术、工艺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今后的重点是要向时尚化、市场化、全新创意方面发展。”

  “欣喜的是,大赛作品中,我找到很多适合我们品牌的面料,还找到了可以做这些面料的工厂。”深圳歌力思服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顾怡说,作为评委,本届大赛自己的收获也颇多。

  英国Jeremy Sunder Iand Textile Design Associates Jeremy Sundur也表示感到“非常惊喜”。因为以往对中国面料的印象就是复制国外产品,但现在看到这么多这么好的原创面料,在颜色、原料应用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研发创新投入热情增加

  “从本届大赛中可以看出,中国纺织企业对面料创新和开发投入的激情非常多。这也显示出中国是纺织大国的风采。”七匹狼公司设计总监斋藤光雄说,现在日本企业在创新方面显得越来越保守,在新产品开发上的投入越来越少。中国企业则在此方面表现突出。但他也指出,中国的面料企业在上游、中游到下游有非常明显的断层,有些是为了开发而开发,而不是针对市场需求开发。斋藤光雄说,在评审时自己看到一款面料由6种纤维混纺而成,“这说明企业敢于投入,技术也很不错,但市场是否需求这种面料,还值得考虑。”他说,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纺织工业大国,今后面料企业就要考虑怎样从审美、商业的角度进行面料的开发。

  评委们一致认为,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对推动中国纺织工业在创新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建议,鉴于目前参赛作品数量快速递增,为能够给更多优秀参赛者机会,大赛未来要更加细化。

  市场意识仍需加强

  在肯定本届面料大赛总体质量的同时,评委们也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之一便是,中国面料设计师要更加注重面料的市场化、商业性。

  上海地素商贸有限公司张立伟说,他多次参加面料设计大赛评审工作,作品质量确实一年比一年高。但很多面料在服用性能和商业性方面还有所欠缺。“一些面料作品,混合了牛奶纤维、涤纶等多种原料,从技术层面考虑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不是市场需要的,是不是具有时尚度和服用性还有待商榷。”张立伟说,面料设计师一定要经常考察市场,要明确自己设计的面料是做外套、衬衫,还是做长裙、短裙,不能盲目设计。还有就是很多面料不成系列,“我看到很多面料很薄、很透,这些面料应该成为一个系列,这样才可能为服装设计师带来灵感,因为,面料本身就应该是引导服装设计的。”

  中国纺织品信息中心产品事业部主任张玮在终评结束后的总结中谈道:“十年来大赛在不断变化,面料企业也在不断学习进步。企业研发逐渐从一种无序的状态过渡到有序的状态,从一开始对流行面料的蜂拥而上,到现在的冷静考察,产品的设计和呈现方式也都在逐步发展。”她表示,10年是一个新起点,今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以及“大赛”的任务,仍然是“引导”——怎样引导参赛者把作品的商业性和设计融合好,并引导行业企业继续在创新的道路上前行。来源:服装时报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