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市场 » 国内新闻 » 六问时装设计业转变发展路在何方?

六问时装设计业转变发展路在何方?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10-11-20 潮流指数:970 发布人:品牌服饰

  对话嘉宾:

  东华大学教授,著名时装评论家卞向阳

  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中国区总监赵倩

  1.中国时装界需要怎样对于时装作品及设计师才华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卞向阳: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中国是否需要这样的体系和标准,或者是目前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是否正确有效?从目前媒体公开的报道看,基本上对于设计师及其作品的评价以赞美为主,按照那样的赞美,中国的设计师和作品的水准已经远远超过了所有的国外设计师,其最终的结果是设计师被捧杀,消费者被迷惑,企业被忽悠,中国的流行永远跟着西方走。

  关于时装作品的评价,首先是作品定位问题,是纯粹的艺术作品还是实用艺术作品。如果作为纯粹的艺术作品,目前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评价和衡量体系。如果是实用艺术作品,需要在流行的大背景下,根据不同的时装表现形式,通过艺术——商品、创意——使用、设计——时尚这三个维度加以评价。

  设计师的才华可以用艺术、技术和商业相互结合的原则加以考查。设计师不是完人,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不足,这可以通过设计管理系统来加以弥补。同样设计师的作品不可能都是伟大的,任何一个设计师均可能会有不成功的作品,要允许他们有失败的创作,也不能因为偶尔不成功的作品而否认设计师的能力。关键是他们成功的设计如何转化为成功的商品,进而构成流行创新。

  赵倩:实际上,对于设计师才华和时装作品并不存在一个可以量化的评价体系,量化创意也不是最好的方式。对创意的评价标准决定于制定标准的人,不同人的角度和侧重面都不同,所以无法出现非常完善的体系,量化设计师的才华也无法实现。我觉得,对于时装作品和设计师来说,检验的标准有二,其一是市场是否对其认可,其二是时尚、专业媒体是否对其认可。严格说来,市场是检验的唯一标准,设计师很有才华,作品很美,但市场不认可,商业通路延续不下去,他的才华就难以延续。

  国内现在对设计师和时装作品的评价体系并不成熟,仅限于主流的舆论声音引导。其实,舆论应该更加多元化,对设计师的作品和才华,有不同意见出现才是比较正常的。因为再有才华的设计师也不太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多层面、多角度的声音对其评价是很正常的。当然,不能因为一些否定的声音就否认设计师的才华,要辩证地一分为二,而产生激烈的辩论反倒会说明设计师的才华存在。

  2.中国时装界的专业时装评论氛围应该如何营造,现在是否已经是时装评论能够自由生存发展的时机?大众消费者需要怎样的时装评论?专业评论与大众消费该如何对接?

  卞向阳:首先要准确把握时装评论的作用,它是对于行业现象从某一或者某些角度进行的尽量客观的分析和解读,其次是全行业需要对于时装评论有正确的态度,现在有些人将对于作品或者事件的评价联想为对于设计师本人或者企业的攻击是不可取的。最后是时装评论的作者和媒体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一味地赞美或者是攻讦不是时装评论的本性。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时装评论的空间越来越大。

  大众需要的时装评论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时尚评论,对于中国民众的时尚观念和时尚审美具有引导或者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需要的是对于专业现象的深入浅出的解读和分析。

  专业评论和大众消费的对接首先需要的是兴趣点的吻合,同时需要专业评论对于大众而言具有意趣性,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这就需要时尚评论有更加确切的选题和合适的表达方式。

  赵倩:首先,进行专业时装评论的人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时尚气质、国际化视野,要有非常强的综合素质,他的评论对公众具有可信度,言论不会走极端。现在一些从事评论的人比较极端,站出来说某人有才华或者潮流如何,可能会让读者很注意,但对设计师不一定合适。在专业层面,不是谁都可以提出不同意见的。

  其次,当前时装评论的氛围营造,需要给予媒体更多的自由度,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相对的,需要高超的技巧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作为保障。如果可以不受功利影响发出声音更好,但行业内有很多商业利益和关系不可消除,你不可能去说广告客户的不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能有独立的时装评论家存在,例如国外法律系统中的独立检察官,他会更客观去评价。

  再次,现在无疑就是时装评论迅速发展的时期,时装评论的成长是一个必然趋势,该存在的东西总会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如今言论的自由度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行为、穿着风格、消费模式也越来越自由,这样的土壤必然给予时装评论更肥沃的成长土壤。

  最后,消费大众需要的评论是有较正确的导向,站在不功利的位置上进行的评价。在消费者和专业评论间,消费者是跟从者,他们会相信专业评论,同时消费者需要更多思考来自专业评论的信息,不盲目跟从。两者的互动,会促进评论更客观更专业,也会帮助消费者提升。 3.中国时装设计师与品牌举行时装发布,如何能够削弱“名利”的影响,而更多侧重于发布产品本身和品牌推广?

 

  卞向阳:因为现在服装行业制度引入到中国的历史不长,又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作为时装发布的母体,中国服装行业本身需要不断完善。只有将时装发布回归到专业行为本身,它才能更加健康地发展。

  赵倩:中国市场乃至世界范围,都有很多政策性的东西存在,很难避免由此而来的名利衍生物,不消除源头的东西,就无法消除设计师对于名利的追求。中国市场中A货的存在也是因为需要,可能50%是外国人消费的,在市场中能够生存下来就有自己的合理性。时装发布同样如此。

  中国的时装发布与中国市场的销售模式相关,买手现在还没有走到主导位置,而且其能否走到主导地位还需要讨论,现有的商业渠道决定了品牌或设计师做的发布与商业价值和订货很少关联,更多的侧重体现在宣传和影响力上。不能否认,他们也可以从无形价值中得到有形的收获,影响力大了后会拿到名誉,会成为被扶持的对象等等,这也是一种循环,最终还是一种销售方式,内容却不一定是产品。中国商业渠道的变革由市场来决定,销售通路的变化会影响设计师和品牌的行为,也会令价值的体现发生转移。但是,整个市场体制去适应时代核心的过程会比较长。

  4.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品在世界范围火热的影响下,在时装设计师寻求在艺术表现形式的突破之时,如何有效地进行跨界合作?

  卞向阳:时尚已经成为非物质社会的重要现象,时尚本身也是后现代思潮的一种重要载体。时装设计师可以在各种艺术类别中寻求以时尚的某一特性作为连接点的跨界合作。

  赵倩:我们近年来也做了很多跨界的尝试,跨界已经成为世界时尚的关键词,这是一个流行现象。随着现代艺术在世界上的火热,艺术家需要更加公众化,而设计师作为较公众的职业,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上升到艺术层面,时尚和艺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在一起,是必然的现象。时装设计师在近代一二十年间取得的很多成就都来自当代艺术,艺术家对生活中趋势的先知先觉,被设计师们转移到生活层面作用在所有人身上。

  有人说跨界只是营销手段,但是做不做跨界营销都会有,唯一的区别是在零或在创意的基础上进行营销。营销创意,可通过核心碰撞出火花的有效合作,而在品牌竞争上产生更多差异化的东西,从而收获商业价值。跨界合作有可能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尝试,以跨界作引子,之后需要有更多战略、策划的实质性跟进,才会帮到品牌和设计师,在经济社会里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5.面对中国时装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时代需求,时装设计师应该在哪些方面作出尝试?

  卞向阳:时装设计师应从自主创业(设计师品牌建设)、创意产业发展(以设计版权形式提供设计服务)和加入品牌团队等方面加以尝试。

  利用国家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和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的机会,将时尚创意进一步物质化和产品化。

  赵倩:我认为,时装设计师应该想的问题就是怎么做设计,不应该想超出这个范围的问题。一个真正的设计师,本身要做的东西,就在平时的为人处世细节里,别人加诸不了,设计师的境界存在于他的作品和风格里。

  时装设计师需要做好自己的专业,而合伙人需要做更多的事情。随着设计师在创意时代价值的提升,会出现很多新的模式,特别是商业模式,会让设计师更专注于专业,而他的团队要去考虑美誉度、吸引投资等等,这种趋势不可避免。

  但设计师需要把握到本我,一个设计师心里要表达的东西如果与时代吻合,便会形成潮流,相反就是生不逢时。最好的就是在最合适的时间表达了最合适的东西。

  6.引导中国时尚消费的时装发布和设计师,其面对的群体应该是普通大众、中等收入者或是奢侈品消费群体,为什么?

  卞向阳:时装的设计和品牌本身就有一个消费群定位的问题,因此需要仔细分析这三个群体在流行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流行体系和文化,离不开奢侈品消费群体的行为导向和号召;而中等收入群体未来会成为流行文化的主体部分;普通大众的衣着关系到社会幸福指数,尽管它受到前两者的影响较大,但是其中的亚文化青年又是创造时尚的生力军,这也是国际上为什么品牌细分越来越厉害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中国的服装业不能放弃奢侈品这一高地,要努力影响中等收入阶层,同时密切关注青年群体。

  赵倩:很多品牌和设计师将目标消费群定位在白领、知性女性身上,是很有道理的,说明这部分人在消费结构中最强势,具有代表性,实际上这个人群也会主动关注时尚。在国外,品牌或设计师的发布,只做给两类人看,一是买手,一是媒体。商业模式决定了只要选定好买手,自然就会在目标消费者中产生销售,而媒体面对的是所有关注时尚的人,在所有的消费群体中扩大影响。

  理想状态中,一场发布最好是自己的消费群来观看,但其也是给所有人看的,如果有人说只针对某一类人群,我觉得这个定位比较畸形。服装是与所有人相关的,设计师不管站到多高的位置,都没有权利藐视不是他的消费者的消费者,艺术和时尚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设计师自己也希望所有人都来关注,他们沉迷于站在台上的那一刻,做着明星梦,但这个职业不是明星职业,设计师的最高境界是曲高和众而不是曲高和寡。

发表六问时装设计业转变发展路在何方?的评论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