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千年一遇的寒冬,愿与各位能人智士合作,本公司经营各种品牌以及外贸的羽绒服,有意者请联系我。”近日,类似的广告突然蹿红,虽然极寒天气的说法未获证实,但是众多商家、厂家早就开始“积极备战”。而这背后,是今冬保暖用品的价格走势。一些商家高调宣称,今冬羽绒服将涨价30%到40%。
等待商机 网络推手建议“把货囤向南方”
“未来几个月南方对御寒商品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前几天,某网络推手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新生意经”:发掘千年寒冬下蕴藏的商机。
据他介绍,早在9月底,他们就着手向客户建议,加大生产量并把货往南方囤,因为南方的空调往往只有制冷功能,过冬衣服、床上用品都很难应付极寒天气,而这就潜藏着巨大的商机。
“这种情况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不是好事,但对商家来说确实是赚钱的好机遇。”该公司提供给商家的报告如此写道: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规律分析,今冬羽绒制品和棉制品价格将大大超过去年,甚至翻倍增长,建议加大羽绒服、羽绒裤、羽绒被的生产量,并在冰雪来临前将商品囤往南方市场,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获取较高收益。
“对我们这些做网络推广的人来说,算是看到了推广的新方向,羽绒制品、棉制品的推广方案将为我们带来众多可观的固定客户。”该负责人笑言。
订单大增 服装厂小老板“忙到没时间喝水”
实际上,比顾问公司触觉神经更发达的公司多得是,尤其是那些靠近市场、靠订单生存的小作坊。
“第一波订单基本上是8月份过来的,现在接到的基本上算是第二波冬装订单了,这很反常,往年这时候我们都开始接春装订单了。”义乌一位服装加工厂老板介绍说,目前行业内接到这种“反常”订单的厂子很多,尤其是欧美、乌克兰、俄罗斯的外贸订单,一些说法是涨幅最少在50%以上。
而记者还发现,由于与去年相比,外贸冬装订单需求量增长过大,导致国内很多大企业的冬装订单从江浙、广东的几个固定地区往外扩散。“往年是代工厂抢企业订单,今年似乎变成了企业抢代工厂。”一位行业人士称。
“夏装利润薄基本不做了,现在正是赚冬天钱的好时候。”据在北京郊区有家服装作坊的罗老板介绍,虽然他的作坊只有几十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一套流水线的机器、十多个人,但是居然接到了某大品牌的羊绒大衣订单,为此他不得不推掉春装、夏装订单。
“每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经常是忙得都不舍得喝水。”老罗表示,订单太多导致他这种忙碌的状态持续了两个多月,目前每天可以制成两百多套衣服。根据合同,老罗一件衣服的来料加工费是20元,也就是说,这两个月的毛利润高达12万/月,扣除人工费、水电费、房租等,一个月最少净赚好几万,而从目前的形势看,这种状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原料涨价 “价格上涨是必然的”
与靠订单来料加工为生的工厂不同,品牌厂商正面临“商机”背后的“危机”,尤其是成本。近段时间来,棉价大幅上涨的消息已见诸报端,一些消息称,从去年年初至今,棉花价格累计涨幅已经超过60%。
一些业内人士测算,棉花占一般服装成本的40%左右,也即棉花价格每上涨5%,服装企业利润就会下降2%。与此同时,服装的其他原材料、羊绒之类的价格也在持续上涨。
“目前我国服装行业的企业本来就因各种压力利润非常薄,棉花价格上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往终端转移。”一位行业人士表示,从材料到加工综合来看,成本就上涨了大概30%到40%,到最终零售终端的话,价格上涨是必然的,至少也得30%。
据了解,受涨价预期影响,往年都是9月份开始进货的经销商,今年8月份就开始抢货,导致很多原本不经营冬装的珠三角企业也高调进入。
“一旦四五月份淡季加工的产品售罄后,价格将很快上涨。”一些经销商强调,目前价格还没上涨,除了寒冬还没到之外,更主要的是大家销售的都是囤的货,成本上涨还没有传到终端上来,一旦气温下降,保暖内衣、羽绒服之类产品旺销,价格肯定会快速上涨。(记者 周治宏 孙雨)
■记者观察
过分炒作恐伤行业元气
暖宝成箱叫卖、电暖器旺销、羽绒制品遭囤货、高利润率的皮草快速上马等迹象显示,可能袭击北半球的低温,已经触动了各大商家的敏感神经,尤其是服装业。
对于棉花、羊绒价格上涨,目前各界都在观望,一些消息坚信是炒作资本进场推高了价格,而他们之所以进来,正是由于“千年寒冬”的传说。由此,服装业有了一个刁诡的信心:服装将因为原材料而价格飙涨,又因为寒冬而旺销,由此今年将是个火爆的年份。
不过这种信心显得有点战战兢兢,由于“寒冬”来不来仍未有定论,大量囤货的经销商心态快赶上了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寒冬影响服装价格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需求,一个是企业生产、供给和调度能力。”一些分析人士认为,2008年“冰雪灾害”时,确实出现了局部供给失衡,但是到2009年的寒冬之后,目前服装行业已形成了很强的应对能力。
该人士担心,由于今年经济复苏状况较好,前8个月服装业生产规模就增长了30.92%,因此小规模需求波动都不会影响到供给,大量资本进入押宝涨价的暴利,恐怕会损伤行业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