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那个涨啊,上次参加秋冬订货会时就发现这个趋势太明显了。一件差不多类型的冬装大衣去年基本在三千元出头点,今年已经涨到四五千元,公司给我们的解释是今年用了羊绒及其他进口面料,但我们还是觉得有点夸张,订货会结束时还提了意见。”在杭州一家商场的边厅柜台,营业员透露了这个消息,“不过这款大衣至今未上柜,我们也等着看我们的意见是否起效,不知道价格是否会下调一些。”
其实她大可不必担忧,对活动不断的商场来说,正价逐渐沦为形式,没隔多久就会在满减大军中露出“真面目”。
A》》比大牌还大牌,标价越来越雷人
“最近的一场秀看得我手抖啊,虽说是个还不错的品牌,但这价格都可以跟大牌拼了。”某经销商告诉记者,3位数已经绝迹,动辄5位数,“单品基本三四千元,小黑裙都得过万元,最夸张的一条压轴婚纱三十多万元,婚纱女王Vera Wang也不过如此吧。”
在目前服装业,每年10%~15%的幅度被戏称为“自然增长率”。商场某边厅品牌牛仔裤的最低价从1098元涨到1198元,最高价从1698元涨到1998元已经算很“客气”了,而对方更将这个涨幅看作是“品牌价值增长”。
再看鞋区,单鞋标价普遍七八百元,而几年前这是一双靴子的价格。靴子现在基本在两三千元,过膝款甚至标价5000多元。
“今年人工的确涨了,尤其是一线车工,和长三角不少工人开始回归珠三角的形势有关。原料比如棉花也有上调,但不至于让一件大衣上涨一两千元,这显然只是给了涨价一个理由。”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里衬从普通面料转为进口面料,差不多一米增加五十元左右,整件大衣也就涨百来块钱。羊绒成分的确比羊毛贵,但不少衣服只用了一两成的羊绒。”
很多人把最大原因归结在杭州早已闻名全国的“满就减”。
B》》活动几乎不断,正价只是传说
今年不少商场活动最大力度做到满400减330,如此压力下,已有预见的商家飞速提价。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由于进场价都做了登记不能在活动期间再随意提价,而显然过高的定价也导致不少品牌在无所事事的日子也不得不靠打折过活。
“现在还有正价的时候吗?”一位经销商无奈反问,“天天都是折扣日。”
昨天在商场鞋区一溜,果然“秋冬新款8.5~8.8折,推广款7折”、“推广价359元”这样的牌牌满眼都是。而服装楼层中岛柜台依然放着“满400减100”的标牌。“这件衣服是新款,可以打完8.8折再参加满400减100活动。”营业员在一边热情推荐一件标价5998元的皮衣。有些中岛品牌的标价与边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岛参加商场活动更频繁,标价高也是身不由己啊。”经销商这样回答。
C》》今天,你当冤大头了吗
现在还有多少人买正价?“除非是那些很少有折扣的品牌以及十分喜欢的款式,我才会下手,绝大部分时间我采取观望方式,而且事实一再证明,折扣随后就会到来。”正在商场鞋区逛的Stella说。如此自娱自乐的方式也开始被懂行的消费者当成惯例。
无数人在血拼的洗礼中养成了不买正价的习惯。“每次买东西前我都会大大方方地询问营业员有没什么折扣,或者有没有额外折扣。有时候她们手中有特殊折,你得开口要。”Stella说,“比如专柜卡9折或8.8折是基本的,营业员人手一张,人人能借用,有时候运气好能借到别人的生日或其他名目的卡,直接7折。”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正价标签包含很多意义——提供足够水分在活动期挤、厂家给予代理商的返点、折扣给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感。而我们的心理接受度也在不知不觉下被提升——看到2000元的衣服早已没了惊恐感。认清现实从捂住钱包做起,千万别当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