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市场 » 服装营销 » 明星转做生意人 潮店盈利到底靠什么?

明星转做生意人 潮店盈利到底靠什么?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10-10-14 潮流指数:1212 发布人:品牌服饰

    对演艺明星来说,做生意的赚钱速度比靠艺人工作赚钱慢多了,很少有人会真的投入进去。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尽管也有一些明星参与或者创立品牌,却并不直接经营。但李晨、潘玮柏、林俊杰,这些星光熠熠的歌手、演员、主持人,正在经历从明星到生意人的身份转变。 

  李晨急着想办法来科学管理库存,他很担心卖不掉的衣服变成库存,影响NPC的现金流。


  上午9点半。林俊杰在机场吃了个汉堡王,准备起飞去演出所在的城市。在出发前,他刚刚回复了一堆邮件,内容多半是关于新店开张事宜。他9月25日在广州开个唱,27号就要到上海为新天地三期的SMG新店开幕。SMG是林俊杰两年前自创的潮牌SMUDGE的简称,上海店是它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第一站。

  这个时候,李灿森已经到了香港的Subcrew办公室,开始处理工作邮件。说他在潮流界的地位比在演艺圈更高,应该不会有人反对,他的Subcrew品牌已经做了5年,售卖Subcrew产品的UNITY也开出了好几家,9月和10月又要在长沙和成都各开一家新店。

  李晨则趁着录影的间隙和生产商打了一通电话,又联系了新店铺的负责人。他每周在几家卫视和网站有三档周播节目和一档日播节目,还常常去浙江台和湖南台做一些客串节目,除此之外的精力,几乎全都用在两家NPC店铺上。NPC是NewProjectCenter的缩写,去年李晨和潘玮柏一起在上海长乐路上开出了第一家NPC店铺,今年又在北京三里屯开了一家,除了卖李晨自己的品牌Nic is Coming,也代理一些其他潮牌。

  NPC在长乐路的第一家店铺超过400平米,月租金达到六位数,不管在长乐路还是潮店圈子里都算是大手笔。“当我告诉朋友们要在长乐路开店的时候,他们都觉得我疯了。当时一圈人都没说话,既不知道怎么劝我,也不想泼我冷水。”李晨说,“他们都告诉我,明星开店不要用自己的钱,只要用自己的名就好。”

  对演艺明星来说,这个生意的赚钱速度比靠艺人工作赚钱慢多了,很少有人会真的投入进去。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尽管也有一些明星参与或者创立品牌,却并不直接经营。

  但也有人正在试着从明星向生意人转变。

  林俊杰在中午过后抵达目的地。在去酒店的路上,他和SMG的同事们开了个电话会议,这是他在下午彩排之前唯一能抓住的一段用于生意的时间。偶尔有几分钟时间还可以上一下微博—在SMG新店开张之前,他已经在微博发布了不少产品图片,微博头像也是他自己穿着SMG产品的造型。林俊杰在微博上有将近91万粉丝,随便一条记录就能引来几百条回复,这些粉丝随着他一起成长,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已经从当年的学生变成了如今SMG的目标顾客:刚进社会,有些经济收入,热衷于消费潮牌。他们关注自己偶像的所有言行,支持他在事业上的每个动作,也包括自创的潮牌和终于开到上海来的店铺。

  身为主持人,李晨和一圈明星朋友们的粉丝加起来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他的曝光机会可能比其他明星更多一些,除了可以穿着NPC出售的服饰出现在自己主持的节目里,身边的明星朋友也常常会穿着Nic is Coming的T恤出镜或者在微博自拍。“但我也不能总是穿自家品牌的衣服,必须常常穿其它品牌的好东西,重要的是让他们信赖你对时尚产品的品位。”

  李灿森中午在香港著名的眼镜店“上目”解决了午饭,半小时后,他要在这里做媒体专访,内容是Subcrew即将与上目合作推出的日本手制眼镜。他的名字就像一张标签,已然是其它潮牌们最热衷于合作的对象。在6个小时里会有八家媒体采访他,包括四本杂志、两份报纸和两家网站—这当然也是明星身份带来的好处。

 

  在这类潮店里,T恤、帽子、衬衫都是受欢迎的产品,而联名限量版的东西总是卖得最快—潮流月刊《Urban》8月号的封面是迪士尼和CLOT的联名,它的老板是最早把明星潮牌带到内地的陈冠希;林俊杰的SMG刚找来了日本里原宿的潮牌Devilock主理远藤宪昭(Noriaki Endo)合作;NPC和Nike、Bape、X-Large都曾有过联名。

  几乎所有潮店都选择把代理其它品牌、联名和自有品牌产品混合经营。林俊杰把这比作在超市货架上放置各种配套产品或衍生品,是不同品牌间的互补双赢。

  但还有更实际、甚至有点无奈的原因:这些新生不久的明星潮牌设计力量毕竟有限,单靠自有品牌暂时还无法撑起整个产品线。如果只是自创品牌而不开店,那么只要在有新产品的时候批发给经销商就可以了,但一旦开店,就要保证每一季上新—在店里保持一定比例的代理大牌是一个稳妥的方式,这样可以保证每季都有新货上架,因为大品牌的更新是有规律的。

  晚上9点,李灿森又回到Subcrew办公室。Subcrew的团队人不多,从设计、面料选择到工厂出货时间表,事无巨细,都需要一起参与。李灿森觉得当面讨论和在网上讨论是不一样的,“会有更好的主意跳出来。”这几天他们话题的重心是2011年夏季的设计和选料,接下来则转移到长沙分店的开张事宜。

  内地的经营环境让他稍许有点紧张,“内地、香港、台湾三地有很大的区别,而内地是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地方。”最初他和他的团队都坚持要开街铺,把很多精力集中在打造店铺本身的形象上,但没过太久,他们就发现内地的主要消费群还是习惯在商场内购物,再讲个性的品牌也还是要得顺从消费习惯,>>所以Subcrew还是要进商场。今年他们关掉了上海南昌路那家时髦的店铺,而新的长沙店和成都店都选址在人流密集的商场里。这是Subcrew向内地二线市场推进的重要一步,够他忙一阵子了。

  这边的林俊杰也忙得不可开交。利用演唱会开始前的化妆和发型时间,他跟设计师在线讨论设计稿;演唱会结束后,再回到酒店开会,除了演唱会的检讨会议,就是和SMG的生意伙伴通过Skype开会;在那之后,他会躺下来用iPad看会儿书和资料。

  他关注那些在他看来做得很好的品牌的经营,也会观察那些“明明素质很好,却出了大问题”的品牌—比如他很喜欢的美国潮牌ALIFE,因为成本控制出了问题,最终关门大吉。“现在我需要十分小心地控制成本和开销,最具挑战的就是现在的起步阶段。很多品牌开业时可以气势浩大,但我们还是要小心管好金钱进出。”

  在这个生意规模普遍不大的行业里,现金流一直是个问题。李晨很担心卖不掉的衣服变成库存,盈利就会被牵制住。“服装业的风险很大一部分就在于更新速度太快,所以我一直在存货方面有困惑。有时候因为设计上的偏差,或者对市场反应的错误预估,就会产生库存。衣服卖掉了就是钱,卖不掉就是占着仓库的废物。”李晨觉得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来科学管理库存。“现在我们品牌还很小,建立管理系统就趁现在了。否则以后店做大了,一旦出现什么错误,一积压就是很大的量,那种损失我们就承担不起了。”

  一方面怕出现压货,一方面又没法靠两家店铺来消化太大的产量,所以NPC在生产方面只能下小订单。而且因为出货时间和追单都做不到像大品牌那样规范,很少会有大工厂来迁就它们,质量方面要做到像大品牌那样的标准就很难。

  这不是NPC一家遇到的问题,大多独立潮牌—甚至不止是明星们的品牌,还包括那些设计师品牌,都面临着这种尴尬局面。李晨为此甚至考虑过自己开工厂,但他计算过,要同时有10个以上差不多规模的品牌才敢开厂,否则产能一定会浪费。“如果内地的潮流市场真正成规模了,我们才可以考虑自己开厂,大家共享产能。”李晨说,“但现在这种可能性很小。”

  李晨说自己最近胖了一些,朋友推荐的减肥药必须在饭前40分钟服用,可是他总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吃上饭,平时录影的间隙都用来应付服装生意,变数时常发生,被周围的明星朋友们称为“李老板”的他必须时刻自己盯住。

  他一整天都在说话,白天主持节目,半夜就和潘玮柏通过Skype聊公司的事—接下来要找谁做联名,还要引进哪些品牌到NPC来卖。尽管是两人一起开的店,但实际经营层面的大部分事务都是李晨在管,他偶尔会想,要不要专注过来做服装生意?他相信做潮牌、开潮店会大有前途,因为服装业毕竟是一个可以做到标准化的行业,好的模式可以复制,能在上海北京开好的店,在其它地方也能复制出来,如果机会足够好,规模就可以做到很大。

  林俊杰也希望SMG品牌能做得更大,他想让它成为一个能代表亚洲走向全球市场的品牌,而最终目标则是成为high fashion的一员。“我们重视的不是品牌和明星身份的关联,而是高端的设计和高质量的产品,这样消费群就可以扩大很多,不局限于粉丝消费者。”

  靠着明星的光环做生意不会是长久之道。当消费者逐渐成熟,眼界也更加开阔,不会因为一个明星就狂热地盲目追捧他的品牌,“他们就会很容易看出我们的不足之处。”李晨清楚这一点,“这种局面早晚会到来,我们必须要在那之前把该改进的都自己做到位。”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