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市场 » 国内新闻 » 瓶颈卡住渝派服装缺少配套难占制高点

瓶颈卡住渝派服装缺少配套难占制高点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10-09-26 潮流指数:747 发布人:品牌服饰

    两天的服装节,重庆的服装企业接触了不少的服装厂商与专家,服装行业从沿海向内地转移的趋势日趋明朗,不少外贸厂商携带订单进入重庆。而渝企并没有因此而高兴,因为自我的瓶颈,订单反而成了包袱。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重庆服装业处于一个较低的竞争层次,一个明显的软肋就是没有完整的配套体系。到嘴的“肉”吃起来很痛苦,犹如得了“胃病”。对此,各方人士表示,重庆的服装行业正面临一个良好的机遇,只要在品牌、设计、服务,以及产业集群上下工夫,渝派服装是可以树立起自己的行业地位的。

    最近6年,重庆服装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在全国占比较小,排位靠后。在我市的服装行业中,销售过亿的企业有了13个,总产值达到175亿元。但中国服装协会的数据表明,去年全国生产服装400多亿件,重庆生产的服装在全国占比不到2%。而这一数据的背后是:重庆服装产业,有四个“缺”点。

    缺少配套难占制高点

    “我们并不愁订单,愁的是没有配套企业。”重庆达兴儿童用品公司总经理张垕瑛告诉记者,事实上重庆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我的服装是重庆生产的,拉链从义乌运来,面料又来自广东。”张垕瑛介绍,比如一条拉链,在义乌才卖几分钱,拉到重庆要付一笔运费。其实,让她头痛的并不是运费,而是时间。服装生产一向都是争分夺秒,每到旺季,谁的新品能第一时间挂到消费者面前,谁就占领了潮流的“制高点”。“要找流行的趋势很简单,法国开个服装秀,直接在网上就能看到。”重庆圣百庭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岗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生产,那么仅是停留在图纸上。

    “沿海服装行业强在它的配套链上,其实外地人觉得重庆的服装挺时尚。”重庆市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唐均才表示,目前重庆自主设计的服装从样式上不输给沿海。由于沿海有大量的面料生产企业,研发出的新面料也第一时间被当地企业采购。“而我们只能看到别人在新产品上用了新面料后,再做跟进。”张垕瑛说。上海九诺服饰公司总经理王国平说,在江浙一带,配套企业众多,如果品牌商有个要求,需要做特殊的扣子,QQ上交流,把图样网络传输过去,生产好以后,一两个小时就能送达厂房。但是在重庆生产服装,除非空运,否则都要好几天。

    缺少工人大单不敢接

    “不是不想接大单,是工人不够了怕完不成订单。”重庆树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英颖表示,公司总人数600人,目前基层的普通服装工人缺口至少上百人。王英颖认为,以前服装工人的主力都是60后、70后,现在的80后和90后大多不愿意做服装加工这行。王英颖介绍,要成为熟练的服装工人,培训期至少要半年以上。据了解,该公司的老总正在积极和日本的服装设备制造商联系,希望通过技术改革,减轻劳动量,吸引工人。同时,减少用工量,保证公司运营。

    缺少“媒人”难走向全国

    重庆圣百庭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岗表示,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外地是重庆本地服装企业共同的困境。“我市的服装在云贵川等地卖得很好。”陈岗介绍,重庆身居内陆,在渠道上不占优势。以上海世贸商城为例,在这种国际化交易平台上,签约的都是上千上万件的订单。而重庆的厂商,要常到上海和广东参加交易会,才能结识来自全国的客户。

    缺少龙头品牌不响亮

    广东时尚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凯洛认为,重庆服装行业当中,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牌子。没有一个领头羊,整个行业就缺乏高度。他多次和重庆的服装企业交流,发现大家的品牌意识不强。“大部分的思维停留在作坊阶段,做的是‘加减法’,眼中只有成本和利润。但是现在的服装企业应该做‘乘法’,打造品牌。”

    支招

    打造产业集群争夺行业话语权

    “现在正是重庆服装业发展的好机遇。”广东省时尚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凯洛说,现在“80后”的消费群体正在崛起,拥有2.2亿人口的这一代人有独特的消费需求,原本擅长满足他们上一辈人的服装企业,正是目前市场上的品牌商,其思路和“80后”带来的新市场不合节拍,而过去的成绩,恰恰是这些大企业的包袱。重庆的服装企业,中小企业较多,船小好调头,正是一个发展的好机遇。

    “配套商、交易平台……没有庞大的产业集群,这些都是空话。”重庆市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唐均才表示,重庆服装的现状是一个品牌是一条龙,到外地重庆货很受欢迎。品牌多了,大家各自为阵,一盘散沙。浙江海宁的服装企业开始并没做出名气,但政府将这些企业集中规划。大家相互补助,各取所长,在你来我往中,自然就聚集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群。这样的产业群能带来众多商机,必定能吸引原材料生产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的入驻。彻底解决了配套问题。而集群效应的出现,自然就会让重庆成为服装交易的集散地,届时不是我们到外面找客户,而是客户到重庆来找货物,本地企业才能在全国的服饰行业中拥有话语权。

    同时集中才能更方便政府规范服装企业的经营。“先有规模后才能形成规范,形成行业标准。”唐均才表示,目前朝天门服装协会也在区县找地,希望能将协会中的服饰企业集中起来,形成集群效应。

    李凯洛说,政府可以通过引进和培育的方式,培养出几个大的服装企业,通过大的服装企业,形成示范效应和聚集效应,吸引更多的服装配套企业来到重庆,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抛弃低价竞争提高品牌知名度

    重庆服装产业如何抓住产业转移的机会?昨日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动给出的答案是:“多多引进推广活动,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这句话在服装行业同样适用。杨动说,一个城市发展服装行业,推广活动就必不可少,这样可以让人更快地了解你的服装的定位,更容易接受你的风格。“这也是我们花重金在重庆开展设计大赛的其中一个原因。”他笑着说。

    曾经参与投资分众传媒、匹克和安踏等服装企业的优势资本总裁吴克忠昨日表示,重庆服装行业可以考虑福建晋江的模式,而不是走温州、东莞模式。当年温州和东莞的服装产业,依靠低成本和低价格竞争,扩大市场,最后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把自己陷进去了,所以会出现“民工荒”危机。而同样做服装代工的晋江,却诞生匹克、安踏、鸿星尔克等知名的品牌服装。重庆梦之诗服装公司总经理邓晓琴赞同发展自我品牌的说法,她认为,只是给海外品牌商做代工,总是在给别人打工,利润的大头是别人的,自己承担了风险,只能分得较小的利润。而应该发展自己的牌子,让别人给我们打工。

    设计力求新颖增强服装竞争力

    在昨日的商洽会上,芬兰瑞玛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沈永兰带了一条童裤和一件童服,吸引了不少厂商的注意。这条童裤的特别之处在于裤管处有一根1厘米宽的薄胶带,这样,孩子穿上裤子后,胶带踩在脚下,裤管就不会卷起,冬天的时候就不会冷。衣服的奇特之处是衣服拉链的里面,设置了两排胶带,上面有暗扣。“冬天的时候,孩子自己穿几件衣服,麻烦,大人就可以先通过这个排扣,把几件衣服套在一起,孩子只穿一次衣,就能把几件衣服穿在身上。”沈永兰说,重庆的服装行业也一样,要多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做一些小的人性化设计,从而增加服装的竞争力。

    四个方向突破把握住未来走向

    要让服装业变强,必须得通过四个方式突破。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认为,产业链、科技、服务和差异化,不仅是重庆服装业也是中国服装业未来的突破口。在产业链方面,不仅要大力建设供销网络,掌握渠道,还要向产业链的上游突破,在国际原材料市场分羹,把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方面,要加大投入,不仅服装的设计要新,制造机器要新,在市场理念、思维方式上面也要科学研究。在服务方面,不要从眼睛盯着成本,而是要研究盯准顾客的需求。在差异化方面,不仅要关注海外市场的差异化,还要看到,广大的国内市场中,城乡二元化结构也要进行差异化区分,如针对农村市场,设计出相应产品。来源:重庆商报

发表瓶颈卡住渝派服装缺少配套难占制高点的评论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