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有利于东部地区突破土地资源匮乏、环境压力加大以及人力成本上升的瓶颈,进一步增强纺织工业的国家竞争力。
2009年以来,在《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引导和推动下,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加快。然而,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定位和具体指导,国内纺织产业转移整体进展仍非常缓慢。专家预计,随着工信部转移意见的出台,纺织业“东纺西移”将快速发展。
突破土地、环境和人力的制约
意见阐述了纺织业转移三方面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发挥东部地区人才、技术、市场和信息等优势,突破土地资源匮乏、环境压力加大和人力成本上升等制约因素,提高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加速产业升级的步伐。
第二,有利于发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土地、劳动力、原料、能源等比较优势,通过承接纺织和服装制造业转移,发展经济并扩大就业。
第三,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互补性强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增强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金融危机以后,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企业内部来说,产业转移的紧迫性都变得更强。此时,国家出台一个比较全面性、指导性、纲领性的文件,对于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布局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纺织产业转移的大潮不可逆转,而能否抓住意见发布的契机实现自身产业升级,已成为中国纺织行业必须解答的一道考题。
工信部意见认为,纺织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日渐凸显。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占我国纺织产业规模85%的东部沿海地区要素制约加剧,成本上涨较快,竞争优势减弱,而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对产业进行调整是一个大趋势。纺织业产业转移可有效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把生产加工环节有选择地迁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或靠近终端市场的地区,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业内人士解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