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业是海宁的一个传统产业,已有80多年历史。
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海宁,历史上是重要的湖羊繁育基地,优质的羊皮为海宁的制革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1926年创建的海宁制革厂,是海宁皮革业发展史上第一家具有现代工业意义的制革企业,奠定了海宁皮革业的基础。其生产的“蝴蝶”牌猪皮服装革产品两次荣获国家银质奖,独特的酶法脱毛技术曾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在国内制革行业处于领先地位。1952年建办的海宁皮件厂,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国营企业,80年代初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皮衣出口企业。改革开放以后,海宁皮革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奋力拼搏,历届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皮革业传统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企业个体规模逐步壮大,一批骨干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向集团化方向发展。行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张,各种经济成分也纷纷加入皮革行业,形成了大力发展皮革业的集群化氛围,促成了皮革业在海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2001年,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考核通过,授予海宁 “中国皮革之都”荣誉称号。近年来,海宁市积极推进皮革产业走集群化道路,加快皮革行业的二次创业,着力建设皮革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皮革业概况
(一)2007年,全市拥有皮革及其制品工业企业1406家,个体工商户1466户,注册经营资本44亿多元,鞣制革皮(折合牛皮)5232万张,生产皮革服装2839万件(套),实现总产值(现价)177.2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74.71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皮革企业13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30.81亿元,占全市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0.22%;实现销售收入127.79亿元,利税7.5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15.65%;以皮革服装、皮革沙发套为主的皮革制品产品覆盖全国,并出口世界五大洲11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达6.838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9.12%。就全国而言,海宁的皮革业,无论是产品产量或出口创汇额,均名列全国同行之首。
(二)皮革市场购销两旺。海宁中国皮革城是国内皮革界公认的龙头专业市场,老皮革城始建于1994年,新皮革城于2005年10月中旬全新开张,拥有1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比老城足足大了三倍,拥有大开间的店铺1200多个,高峰时容纳5万多人。海宁中国皮革城自1994年开业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培育管理,市场成交额从1994年的5.8亿增长到2008年的近百亿元,市场经营产品从原来单一的皮革服装发展到现在的皮革服装、裘皮服装、箱包皮具、皮鞋、皮革原辅料等多门类的皮革产品,成为了长三角地区的特色游购物中心。
海宁中国皮革城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发展,已确立了其在全国皮革专业市场中的龙头地位,先后被国家和省命名为“全国文明市场”、“国家级皮革服装中心批发市场”和“浙江省重点市场”,2007年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海宁中国皮革城的影响逐年扩大,目前还与长三角地区及其它省市的五百多家旅行社合作推出休闲购物游。2006年皮革城接待客人超过24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5%,其中近一半是回头客,皮革城已培育出了一个相对稳定且不断增长的客源群体。
海宁中国皮革城二期工程规划用地15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包括中国牛仔城、原辅料市场、鞋业广场,以及23层皮革城大酒店B座、精品展示厅、餐饮服务一条街、休闲广场、大型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是海宁市区专业市场群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三)产业集群效应凸现。海宁市政府在产业集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非常注重保护和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专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了重大引导作用。海宁市“1232”产业工程把皮革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来加以定位。在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已形成了中国皮革科技工业园、皮革城的出口加工区、周王庙“皮革之乡”工业园区、尖山高点沙发加工区等皮革产业集群区域。这些园区都是集生产加工、设计开发、产品展示、外贸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化、绿色环保型的工业园,入区企业突出出口商品的生产功能,主导产品为皮革服装、沙发、箱包及相关皮革制品。目前,这些皮革集群专业区已完成投资20亿以上,产业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发挥出产业集群效应。皮革特色区域的建设,进一步加快了产业的有效集聚,促进了皮革产业的提升和发展,从而为中小皮革企业提供了低成本扩张的平台。2007年,全市销售超亿元的革企业达10多家,销售超千万元的达70多家。
(四)区域品牌不断提升。近年来,海宁市加快了区域品牌的培育扶持步伐,研究出台了名牌带动战略的实施意见,对获得中国名牌或驰名商标的奖励100万元,获得省级名牌或省级著名商标的奖励10万元。海宁中国皮革城则对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给予扶持,在租金收入中留出10%自有品牌奖励费,凡在皮革城商铺招牌上突出自有品牌宣传达到要求,且经销自有品牌皮装比例超过50%的商家,将在考核合格后返还租金的10%。在皮革博览会上,海宁市成功举办了企业品牌战略讲座,特邀品牌界内的两位资深专家——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荣剑英教授和中华商标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葆霖教授,为海宁皮革企业举办了企业品牌战略专场讲座,拓宽了企业品牌化经营思路。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激励,皮革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越来越重视品牌培育,产品的设计开发水平也不断提高。在中国皮革协会主办的历届“全国皮革服装设计大奖赛”中,海宁市多次荣获各类大奖。2004年雪豹集团、蒙努集团双双荣获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的“中国名牌”称号和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目前,海宁市皮革产品共有2个中国名牌、6个浙江省名牌和7个嘉兴市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浙江省著名商标和12个嘉兴市著名商标、4个国家免检产品。皮革业品牌群体的兴起,为海宁皮革业整体实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专业展会影响扩大。从2000年起,全国皮革服装展销会升格为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成为国内层次最高、影响最广、规模最大的皮革博览会之一。今天,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了
届,届时,CCTV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同时举行。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已经成为国内皮革界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发布中心,在推动国内外皮革界互动交流、共荣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环境保护得到重视。制革企业属重污染企业,为了搞好制革企业的环境治理,海宁市鼓励上有条件治理的大企业,压缩无能力治理的小企业。通过整治,全市制革企业从原来的17家小企业,培育成达到治污能力的16家上规模的企业。企业严格遵守《皮革工业环境保护行业政策、技术政策和污染防治对策》,环保设施齐全、责任落实,制革企业严格做到治理达标排放,然后统一进城市污水管网再治理。其中富邦公司污水治理项目被列为联合国工发组织的样板项目。卡森集团提出并在试行淤泥、污水综合治理项目。市环保部门对皮革产业的环境污染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新上项目严格做到“三同时”,并有相应的环保规划、措施及扶持政策。 (七)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科技创新,缩小了与发达国家技术上的差距。近年来,海宁市结合产业特点,加强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力度,皮革业的人才优势不断得到强化。规模以上企业均有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质量管理的专职管理部门或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有许多企业“借外脑”、“聘人才”,与国外专家、国内名师和大专院校等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和产品开发。皮革企业十分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操作技能,使企业在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等方面均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 同时,皮革企业在技术改造方面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制革设备、成衣设备和整体装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有20多家企业成立了技术研究中心,具有相当的科技开发、设计制造和工艺创新能力。蒙努集团建立了全省首家皮革业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卡森集团不但有技术开发中心,还引进意大利先进设备,采用法国技术生产的牛皮沙发套、汽车座垫革新产品通过了英国B.L.C测试中心认证,成为美商免检产品;富邦集团裘革两用国家“双加”工程项目,其他企业的猪绒服装革、仿绵羊皮、超薄型丝绸山羊革、优质绵羊皮、沙发革等产品的质量,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