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市场 » 国内新闻 » 服装企业规避质量检测 降低成本实为原因

服装企业规避质量检测 降低成本实为原因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10-09-06 潮流指数:748 发布人:品牌服饰

    当众多服装企业正在努力地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品牌决胜制高点的时候,那些忙碌“备战”的谋划策略背后,是否忽视了真正被消费者所关心的重点?

    中国是一个纺织生产大国,但每年将服装产品送往国内商检、、纤检系统检测机构的企业只占45%,国内民间商业和第三方公正检测占5%左右。也就是说,国内纺织品市场的产品检测率不足50%,而大量的纺织品没有经过权威检测就直接进入了流通领域的案例则比比皆是。

    以天津为例,只有10%的服装企业将服装产品送往国家质检中心进行质检检测,也就是说有90%的企业都无视质检部门的检测,这样的比例让很多人听完都难以置信。很多厂方仅口头承诺质量安全,但却没有任何保障产品安全的书面证明,这样的服装产品正在从众多生产厂家中发送至各地进行销售。

    为何如此多的服装生产企业都要逃避国家质检部门的质量检测?为此,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天津)副主任、天津市纺织服装研究院副院长唐湘涛给予了详细解答。

    唐湘涛说:“假设一家服装生产企业将每批服装都送往国家质检机构进行检测,粗算下来每年的检测费用大概需要40-50万元,这样的费用对很多大厂来说也许尚可接受,但是对于众多服装小厂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为了节省这笔‘昂贵’的支出,很多小厂只好铤而走险,不进行服装质检就直接让服装流入市场。用一些中小企业自己的话来说,如果侥幸,他们一年平安无事且节省开支;如果‘运气’不好,被消费者举报、被质检部门抽检查出有严重的不安全隐患,国家也只会对这样的企业罚款5-10万元,这与50万元的检测费相比,显然少了很多。”

    “当然,很多有着知名品牌的服装企业还是会进行服装检测的,因为毕竟将品牌做大做强不容易,企业深知要保护名牌的声誉,绝不能因为质量不过关这种问题而让品牌蒙羞的。攻江山易,守江山难。”唐湘涛深有感触地说,“但是小企业对于品牌维护不大重视,能省一笔则尽量会省。”

    服装质量的监控,主要是由企业经营运作中的自我质量监控、国家强制性抽检及工商抽检构成。一些大商场会要求进驻品牌出示第三方检测报告,而其他服装商贸城、外贸店则对这样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没有太多的要求。一位在北京刚刚开创新服装品牌的公司负责人透露,服装质检最基础的监控环节还是企业“主动送检”,很多自我要求比较严格的品牌,通常会将每一款服装都进行送检,但也只限于按款检测;而且并非每个厂家、每个品牌都能做到每款都送检,因为检测是需要大量资金的,对他们这样刚创品牌没有多少资本的企业来说,这笔资金已经算是“天价”。
    减少成本的多方暗战

    我国现有的检测机构大致分为三种:国有检测机构、私营检测机构及外资检测机构。从费用方面来看,国有检测机构的检测费用都是明码标价,较为透明,并且根据国家的规定没有任何折扣;而很多私营检测机构则为了竞争,可以以量多为借口来降低检测费用,这无疑为国家检测机构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而外资检测机构则因为拥有国际认证而收费高昂,因为很多外资检测机构的认证是国际认可的,听起来似乎更显“国际范儿”。

    唐湘涛介绍说,以天津的服装检测为例,羊绒衫的一块面料检测费用在400-700元不等,如果该面料颜色较深、容易褪色则检测费用会高一些,如果颜色较浅则检测费用会低一些。但是同样的面料,在天津的一家日本质检检测机构中进行质检,就要收取1330元的费用,并且不会打一丝折扣。该日本机构给出的理由就是,他们的认证全世界都承认,日后如果发生任何争执,这就是保障。

    如此高昂的检测费用让很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当前市场上竞争激烈,价格高低也是企业竞争的一项筹码。为了节省质检费用,很多企业在自己的厂子里设立了质检部门,同时配有质检员。唐湘涛说:“每个服装企业的检测部门只检测自己品牌的质量,而一般在检测完毕之后,在衣服的标签上会标注‘合格品’字样,这在检测环节中被称为‘第一方实验室’,是由企业单方担保质量。”

    而在产品生产出来之后,由收货方进行服装质检的环节称为“第二方实验室”,收货方在其中起到监督的作用。而国家质检部门及其他私营检测机构则处于“第三方实验室”的环节,作为独立一方的检测部门,国家质检部门出具的检测结果不偏向任何一方,拥有信用效力和法律效力。

    为了节省成本,很多企业的服装产品只经历了第一道环节——“第一方实验室”之后就将产品投入市场,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的质量检测设备与水平与国家质检机构的机器设备不能相提并论,其检测的结果出现不真实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也就是为何现在众多服装品牌频现质量安全问题,甚至很多国际知名品牌也难逃法网,被国家连续通报的原因之一。

    在服装检测中,大致有面料送检和成衣送检两个环节。成衣送检关注的是外部质量,比如缝制做工等,其中的一些问题消费者在购买时或使用后就可以判断。而面料送检环节所对应的内在质量,则是消费者判断上的难点甚至是盲点。如面料成分、色牢固度等。如果送检面料不符合标准,通常厂家会更换后再次送检。这样的费用加到服装产品之中就会增大成本,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压力。

    快消品的两面为难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主打快消服装消费观念的服装品牌,这些快消服装品牌的最大特点就是款式更新快,每一款的服装数量少。很多“快时尚”服装对经销商的承诺是12季都有新品,甚至每周都有十几、二十几款的新品上市,这样的产品如果送入检测机构,会拖延新款上市的时间,且因为款式多而送检的环节也要增多,那么检测费用也相对更高。

    在这样的顾虑之下,很多快消类服装产品都逃避质量检测这一环节,为何众多国际知名快消品牌也频现质量门事件,相信上述因素也算其原因之一。

    唐湘涛介绍说:“以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天津)为例,500件以下的服装产品的质检费用是10元/件,500件到1000件服装产品的质检费用是15元/件,且质检部门的检测时间每批基本上在10-20天左右,最快也得3天,这对于很多快消品来说,拖延上市一天就会损失不计其数的成本。而如果不经过质检直接上市,即使被抽检出来有质量问题,罚款的金额相对于经过质检的‘拖延’而损失的数目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来源:和讯网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