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市场 » 国内新闻 » 探讨服装价格“一涨一降”的背后

探讨服装价格“一涨一降”的背后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10-09-03 潮流指数:1023 发布人:品牌服饰

  今年以来棉花等原材料价格一路走高,再加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不少专家预测,今年下半年服装价格将有较大涨幅。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衣着类产品消费价格却在下降。

  这“一涨一降”的背后到底有什么……

  涨还是不涨?

  对达丽服装公司总经理吴允锋来说,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挠头:面料涨价了,员工工资也提了,但公司的产品却不敢贸然提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吴允锋的这种心态,在今年的服装企业里面,颇具代表性。

  原料成本:这个真涨了

  今年7月5日,国内棉花“328指数”达到18371,比2009年同期上涨43%左右,比年初上涨约24%。这个史上最高报价让面料企业大为吃惊。另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山东口岸进口棉花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5.1%和1.3倍,上涨39%。

  棉花涨价,面料企业叫苦不迭,也直接导致了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原料成本攀升。达丽公司吴允锋告诉本报记者,棉纱去年底还是每吨2.2万元,今年涨到2.8万元,面料成本总体约上涨1/4。

  但原料成本上涨目前对服装生产企业来说,总体影响并不算大。郑州娅丽达服饰公司董事长赵孙立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今年的面料价格和去年相比上涨了10%-15%。由于面料占服装成本比例不大,因此面料涨价对企业虽然有一些影响,但不是太大。浙江雷奇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楼鸣也告诉本报记者,公司购买的服装面料价格虽然上涨,但与以前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公司是提前采购一个季度的面料,现在用的还是6月份采购的面料的存量。

  看来,从棉花原料涨价到面料企业,再传导给服装生产企业,最后到消费市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况且,原料价格也是随着市场波动。从8月10日起,国家开始投放60万吨抛储棉,按照约1.5万吨的日抛储量,去掉节假日,本次抛储总共可以进行约2个月的时间,此次抛储将延续至国庆节后,赶上新棉上市,价格将进一步下探。

  员工工资:这个必须涨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报告,今年二月初,江苏省带头上调最低工资后,中国加薪潮逐步由南部向内陆省市蔓延,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天津、山西、山东等14个省市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其中广东省平均上调幅度更达21.1%。

  全国范围的加薪潮直接影响了劳动密集型的服装行业。深圳赢家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灵梅介绍,该公司最近每个工人每月加了200元,现在工人月薪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还要包吃住,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在深圳很难留住熟练工人。

  根据上市公司特步公开的报告,今年上半年,特步员工成本从去年同期的8131.8万元增加至9534.5万元,同比增加17.2%;而另一家上市公司安踏的报告称,今年上半年直接工资开支为1.449亿元,同比增加20.6%。

  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加薪的社会呼声尽管很高,但不少企业却显得很低调,尤其是中小服装企业。浙江雷奇公司楼鸣对于员工加薪的话题未予正面回答,福建达丽公司称有增加但不是很大,地处中部的河南郑州娅丽达公司表示目前员工薪酬已不比沿海低。

  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其加薪情况不会同步。总体上说,低端劳动力仍然是供大于求,加薪不会很大;中西部劳动力大省加薪不会很明显;大量的中小企业,加薪情况也不会很乐观。优势品牌企业:这个可以涨

 

  与原料成本、员工工资一起在“涨”声中涨起来的,是服装江湖中那些具有品牌实力的大中型企业。

  服装类上市公司最新公布的一些财报等资料证明了这一现实:特步半年报显示,服装类产品平均售价增加13.9%;安踏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服装类产品售价上升7.1%;李宁公司在今年6月也宣布,今年第四季度服装产品零售价提高17.9%。

  雅戈尔公司也公布,今年推出的新品均价提升15%-16%,致使其服装业务内销量提升4%-5%,销售金额增长了20%左右,毛利50%以上。

  作为女裤知名品牌,企业规模并不算很大的郑州娅丽达公司也加入了提价的行列。董事长赵孙立告诉记者,今年娅丽达女裤已经提了一些价,这是因为公司一直着力提高品牌附加值。因此,面料价格即使不涨,公司也要涨价。赵孙立还认为,原料上涨对消费者影响不是太大,因为服装主要是“买感觉”,消费者对价格的一些上涨不会太敏感。现在娅丽达销售每年以20%-30%的速度在增长。

  出口型企业:这个已涨了

  最近,颇让中国服装业感到提神的是出口形势大好:上半年针织服装和针织织物保持了出口强势增长态势。而且,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信号是出现了“量价齐增”:2010年1-6月,我国累计向全球出口针织服装236.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65%。1-6月,针织服装出口平均价格2.52美元/件,同比增长6.33%。其中,毛针织服装6月平均价格5.96美元/件,同比增长27.08%。

  这一现象,在国内服装出口企业也得到了验证。福建达丽公司吴允锋说,在原料成本及员工工资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公司在和外方客户谈判时,一直在争取提价,当然,有的已经签订单的就没办法了。吴允锋记得大致是在棉纱每吨2.4万元的时候,向客户争取提了一点价,涨到2.6万元和2.8万元的时候又提了一点价。

  另一家出口服装企业也向记者承认,他们的出口报价提高了10%左右。但在价格上涨的同时,产品利润却在降低。

  内销中小企业:这个真没涨

  和外销市场相比,内销品牌企业也不是都在提价,尤其是中小企业。

  浙江雷奇公司对记者明确表示:“我们不会提价,价格和去年差不多”。吴允锋也说:“我们公司有少量内销,这部分下半年价格应该没什么变化。”

  而对那些品牌知名度不高,尤其是没有品牌效应的中小型加工企业来说,他们的价格更是涨不起来。这一现象在服装批发市场更为明显,大量没有品牌的服装和小品牌服装,只能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一点也看不出涨价的苗头。

专家解析“价格迷雾”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


  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国强

  棉花价格走高,人工成本突增,销售渠道提升……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服装价格的上涨“箭在弦上”。然而,据国家统计局近期数据显示,7月份衣着类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但是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8﹪。

  价格到底涨还是降?让人一头雾水。

  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一涨一降”并不奇怪

  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国强对记者分析,这“一涨一降”并不奇怪:“生产要素成本的大面积上调,企业必然会有涨价的冲动。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综观现在我们整个中国服装市场,还是供大于需的情况,服装企业的生产依旧热火朝天,源源不断的产品在涌向市场。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近两年来由于外需受影响,一部分原本做外贸的‘生产力’转向国内市场,到底该如何消化这些产品还是一个问题。”

  同时,记者还联系到了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在采访中,袁钢明也提到了供大于求的问题:“当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时候,生产厂家往往通过彼此竞争来争夺顾客。没有足够的市场购买力,就难以点燃涨价的导火索。”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多服装品牌还都处于观望状态,不敢盲目涨价的原因。

  消费者不买账

  既然供大于求,就可以说现在的服装行业还是一个买方市场,消费者的“买与不买”就成为了调节市场价格的一个微妙杠杆。

  袁钢明指出:“和其他消费品不太一样,服装类消费品价格受成本影响是有限的。服装是享受型商品,而不是生活必需品。迫于现在的经济形势,消费者一方面收入没有增多,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压力,只能减少一部分支出,服装消费自然首当其冲。不管是石油价格上涨,还是棉花价格上涨,意义都不大,毕竟把价格定得再高,消费者不买账也没有用。”

  确实,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我们往往对于服装的消费是弹性极大的。今天有钱了,就可以买贵一点的,如果明天没有钱了,就算不添置新衣服,生活也不会受太大影响。

  “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扩大内需,但这个‘内需’所涵盖的更多还是指保障性需求,服装的购买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很难有大幅度膨胀。”陈国强提道。

  综合以上原因,当被问道下半年的服装价格走势时,袁钢明和陈国强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在短时间内,服装价格还是以看跌为主。

  企业如何才能涨价

  价格不涨反跌,供求关系无法被左右,企业就要坐以待毙么?

  陈国强认为:“市场上的少数高端产品价格还是会往上走的。长远来看,服装价格未必是要降的。要看到我们的很多品牌在提升,我们的一部分产品质量在变化、附加值在提高。”

  说到底,还是绕不过中国制造业的顽疾,对于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过于依赖,上游市场一有风吹草动,下游市场就立马乱了阵脚。一个真正成熟的企业会存在一部分可相对自由操作的成本空间,也就是管理成本和过程成本等。我们就大可以在这其中做文章。

  因此,陈国强指出:“关键是我们的服装产业要做好专业化分工,这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没有必要,提到产业升级,就一股风地都跑去做自己的‘品牌’,在短时间内,一个产业的整体升级是不现实的。就目前来说,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优化横向的产业分工合作。大企业有实力就去做品牌,小企业没实力也可以将国际OEM(代工生产)做得很专业化。各企业发挥所长,整合资源配置,实现对产业链的有效控制自然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发表探讨服装价格“一涨一降”的背后的评论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