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纺织行业的衰退,西安纺织城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破旧 的厂房,寂寥的车间,萧瑟的街区,忧郁的表情……这一幅幅沉重的 特写无不与西安其他城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翻过跌宕起伏的岁月轨 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今天,一座纺织新城将在它的决策者与建设 者们手中恢弘亮相。
历史的车轮风驰电掣。如今的纺织城,这座新时代的国企航母又屹立在了历史转折期的十字路口,是大浪淘沙,还是凤凰涅槃。
传奇历史,浓缩国企兴衰起伏
自古“八水绕长安”,而纺织城就夹在八水当中的浐河与灞河之间。看似丰沛的水资源,却将纺织城和西安市区从地理上分割开来。
一水之隔,亦让浐河两岸的发展迥异。从市中心钟楼坐公交到纺织城,正常情况下这段12公里的路程仅需30分钟。然而,不可同日而语的城市发展速度却让百姓观念上的隔离远大于地理上的隔断影响。拿百姓最关心的房价来看,浐河西岸靠市区近的楼盘,每平方米均价4000多元;而浐河东岸纺织城的商品房均价却仅仅在3000元左右。不可否认,当地缺乏新元素的注入,不管是资金、项目还是人的文化意识,都导致了纺织城区域文化相对封闭。
纺织城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因一度繁荣而被称作“西部小香港”。纺织城与我国计划经济的建立与转型有着密切关系。经历几十年发展,纺织城逐步建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重镇,形成了以国棉三、四、五、六厂和西北一印等五座大型纺织印染企业为支柱,以西北电建四公司、纺织科研所等十余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集群。蓬勃发展的纺织城尽享计划经济体制的各种便利,同时也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建立,国企迅速显现出竞争疲态,纺织城也不例外。管理落后,负担沉重,创新缓慢几乎成为通病。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从纺织城纺织行业的设备状况看,整体拥有先进装备的比重已经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纺织城从此自巅峰跌落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