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市场 » 国内新闻 » 莫让老人空惘然“银色时尚”待深挖

莫让老人空惘然“银色时尚”待深挖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10-08-28 潮流指数:988 发布人:品牌服饰

一批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年创业者年龄在三十岁左右的服装家族企业,将可能在未来5至10年间掀起行业内企业传承交接班的高潮。

  交接的顺利与否往往是决定着一个企业延续与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但后代不愿意接班或者无能力接班等问题困扰着第一代创业者们。如何走出这个“局”,也许是一道没有唯一答案的方程式。

  2010年,雅戈尔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如成59岁,距其一再宣称的60岁退休年龄还有一年,李如成把当下视为雅戈尔的“关键转折点”。他开始着手“接班人计划”,然而,这位服装大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因为雅戈尔股权极其分散,即使作为创始人的他也只有不到8.5%的股份。这让他既不能像国企那样由国家指派,也不能像纯粹的家族企业那样指派自己的下一代接任。

  对于接班问题,李如成考虑得很长远,“在我这一代,股权是否集中意义不是很大,但对下一代就影响很大。”李如成甚至想过最坏的打算,就是把企业卖掉。

  “后继无人”的忧虑

  和李如成一样,已到知命之年的九牧王董事长林聪颖也正经受“家族产业传承”的困扰。他给自己定的理想退休时间是58岁,正好是九牧王的40年。“我要赶在自己身体比较健康的时候,给自己多留些时间,退休之后要去那些没有去而非常想去的地方看看。”林聪颖这样设想自己的未来。

  但让他头痛的是,他的四个孩子,三个在美国念书,一个在英国念书,念的都是经济、金融、会计等专业,竟然没有一个人喜欢服装这个行业。“他们从小看到我那么累,他们感到害怕,觉得很辛苦。”林聪颖说,他不能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干他们不愿意干的事情,因为他担心那样反而会把九牧王带向一个不可知的未来。而在他的家族里,也找不出一个有足够能力的人来传承他辛苦打拼下来的基业,“九牧王未来80%的可能性是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当然,也不排除我会把它卖掉,或者和别人合并。”林聪颖表示道。

  “林式”烦恼在中国那些中小型服装企业里相当普遍,尤其是那些资产还处于一个亿以内、父辈们还在为企业生存殚精竭虑的服装企业,面临的接班人断档现象非常严重。

  “我跟江浙一带很多服装企业老板聊天时,经常会听到他们的抱怨,说他们的孩子对自己的服装事业完全不感兴趣,想起自己辛苦打拼的企业无人接班,这些老板们感觉人生都变得灰暗。”著名品牌专家李光斗对记者说,由于父辈们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他们的孩子大多从小就过着优越的生活,“富二代”们无法体会也不能理解父辈们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活着,他们从心底里看不起父辈们只能从制造工厂赚取微薄利润的财富积累模式,他们对股票、投资、创意等这些“玩大钱”、“自由随意”的工作更为向往。

  而“富二代”们的这种观念,其实也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在全球性服装业,每年有数万家服装家族企业因为后代们不愿意接手而被迫卖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ESPRIT,该品牌由SusieRussel和她的前夫DouglasTompkins在美国旧金山创立。1989年,Russel夫妻因感情不合离婚。而他们的儿女也无意继承父母的制衣事业,用他们的话来说:“想起成千上万条一模一样的裤子和上衣,简直要疯掉。”他们从小想着创造独一无二的东西。开服装厂的香港人邢李趁机从DouglasTompkins手里买下了他持有的ESPRIT股份,他用卖ESPRIT服装赚的钱跻身香港顶级富豪之列,并成功娶得美女林青霞为妻。“我们也想要时尚”

  虽然现在老年人消费市场规模日趋庞大,然而服装市场的发展却似乎不那么令人满意。

  记者采访了周围的中老年人,一位吴女士告诉记者:“随着年龄的增加,买衣服成为我的困扰。”吴女士现已58岁,身体“发福”的迹象逐年明显,过去穿过的衣服都要“下岗”了。当有了充裕的时间逛商场时,她突然发现,买衣服成了一件难事。虽然中老年服装在北京市内一些传统的商场里也有卖,但是服装的设计很老套,款式呆板,颜色单调,穿起来一看就很土气,这让爱美的自己很不情愿。吴女士觉得,自己虽然50多岁了,但心态仍然年轻,从外在的穿衣打扮上不想“落伍”,但在买衣服这件事上的确让她很失望,商场里的服装都是年轻人的世界,吴女士不禁感慨:“难道时尚只有年轻人能拥有?我们这些老年人就和时尚无缘吗?”

  记者了解到,老年消费者穿衣的问题体现在大型商场里质量好、价格适中的服装不是太多,更不用说服装的“美感”了。当记者在北京市内的大型购物商场里采访调查时,对吴女士的感慨深有感触。时下,在任何一个大商场转一圈,时髦前卫的男女服装和款式新颖的皮比比皆是,如此丰富的商品,却惟独难觅中老年人服饰专卖用品的踪影。

  记者随机在街头采访了几位老人,发现他们对市场上现有的老年服装都感到不大满意。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老年服装专柜少,也少有老年人专有的服装品牌。大部分老年服装与地摊货、减价货为伍,面料多为价格低廉的化纤或粗纺棉布,式样陈旧。已退休的张阿姨向记者抱怨:她打算到昆明探亲,想买一件漂亮的衣服,平时都是到超市或批发市场里买,但质量很差,这次到几家大商场转了转,还是买不到一身可心的衣服。

  商家:“银发市场”利润有限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老年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得不到满足呢?西单某老年服装店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受中老年人特殊体形、消费观念和服装的周期超长等原因限制,这部分人的消费在主流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尤其是老年人消费档次总体水平低,对服装的需求量相对而言不多,因此,许多生意人并不看中难以开发的所谓“银发市场”。

  而服装企业之所以更愿意选择空间大的年轻人市场,一个原因是老年人不像年轻人换衣频率快,时尚感不够强烈,而且老年人身材比例难以统一,体型差异大,生产加工号型繁多,批量生产困难,企业利润较小,因此老年人的服装消费需要就自然被忽视了。

  不少商家透露,老年人往往比较理性,他们要求的性价比往往较高:价格公道,面料要好,款式要新。为此,企业采取的对策是:统一规格,批量生产。老年服装就一直这样被“应付”着。

  服装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仍以老眼光看待中老年女性的服装消费观念也是“银发市场”难以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中老年女性的生活消费观念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完全两样,现在老年人服装消费观念有所改变,消费档次逐年提升。

  此外,生产、设计成本较高,设计师缺乏使得现有的生产企业无暇在设计上下工夫。西单某老年服装店铺的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老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投入研制的经费较高,市场风险也大,因此,我们不敢大胆地开发老年人服装。”而且她曾在商场看到自己公司生产的服装被别的企业挂在墙上招揽客人,而出售的却是劣质仿制品,这让他们的利益大打折扣。“还有个别公司从我们这儿买回服装,仿冒好后,将原衣退货。”据了解,老年服装市场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由两三个人组成公司,一人负责服装销售,一人负责运输;没有专门的设计人员,待市场出现新的款式后马上买回来拆开抄板,选择同样的或相似的面料,生产服装再出售。这也给专门从事老年人服装的商家带来不小的阻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专门从事老年人服装设计的专业人才在国内少之又少。而且市场上也有一些中老年服装的品牌,如胖夫人、青卓、曾丹等,但价格要比普通服装贵许多,不适合大众消费。

  因此,国内的老年服装市场尚处于幼儿期,没有针对性的目标市场和定位,产品结构单一。老年服装呼唤品质高雅、精工细作的大众品牌,那种把老年人无情地挡在时尚之外的行为,必将被庞大的商业利益拒之门外。服装企业应及时调整服装产品结构,抓住这一商机,为这一部分群体开辟一块天地。不仅从数量上满足他们的需求,更要考虑到设计、面料、款式及质量因素。

 

 

发表莫让老人空惘然“银色时尚”待深挖的评论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