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市场 » 国内新闻 » 上海外贸服装企业接单接到手软无利可图

上海外贸服装企业接单接到手软无利可图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10-08-27 潮流指数:1030 发布人:品牌服饰

几天前,上海大虹桥服装服饰出口创新基地呱呱落地。这是政府希望通过创新推动上海外贸转型的一项举措。

  尽管金融危机阴霾正逐渐消散,但今年上半年申城纺织服装出口75.92亿美元,虽比去年同期增长12.15%,可增幅远低于同期全市外贸出口平均增幅21.35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出口占全市出口的比重,跌至9.09%,比去年又下降1.67个百分点。

  服装服饰出口企业生存之难,如今已是公开的秘密。上海外贸企业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徘徊在十字路口

  某民营服装出口企业总经理,被问及当下纺织服装出口现状,这位总经理坦言,虽然今年以来服装出口订单有所增加,沃尔玛等国际买家手里的订单多得是,甚至出现订单发不出去的奇特现象。这是因为国际买家价格出得太低,而如今汇率波动、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环保压力增大等,均大大压缩了出口企业的赢利空间。像他所在企业尽管去年出巨资购买生产效率更高的服装机械,但现在的出口净利率也只有1%-2%。谈及未来,他有些迷茫,认为即便再努力,能维持3年到5年已经不错了,至于将来,可以预料的结果似乎只有关门走人这一条路。

  据调查,目前上海有进出口业绩的3万多家外贸企业中,没有或很少有生产制造功能的外贸企业比重正逐步上升,原因是生产和劳动力成本持续递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降生且以工贸结合为特征的工贸公司、工业自营出口企业,如今相当大一部分已演变为纯粹的公司,如同昔日沪上专业外贸公司一样。前些时,记者走访申城某知名工贸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告知,过去公司拥有20多家全资或控股纺织服装工厂,而如今已一家不剩。但即便如此,企业经营仍十分艰难,去年出口净利率仅0.7%。

 

  纺织服装历来是上海外贸出口最重要的大类出口商品,就是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困难条件下,去年申城纺织出口仍达到152.66亿美元,占当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10.76%,为仅次于信息通信产品的上海第二大出口商品。

  纺织服装业虽是传统产业,但并非夕阳产业,无论国际国内,纺织服装永远有市场。不过对多数上海外贸企业来说,如今正徘徊在十字路口,继续出口,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另辟蹊径,出路又不知在何处。

  创新点燃希望

  市商务委副主任王新培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上海作为我国最大贸易口岸并正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缺的不是“体力”而是“脑力”。他解释说,以纺织服装出口为例,现在各地几乎都是贴牌加工,赚一点辛苦可怜的“体力”钱,上海企业不能再这么做,这不是上海的方向。上海外贸出口的希望是依靠“脑力”和创新。

  不同于工业生产,列入服务业范畴的外贸企业,该如何舍弃“体力”进行创新呢?

  在浦东一幢办公楼内,上海协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雨华介绍了从外贸代理出口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转变的过程。与国内绝大多数外贸公司一样,长期以来协大公司也是一个“二传手”企业,即按照国外企业给的毛针织服装样衣给国内工厂生产,然后出口海外。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低价竞争日趋激烈,公司亟待解决出路问题。当时,摆在协大公司面前有三条路,一是自办工厂,走工贸一体化之路,但需很大投入且要有优秀生产管理人才,但协大无此能力。二是搞外贸代理服务,但因风险很大且不易控制,也被否定了。三是力争成为中国最强毛针织资源整合者,核心内容是搞ODM,为国际买家提供设计、打样等延伸服务。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