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市场 » 国内新闻 » 变“夕阳”为“朝阳”

变“夕阳”为“朝阳”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10-08-27 潮流指数:777 发布人:品牌服饰

“2008年初,我们来大朗考察投资环境时,镇领导说,不要看现在大朗的毛织业好像很低端,两到三年后,我们转型成功了,夕阳产业就会变成朝阳产业。就是这句话打动了我们。”袁祖成坐在盛星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跟本报记者说。

  他现在的身份是这家江苏老牌电脑针织横机公司的东莞分公司总经理。虽然总公司每年都会给他们下达指标任务,但他完成得很轻松。因为大朗已经从“全球毛织业最集中的地方”,变成了“全球数控织机最集中的地方”。

  今年上半年,大朗规模以上毛织业的总产值达到33.8亿元,同比增长71.4%;规模以上毛织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5%。

  如果说18世纪中叶发源于英格兰中部的工业革命,从一台小小的珍妮纺纱机开始,改变了整个欧洲大陆乃至世界的历史,那么如今,一场以数控机生产逐步取代手摇机、通过设备升级从而带动产品设计研发升级的生产与科技革命,也正在大朗镇悄然进行,并向珠三角其他地方扩展。

  近日,本报记者再次深入大朗,从这个“中国羊毛衫名镇”的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变化,解读大朗毛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密码。

  从手摇机到数控织机

  大朗颖祺实业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曾天仁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之后,就准备飞往福建考察。

  作为香港茂荣集团设在中国内地的总部,颖祺是东莞最大的毛纺织企业之一,拥有设在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份的11家分厂。

 

  一见面,曾天仁就盛情邀请记者参观该公司今年6月28日刚成立的研发基地。“跟你上次来(比)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哦!”

  去年底,记者曾到大朗调查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情况。当时的颖祺,还只拥有30多名设计研发人员,如今已经超过120名,公司还建立了设计部、产品开发部、信息中心(也即数控中心)以及一个材料检验室。

  但颖祺真正的“大手笔”体现在购买机器上———从2007年到现在,颖祺已经购买了1000台数控织机,其中一大半是去年底以来新引进的,光这一项的成本就达到3亿元。

  曾天仁是这样算他的“人工账”的:一台先进的电脑织机,在同样的1个小时里,工作效率等于传统手摇织机的2.5倍;而一名工人只能操作一台手摇织机,但可以同时掌控8台数控织机。由此算来,一台机器相当于20个熟练工人。

  “在东莞,雇一名熟工,月工资最低的也要1600元,而数控织机不仅可以24小时运作,而且质量稳定,不管多复杂的尖端产品,只要能编程,机器就做得出来。”曾天仁说,同时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从下单到出产品,六七天就可以完成,手工根本赶不上,还能解决“招工难”的问题。

  通过设备升级,颖祺的生产能力从一个月40万件提升到180万件,工人却只是从原来的1500人增加到2500人。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要达到目前的产能,至少需要5000台手摇织机。“我把雇工方面节省下来的钱,用来请更多的设计研发人员,效益还比原来好得多,而且设计研发又能带来更多的利润,形成良性循环。”曾天仁颇为得意地说。

  大朗镇镇长谢锦波告诉记者,目前全镇企业使用数控织机达6200多台,可节省劳动力5万多人,年内企业计划购置数控织机3000多台,预计年底可达1万台。

  毛纺织业带动数控织机制造业

  改变不仅仅发生在毛纺织企业。

  在大朗镇的银朗路上,这条两年前还没什么人气的马路,如今已经挂满了各家电脑横织机的招牌,琳琅满目。

  谢锦波介绍,如今有8家数控织机生产企业在大朗设立工厂和研发机构,年产数控织机2000多台;44家国内数控织机品牌商在大朗设立销售机构。去年在大朗举行的第八届“织交会”上,机械展位十分火爆,从原计划设定的48个,增加到后来的89个,数控织机意向成交达到了2380台。目前,大朗已成为华南地区数控织机集散地,去年从这里销售出去的数控机达2.89万台。

 

发表变“夕阳”为“朝阳”的评论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