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织机销售员王永周等来了他从业以来“最好的日子”。一年之前,他一个月卖出两三台,而现在一天就能卖这么多。他的公司甚至还准备在东莞建厂,将机器的产和销直接对接。
据统计,2005年,东莞大朗镇毛织服装生产企业使用的数控织机仅有2000台,到2008年增长到了4000台,2009年更是达到了6000台之多;同时,在大朗生产和销售的数控织机约2.89万台,主要销往珠三角。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这场事关机器的革命背后,隐现的是人力压力。日益高企的人力成本让企业难堪重负,只能转向通过购买机器来缓解。 其实在现在金融危机阴霾渐散时,人,正成为中国服装企业新的烦恼。除了人力成本上升,比如人才缺口,也成为企业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经济回暖、人才需求不断放大的特殊时期,企业急需了解和适应的,是这些短缺人才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而当寄予厚望的专业教育短时间内无法满足需求时,企业必须想方设法来填补人才缺口。 毕竟无论品牌、产品,还是店铺运作,最终都离不开“人”来操作,这是企业建设的关键要素。 事实上,对于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中国服装成长的关键要素,业内一直都在寻找。尤其是在目前,生产成本压力加大,国内外产业相关政策存在变数,市场需求变化不确定,行业发展在市场回暖过程中不容乐观的时候,就显得更为重要。 比如对外,学会在涉外贸易纠纷中运用贸易规则保护自己,合理利用WTO相关程序规则,从而减少贸易摩擦、维护自身权益,是中国服装急需掌握的技巧;对内,商业开发需有前瞻性,80后陆续“奔三”,90后在不经意间升级为未来十年消费主体,一群瞄准未来市场的商家已展开了2020年零售研究。 再比如,促进整体竞争力提升,成为纺织服装强国,是中国服装的目标。而汇聚“发现”力量的CHIC2011,可能再次改变国内外服装产业格局,使得中国服装强国梦再次提速。 不过在这样的快速行进中,难免会出现方向的偏离。通过恶意使用与杉杉旗下品牌乐卡克近似的商标,厦门、上海、晋江的三家公司也找到了实现自己发展的“关键要素”。但是这种在服装行业内屡见不鲜的“傍名牌”现象,不仅在侵害消费者的权益,更会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严重削弱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最终导致核心竞争力的丧失。 事实上,几十年来,关乎品牌、企业、行业沿着正确轨道提升和成长的关键要素,不断出现在我们身边,中国服装业因为发现它并运用它而不断向前。反过来,中国服装的每一次进步,甚至徘徊和遇到挫折,也都为我们寻找、论证新的要素,提供了依据。 这是一个循环,它源源不竭,并为中国服装不断向梦想前进提供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