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金融危机,引发一场深刻变革!随着制造业高成本时代的来临,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过度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中国服装在经济危机的“倒逼机制”下,能否延续昔日的辉煌?在2009中国服装协会男装、女装、童装、服装辅料专业委员会联合年会上,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指出了中国服装产业的两根“软肋”。他说,随着消费升级带动内需市场,二三线城市为优势品牌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压制了一些小品牌、新品牌的发展,但是,日益多元的消费结构又亟需一些“有味道、有风格、有市场表现力”的新品牌来充实,这要求市场上优势品牌、新品牌的比例最好能控制在7:3,而要达到这一比例就需要大力“关照”中小企业的发展;从PPI和CPI的比较来看,目前,服装生产的原材料价格有所上升,但服装价格在下降,一升一降,在服装市场同质化现象还比较严重的状态下,必然导致企业以量取胜,低价倾销的行为将更为严重,因此必须对国内服装市场进行再认识,以细分市场来开拓新的市场。
两根“软肋”,两种解决方案。对于未来,蒋衡杰的态度是乐观的,他说,2009年中国服装生产及消费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一季度服装生产同比下降6.61%;随着“五一”的到来,压抑的消费意愿逐步得到释放,内销型企业生产逐步回暖,二季度服装生产同比增长3.4%;三季度服装生产同比增长3.8%;随着国庆节、中秋节的到来,大家期待国内市场的消费热情得到进一步释放。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服装协会预测,2009年全国服装生产虽然仍呈下滑态势,但降幅会比2008年收窄;同时,在对外出口方面,中国对欧盟、俄罗斯的服装出口出现大幅度下降,但随着配额限制的取消,对美国出口呈现增长态势,出口比重有所增加。
蒋衡杰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国服装产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出口的下滑,使一些以贴牌为主,缺乏渠道的中小企业处于关闭状态。但这场金融危机,也引发了中国服装市场的变革:从规模拓展转向效益拓展,中国服装产业的实力正在核心竞争力转型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市场优势资源正向有渠道、有品牌、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汇集,有限的外销订单也在向优势企业集中。 来源:大连天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