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搬了6次厂,平均每三年搬一次。在朝天门做了18年服装生意的邓毅,最近又开始到处为100多号工人寻觅新的厂房了。
记者调查了解到,由于城市化发展太快,当初聚集在南岸到巴南沿线的4-9公里的服装加工厂所在地,都已经陆续开发,在当地的近千家服装厂无法“落地 ”,渝派服装提档升级大大受限。
个案:
18年搬了6次厂
渝派服装协会会长邓毅,算得上朝天门最早的几批服装老板之一。1992年,邓毅便开始在朝天门屋顶花园做服装批发。
“当时很多人都主要做撵货,早上看到别人从广州或者福建发回来的什么款式好卖,下午就开始设计,晚上就连夜加班生产,第二天一早就上市了。”18年来,邓毅的服装批发也从租别人的摊位到自己购买商铺和写字间,从靠模仿别人的款式到拥有自己的服装品牌,年销售规模达到两千多万。
最让邓毅觉得辛苦的,不是市场的开拓,而是厂房。18年来,从当初的千厮门二码头到2007年搬到现在的6公里二塘村,他总共搬了6次厂房。现在,他厂房所在地又已经被征地开发,他将面临着第7次搬家。“真不知道又要往哪里搬,才可以安定下来。”
“每次搬家,光是锅炉、设备、运输、装修等,就要花30-50万元。”邓毅给
现象: 近千渝派服装没地方扎根 像邓毅这种面临搬厂的渝派服装老板还不少。邓毅估计,整个朝天门市场大约有近千家。仅渝派服装精品城里,有自己品牌,上一定规模面临搬迁的企业至少也有300多家。他们中,80%是在南岸及巴南4-9公里沿线租的民房做厂房,20%是租地自己建厂房。以这300家企业每家聘请100个工人计算,南坪到巴南一线,至少有3万人服装加工产业工人就业。 邓毅说,朝天门最初从事加工的企业,大多自发集中在南坪和巴南4-9公里一带。他们很多是朝天门的批发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渝派服装的主力,现在渝派服装是万事俱备,就欠厂房。 程其飞是渝派服装森格莉娅的总经理,1994年开始在朝天门屋顶花园做批发。程其飞的工厂从1994年在北桥头石板坡落户以来,到现在已经搬了6次,现在的厂房是2007年租的9公里一块地修建的,现在已经征用了,他也在四处寻找可以落地的厂房。 程其飞告诉记者,“我们现在不缺资金,也不缺全国营销网络,但就是不敢做大,因为没有场地扎根,我们还是流浪儿的感觉。” 专家建议:抱团拿地集中建厂 对于近千家渝派服装“落地”难,社科院企业和经济研究所专家王秀模给服装老板们建议,解决的最好办法是集体抱团拿地建厂。 渝派服装协会副会长王勇也表示,现在上规模的渝派服装厂需要5-10亩地,建5000平方左右厂房,还有员工宿舍、活动室、设计室、辅料室、食堂、办公室等。如果按照300家大品牌,每家5亩地计算,集中建厂最少需要1500亩地。 王秀模说,这些渝派服装大小不一,所需要的场地也大小不一。但是,服装加工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不污染环境,又可以解决大量工人就业,可以通过朝天门服装协会出面协调,集中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统一到规划的工业园区拿地建厂。这样的园区,一来有优惠政策;二来,企业也可以避免短时间内因城市化进程而再次搬家的风险。 王秀模说,由于这些品牌服装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因此,服装厂尽量要靠近交通方便的地方,离主城车程在30-45分钟的地方比较理想。 南岸区商委:欢迎到茶园落户 “对于4、5、6公里沿线服装加工企业的现状,我们有所了解,最近也有所动作,准备按照市场原则,引导他们到茶园中小企业园区落户。”南岸区商委主任张进称。 张进表示,那一带的服装加工户实力参差不齐。不过,南岸区政府还是欢迎渝派服装加工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到茶园标准工业园区落户。 “茶园新区面积3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分为工业园区、信息产 业园区、金融商务区等功能区域。”张进介绍,茶园新区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处于重庆市一环和二环高速公路的交汇处,位于西南唯一出海通道渝(黔)湛( 重庆、贵州、广西、湛江、北海)高速公路茶园立交桥旁,与成渝等几条高速公路,可达川、黔、桂、粤等地。
算了个账。以平均搬家一次花费40万元计算,7次搬家,就要花280万费用。这个金额,完全可以兴建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厂房了。
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