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技术 » 网商经验 » 服装品牌特许经营有待成熟规范

服装品牌特许经营有待成熟规范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10-06-26 潮流指数:823 发布人:品牌服饰

  m品牌是一个中低档的休闲装品牌,通过代理、加盟、自营、联营等在全国发展专卖网点。短短几年间,便发展了500多家专卖店,市场网络覆盖除西藏、青海等偏远省份外的全国各地。m品牌的成长,是一个奇迹,一个200多人的加工厂转型,通过特许经营这块跳板,一脚就跳进了自主品牌经营圈,这不能不算是一个成功转型的案例典范。

  然而,随着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产品利润的降低,m品牌的发展似乎进入了一个内外交逼、停滞不前的局面,网络不断萎缩,销售额低下,终端形象陈旧;在内部,业务流程混乱,工作效率不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动过于频繁。就连一次正常的补货,不仅耗时过长,错过最佳销售期,而且数量也时常出错;没有系统的广告及促销支持,就连国庆的促销物品也迟迟不到,错过黄金销售期。

  随着这种情况的进一步恶化,一些较大的代理商及加盟商便开始抱怨,而公司却因人才原因无法维系,也未能进一步拓展市场,放任不管。最终,几个较大的代理商开始发难,许多代理商及加盟商倒戈相向,纷纷要求解除合约。迫于压力之下,m品牌放弃了那几个省份,完善的市场网络顷刻之间荡然无存,经营陷入泥潭,就连自营店,也是半死半活,全然靠着公司养活。

  从200多工人,到近千人,从一个靠加盟保证金来订购材料,到年销售额5000多万,m品牌的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投机性,也很具代表性,其成长历程,也是我国服装行业特许经营的一个缩影。

  m品牌的失败,在令人惋惜的同时,也折射出服装行业特许经营的许多不足。在加盟广告铺天盖地,专卖店遍地开花的表面下,服装的特许经营底下则是暗潮涌动,危机四伏。光亮明净的专卖店里的顾客寥寥无几,促销广告牌一年四季都在使用,越来越高的铺租,商场进场费用令商家望而却步。笔者曾经见过一个店铺半年内连续换3个牌子,也曾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上看过许多专卖店无奈关门。据调查,有75%的专卖店都处在亏损的状态,真正盈利的品牌不占10%。如此糟糕状态的背后却为何火热朝天,高歌猛进呢!这个中的原由,着实有必有让我们探讨一番。

  特许商:问题,无时不存在

  我国之所以有许多像m这样的品牌突然猝死的现象发生,首先要归结于我们的市场经济还不甚规范和完善,特许经营模式在中国的时间还不久,这是客观因素。除此之外,还有相当大部分的则是主观因素。这些因素,有来自于特许经营商的,也有代理、加盟商的;有来自长远战略的失误,也有操作不当的。

  首先是特许商(品牌公司、盟主)自身的问题

  在国内,许多的特许商都缺乏品牌长期战略规划及目标管理,对于品牌的发展前景模糊不清,甚至有些企业迫于资金的压力,抱着干一票捞一把,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如果一个品牌的运作,连品牌的发展方向、战略规划、长远的发展目标都模糊不清,那品牌又如何健康发展。

  在实际的操作中,特许商常常会因为生产与库存的矛盾烦恼不堪,因为代理商、加盟商希望有充足的货品,而特许商又会因为库存的压力而怅惘不已。

  在市场拓展方面,很难找着合适的代理商、加盟商,而且在自营与加盟两者上又难以平衡,常常陷入纠纷无法调解的困境。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因为市场原因,难以完成完善合理的人才梯队,所以,导致在拓展、客服等方面人才缺乏,无法提供全面而又完善的后续跟踪服务,严重影响了特许商对代理商、加盟商的有效管理,给竞争品牌创造了机会。同时人才的缺乏也严重影响到了特许商对市场信息的敏锐度,而这又往往会影响到开发及生产进度。

  其次是受许商(即品牌代理商、加盟商)的问题

  中国有句俗语说,商人以利为重。他们总想通过用最低的投入在最快时间内换取最高的回报,追逐高额利润是商人的天性。在这样的心态下,代理商、加盟商们与特许商(即盟主)的品牌意识不一致,甚至偏颇很大。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与品牌的利益相对立,由此做出对损害品牌形象,对特许商及品牌极为不利的举动。比如抵制总部统一的销售政策和促销、强占市场,不积极开拓市场,“站着茅坑不拉屎”、不配合总部实现的新政策、故意扰乱市场、专卖店内暗自出售其它品牌货品,更有甚者,利用库存窜货,冲击市场。这些行为,国内许多品牌都曾遭遇过,尤其是一些刚刚起步,面对实强捍的代理商、加盟商时,这种恶意行为还更加严重。

   来源:中国品牌服饰

发表服装品牌特许经营有待成熟规范的评论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