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技术 » 网商经验 » 服装产业转型

服装产业转型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10-06-26 潮流指数:919 发布人:品牌服饰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指出,今后将逐步形成沿海接单、内地加工、内外市场兼顾的新型服装产业运营模式。

  “如果说前一阶段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探索更多地属于自发、独立的企业行为,那么今天的产业转移更多的是在政府宏观战略布局下,企业积极参与的整体行为。”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近日在发布《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报告》时这样总结。

  今年以来,从《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到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出台相关规划部署产业转移,可以说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大幕已经正式拉开,并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

  面对这不可逆转的产业转移大潮,中国服装该以什么姿态来应对,并将迎接哪些挑战?日前举行的2009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会议上,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所作的《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报告》中,介绍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四次转移浪潮,指出当前服装产业转移是历史现实发展必然趋势,同时分析了目前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产业实现有序梯度转移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第四次浪潮

  报告指出,如果说20世纪50-90年代曾发生了三次国际性产业转移,那么以中国为主体发生的从中国东部向中西部及海外的本次大规模转移,则被称为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

  历史证明,每一次国际性产业转移,都给承接转移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跨越式的经济增长。事实上,中国服装产业的起步与发展正是得益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作法。

  上世纪80年代初,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东南沿海地区积极承接来自海外产业转移,获得了产业起步阶段的原始积累,促进了中国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承接转移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加剧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也进一步引发对中国服装产业发展模式的深入思考,其中一个结论就是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制造业、服务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应该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框架中进行。”蒋衡杰指出,以产业转移为基本特征的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第二次浪潮,从根本性质上不同于前30年粗放型、能源消耗型、扩张型的发展,而应该是符合国际发展新趋势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要求,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此外,蒋衡杰还透露,国家有关部委正在积极调查研究,不久将出台有关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

  新模式渐现

  近年来,受困于高涨的成本和日益窘迫的发展空间,东南沿海成千上万家工厂正在忍痛舍弃拼搏多年的大本营转往内地。

  报告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利用地理区位和政策优势,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实现率先崛起。如今受到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生态环境约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增加,东南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步伐加快。与此同时,中西部省份积极做好迎接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准备。

  2009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会议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内陆省份已经成为服装企业投资活跃的地区,在东南沿海地区企业普遍陷入困境的同时,中西部地区仍然保持着较好发展势头,江西、安徽、河南、河北、湖南等省均逆势而上,实现了较快发展。2008年中西部8省服装产业投资比重较2007年同期提高了5.66个百分点,占全国服装行业总投资的33.73%。江苏、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传统服装大省投资下降明显,中西部地区投资步伐快于东南沿海地区。

  金融危机下,服装产业西进之势缘何加速?蒋衡杰分析,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得到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能享受许多优惠政策。而且比较海外转移等其它转移方式,向中西部转移有多方面优势,包括文化环境优势及中西部巨大的市场需求优势。

  记者了解到,这轮产业转移中,不少企业已经行动起来:法派集团投资达25亿元在四川简阳打造“中国西部服装产业园”;培罗成集团迁往江西九江;太平鸟集团、洛兹集团迁往湖北宜昌;“东业西进8+1战略联盟”在重庆启动,东南沿海地区的服装、箱包、针织等八大专业市场,宣布将重庆作为中国服装产业新的承接地和集聚地……来源:中国品牌服饰

发表服装产业转型的评论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